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hapley值法的宁夏奶产业利益分配机制优化研究

2022-08-04刘文霞

中国乳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牧草乳制品奶牛

刘文霞,王 伟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0 引言

奶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规范我国奶产业发展,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提出要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完善乳制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立各环节主体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优质饲草料供给是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2015年原农业部提出要稳妥推进“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作为试点之一积极推进“粮改饲”改革,不断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增加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截至2019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37 万亩,加工制作量达到542万吨,全株青贮玉米在奶牛场得到普及。在规模化养殖方面,宁夏地区形成了“两前三后”的发展形势,银川市、吴忠市较中卫市、石嘴山市及固原市发展更为迅速,《中国奶业年鉴2020》数据显示,位于银川的宁夏贺兰山乳业在全国奶牛养殖TOP25牧场集团中排名14,自有牧场13 个,为宁夏规模化养殖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头作用。在产业政策的推动和“黄金奶源带”的区位优势下,宁夏吸引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乳业”)和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的入驻,并与本土企业宁夏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市金河乳业有限公司形成了协同发展之势,逐步走向集约化发展的道路[1]。

宁夏作为我国奶产业发展的关键区域,一直致力于形成以核心企业为原点的辐射圈,推进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的引入和规模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以实现打造高端奶之乡的发展目标[2]。但在奶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中存在牧草种植与奶牛养殖环节获利与议价能力弱于乳制品加工环节的问题,这使得“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三环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影响了宁夏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研究聚焦宁夏奶产业发展状况,对“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三环节开展研究,针对牧草种植农户、奶牛养殖企业及乳制品加工企业分别提出建议,以增强各方的利益联结,助推宁夏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实现。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选取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国家牧草产业体系调查数据及上市公司2014—2019年度报告等。

1.2 研究方法

Shapley值法是一种将付出与回报对等分配的方法,现广泛用于研究经济活动、产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是否合理,规避了“不看贡献值只要求平均分配”情况的产生,使利益链条上的主体得到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的分配结果,是一种博弈过程[3]。采用该方法对宁夏“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三环节间的利益分配进行评价,公式(1)(2),参数定义见表1。

表1 参数定义

本文将Shapley值法应用于宁夏奶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机制研究,优化牧草种植农户、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三环节自上而下的合作模式。

模式一:牧草种植农户与奶牛养殖企业签署饲料供销合同

牧草种植农户根据下游奶牛养殖企业发来的订单表中标明的数量、质量、规格等要求及时发出货物,奶牛养殖企业在收到货物后进行入库前盘点,确认无误后支付款项。

模式二:奶牛养殖企业与乳制品加工企业签订原料奶收购合同

该模式与模式一操作流程基本相同,奶牛养殖企业根据乳制品加工企业发来的原料奶收购单,按照订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生产、运输生鲜乳。乳制品加工企业验收后支付货款,同时向奶牛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以强化合作关系,保障原料奶产量和质量,降低供应链风险。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合作状态下的成本收益

2.1.1 各经济主体单独经营

原农业部实施“粮改饲”项目的工作重点是引导牧草种植农户种植全株青贮玉米,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因此,种植环节以青贮玉米作为研究对象。由表2可知,2014—2019年青贮玉米平均年产量为3 825 kg,销售收入0.37 元/kg,净收入0.16 元/kg[4,5]。青贮玉米种植所需的人工成本按照每千克牛奶需要投入0.75 kg青贮玉米的奶牛养殖企业的经验数据计算,为0.09 元/kg[6]。

表2 2014—2019年宁夏青贮玉米成本收益的平均值

奶牛养殖企业单独经营时,净收益为原料奶的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差额。本研究以小规模奶牛养殖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表3可知,2014—2019年宁夏中、小规模奶牛养殖企业原料奶的平均销售收入为3.15 元/kg,总成本为2.57 元/kg,净收益为0.58 元/kg。

表3 2014—2019年宁夏中、小规模奶牛养殖企业成本收益平均值

乳制品加工企业单独经营时,净收益为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的差额。以伊利乳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企业披露的公司年度报告分析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盈利状况。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计算时不考虑期间费用。由表4可知,乳制品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8.91 元/kg,总成本为5.66 元/kg,单独经营净收益为3.25 元/kg。

