APP下载

中兽药散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研究

2022-08-04王振宇王泽青刘占宏满金龙孙世峰李红魁吕晓惠王志学

中国乳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王振宇,王泽青,刘占宏,满金龙,孙世峰,李红魁,吕晓惠,王志学*

1 辽宁科技学院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辽宁本溪 117004

2 辽宁省农产品及兽药饲料产品检验检测院,辽宁沈阳 110053

3 辽宁省无抗养殖科技院,辽宁沈阳 110000

4 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孙家牧业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64

5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 110161

0 引言

奶牛乳房炎严重影响奶业生产[1],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一是导致奶牛淘汰而造成的奶牛育成成本损失;二是导致产奶期提早结束而带来的饲养成本损失;三是导致乳区永久性失去功能而造成的产能减少损失。目前,奶牛乳房炎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加地塞米松等[1],但这会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并且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奶业生产中亟需无抗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物。中医药典籍中,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科正宗》和《中兽医手册》中有很多治疗人类通乳消痈和动物乳房炎的理论[3~5]。本试验尝试使用以青皮、柴胡和黄芪等为主要成分的中兽药散剂,对奶牛场中患有乳房炎的产奶期奶牛进行治疗,并通过考察奶牛乳房炎病程情况、奶牛免疫情况和牛奶品质等,综合评估中兽药散剂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某奶牛场的患临床型乳房炎的荷斯坦牛,试验前未进行过任何治疗。

1.1.2 仪器和试剂

牛血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酶免公司;光学显微镜(CX33),奥林巴斯公司;酶标仪(Thermofisher Multiskan FC),赛默飞世尔中国;双人单面垂直净化工作台(SW-CJ-2D),苏州博莱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冷藏柜(SC-320D),海尔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天平(JA2003),上海浦春计量仪器有限公司。

中兽药散剂(300 g/份)包含柴胡40 g、黄芩 40 g、青皮 30 g、黄芪 40 g、生地40 g、丹参 40 g、枳实10 g和蒲黄5 g等,炮制方法参考专利[6]。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分组

从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中随机选取20 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分为2 组(每组10头),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兽药散剂治疗,每头奶牛灌服中兽药散剂300 g/天。试验周期为12 天。试验期间,观察奶牛状态并记录。

1.2.2 取样检测

(1)血液样本

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奶牛尾静脉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计数、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检测和IL-1β、IL-6和TNF-α含量检测。

白细胞计数。取20 μL血液样品放入0.38 mL白细胞计数稀释液[2%冰乙酸(冰乙酸2 mL、蒸馏水98 mL、10 g/L亚甲蓝溶液3 滴],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计算白细胞总数。

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检测。制备血涂片后,经滴加瑞士染液染色、磷酸缓冲液冲洗和干燥后,镜检并记录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情况。

IL-1β、IL-6和TNF-α含量检测。按照牛血细胞因子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检测奶牛血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

(2)牛奶样品

体细胞数测定。试验中采用加利福尼亚测试(CMT)判断奶牛乳房炎病程情况[7]。按照CMT法的判定标准,用阴性(t)、可疑(n)、弱阳性(1)、阳性(2)和强阳性(3)表示奶牛乳房炎病程情况。

1.3 结果判定和数据处理

治愈奶牛的判定:奶牛行为正常,乳区通畅且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且无复发现象。同时,牛奶中的凝块、絮状物消失,牛奶色泽和产量恢复正常。

治愈率(%)=(治愈奶牛数/治疗的奶牛总数)×100%。

数据处理:应用SPSS18.0软件中的T检验功能,分别分析两个试验组间白细胞总数、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之间的差异性,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奶牛乳房炎病程情况

如表1所示,试验初始时,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奶牛所产牛奶经CMT方法判断体细胞数高于正常水平,表明奶牛患有不同程度的乳房炎,并且显示部分奶区堵塞的奶牛乳房炎病情较重。经过中药散剂治疗7 d时,治疗组中所有奶牛的乳区全部恢复通畅,显示中药散剂具有较好的通乳作用。治疗12 d时,治疗组中,9 头奶牛牛奶的CMT检测呈阴性,显示牛奶中体细胞数恢复至正常水平,即这9头奶牛乳房炎被治愈,1 头为CMT检测弱阳性,显示奶牛乳房炎病情较初始时得到缓解,治愈率达90%。空白对照组中,经过12 d喂养后,除1 头奶牛乳房炎自愈外,其余奶牛乳房炎未见好转,2 头奶牛新增乳区堵塞情况即乳房炎病情加重。以上结果显示,中药散剂可使奶牛被堵塞奶区恢复通畅,并减少牛奶体细胞数,缓解奶牛乳房炎。

表1 奶牛乳区通畅情况和乳房炎病程情况

2.2 奶牛免疫情况

由图1A可知,治疗组中,在治疗的3 d至5 d,奶牛白细胞总数逐渐增加至1 d时的约145%,而后逐渐降低(12 d时降低至1 d的53%);对照组中,未进行任何治疗和处理,奶牛白细胞总数波动很小。以上结果显示,中兽药散剂可对奶牛白细胞数量产生影响。

图1奶牛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及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占比

由图1B和图1C可知,中药散剂治疗对奶牛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影响较大。在治疗组中,1 d至5 d,中药散剂将奶牛血液中粒细胞比例由2%以下,提升至33.6%;7 d至12 d,粒细胞比例先增至46.3%,后降低到32.7%。在对照组中,奶牛白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波动较小。其中,淋巴细胞比例为64.6%~80.4%,粒细胞比例为小于18.3%。以上结果显示,中兽药散剂可对奶牛血液中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产生影响。

由图2可知,对照组奶牛血液中IL-6和TNF-α含量在试验期间波动较小,IL-1β含量逐步增加(12 d时,较初始值增加51.8%);而治疗组奶牛血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变化均呈现出,先降低,后逐步增加的现象,即炎症因子水平先降低,后逐步恢复。在治疗组中,在3 d时,奶牛血液中TNF-α达到最低水平,较未治疗前降低了69.2%;在5 d时,奶牛血液中IL-1β含量下降到最低,较未治疗前降低了71.0%;在7 d时,奶牛血液中IL-6含量下降到最低,较未治疗前降低了66.3%。以上结果显示,中兽药散剂可对奶牛血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产生影响。

图2 奶牛血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

3 讨论

3.1 奶牛乳房炎治疗情况分析

乳房炎,又名乳痈,是母畜乳房出现臃肿,肿痛,乳汁不畅,乳汁变性的疾病[5]。乳痈多因肝气郁结,乳汁淤积不通,邪气化热,进而邪毒与积乳互结,阻于乳络,也可发为痈肿[8,9]。朱震亨[10]认为可用青皮治疗乳痈。陈修园[11]认为柴胡等可疏肝理气,治疗乳痈。依据前人理论和实践,本试验中乳房炎奶牛的通乳治疗效果(表1),显示中药散剂中青皮和柴胡对奶牛乳房炎治疗产生了积极效果。

经过为期12 d试验,治疗组中9 头奶牛乳房炎痊愈,1 头奶牛的乳房炎症状得到缓解,治愈率达到95%,这显示中药散剂对奶牛乳房炎具有很好疗效;对照组奶牛,除1头在3 d时自愈外,其余奶牛乳房炎症状不同程度恶化,但没有威胁奶牛生命。推测,中药散的疗效应来自于其中青皮、柴胡和茯苓等药材的治疗作用。

由表1可知,中药散剂可以在7 d内通乳消痈,这显示其具有疏通奶牛堵塞奶区的功能。奶区堵塞的原因可能是,乳腺细胞纤维化和乳腺细胞发炎肿胀导致的乳汁分泌功能障碍,以及细菌产生的菌膜堵塞乳腺。推测中药中所含生物活性成分可以起到通乳消痈的作用。首先,柴胡所含山柰酚可以有效抑制机体细胞的纤维化[12],推测可以帮助乳腺细胞恢复分泌功能,并对通乳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次,青皮、柴胡和黄芩中含有较多的多烯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和部分醇类物质[13~15],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菌活性。例如,青皮中含有的D-柠檬烯,可调节iNOS、COX-2、PGE2、TGF-β和ERK1/2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产生抗炎作用[14]。柴胡中黄酮类物质,如柴胡皂苷A和D等具有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作用以及刺激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释放,起到抗炎作用[13]。同时,柴胡中所含有的法尼醇,可以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杜布兰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并可以阻止病原菌形成菌膜[16,17]。因此,推测中药散剂可能通过抑制奶牛乳腺细胞纤维化、抗炎和拮抗病原菌,达到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

3.2奶牛免疫情况分析

本试验中,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图1A)、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图1B和C),以及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图2)的变化情况,表明中药散剂可以调节奶牛免疫功能。

第一,中药散剂中含有黄芪,可以增加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产生,同时还可以抑制腹腔巨噬细胞IL-1和TNF-α的产生[18]。本试验治疗中前期(3~7 d)观察到的结果与该报道一致。而散剂中柴胡所含有的多糖成分,可以增强细胞吞噬活性和抑制炎症的作用[19]。推测,中药散剂可以提高奶牛免疫功能。

第二,白细胞中粒细胞对抗病原菌能力较强,而淋巴细胞拮抗病毒能力较强。图1显示,中药散剂可显著增加粒细胞占比,进而增强奶牛对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同时,淋巴细胞占比相对减少,因此渗入到牛奶中的数量也会减少。推测,表1中治疗组的牛奶所含体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此有关。

第三,IL-1β、IL-6和TNF-α是导致乳房炎发病及病程进展的主要炎症因子[20,21]。在治疗的3~7 d,奶牛血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分别降低至1 d值的64.8%~71.0%(图2),显示中药散剂有效降低了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即有效抑制了以上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

第四,《局方》“神效托里散”和《外科正宗》“透脓散”,认为黄芪可作为主药治疗“乳痈”或“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3,4]。依据前人理论和实践,黄芪能够治疗“痈疽诸毒内脓”等症状,可能是治疗药物中含黄芪,可以降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起到消炎作用(图2)。

另外,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先增加后降低至略低于初始值的现象,以及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在达到最低后逐步升高的情况(图2),可能表明奶牛机体在经过初期中药散剂治疗后,逐步适应了其作用,而后逐步形成新的免疫稳态,这也显示中药散剂治疗具有安全性。

4 小结

综上所述,试验表明中药散剂可以通乳消痈,使其产奶恢复正常。同时,中药散剂可有效减少牛奶中体细胞数量;可增加奶牛白细胞中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提升奶牛抵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可以降低IL-1β、IL-6和TNF-α含量,抑制奶牛炎症反应。因此,可推测中药散剂可以通过调节奶牛免疫功能,通乳消痈,并达到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目的。

猜你喜欢

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白细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