表4 2014—2019年伊利乳业加工环节成本收益平均值

各主体经营的新增成本为销售收入减去净收益及购入成本的差值。由于牧草种植农户处于第一生产环节,将总成本计为购入成本,则新增成本为销售收入(0.37 元/kg)与[净收益(0.16 元/kg)+购入成本(0.21 元/kg)]的差值,即0 元/kg。奶牛养殖企业的新增成本为销售收入(3.15 元/kg)与[净收益(0.58 元/kg)+购入成本(0.37 元/kg)]的差值,即2.20 元/kg。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新增成本为销售收入(8.91 元/kg)与[净收益(3.25 元/kg)+购入成本(3.15 元/kg)]的差值,即2.51 元/kg。根据表5计算可知,各主体单独经营时牧草种植农户收益占比为4%,奶牛养殖企业14.5%,乳制品加工企业占比高达81.5%,乳制品加工企业是奶产业链上高额利润的获得者。

表5 各主体成本收益分析

2.1.2 各经济主体合作经营

根据表5结果计算得出,各经济主体合作经营时的净收益分别为:

当牧草种植农户与奶牛养殖企业合作时,二者的合作净收益为奶牛养殖企业的销售收入(3.15 元/kg)与总成本[牧草种植农户新增成本(0 元/kg)+奶牛养殖企业新增成本(2.20 元/kg)]的差值,即0.95 元/kg。

牧草种植农户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合作时,由于奶牛养殖企业未参与两主体的合作联盟,所以两主体获得的利润为各自在市场上获取净收益的简单相加,即3.41 元/kg。

当奶牛养殖企业与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合作时,二者的合作净收益为乳制品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8.91 元/kg)与总成本[乳制品加工企业新增成本(2.51 元/kg)+奶牛养殖企业新增成本(2.20 元/kg)+青贮玉米种植所需的人工成本(0.09 元/kg)],即4.11 元/kg。

当牧草种植农户、奶牛养殖企业及乳制品加工企业三者合作时,三者的合作净收益为总收入(8.91元/kg)与总成本[牧草种植农户新增成本(0 元/kg)+奶牛养殖企业新增成本(2.20 元/kg)+乳制品加工企业新增成本(2.51 元/kg)]的差值,即4.20 元/kg。

上述四种模式均满足合作模式下的收益和大于各主体独自收益的算术累加条件。

2.2 Shapley值计算

假设A为牧草种植农户;B为奶牛养殖企业;C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将上述计算数据代入Shapley值法计算公式。根据计算,牧草种植农户、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收益分别如下:牧草种植农户净收益(元/kg)=0.05+0.06+0.03+0.03=0.17;奶牛养殖企业净收益(元/kg)=0.19+0.13+0.14+0.26=0.72;乳制品加工企业净收益(元/kg)=1.08+0.54+0.59+1.08=3.29。

根据表6、7、8可知,奶产业链各环节均实现了利益增值。其中,奶牛养殖环节收益增加最多,表明其在供应链条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推动宁夏奶产业链利益联结的健康化、稳固化发展起到纽带作用。奶产业链各主体间合作的收益大于单独经营时的收益,有助于提高各环节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奶产业发展。

表6 牧草种植农户收益情况

表7 奶牛养殖企业收益情况

表8 乳制品加工企业收益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由上述利益分配的计算结果可知,宁夏奶产业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存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乳制品加工企业获取了绝大多数的收益,致使供应链上端盈利空间被压缩,不利于与乳制品加工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虽然利用shapley值法对其进行了优化,但仍应采取多方面措施进行改进。

3.2 建议

3.2.1 牧草种植农户优化饲草种植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牧草种植农户应积极响应“粮改饲”项目,调整现有粮食与饲料的种植结构,积极推广“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选择适宜复种的饲料作物品种,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创收致富的同时缓解饲料缺口问题[7]。同时,加大技术、人才投入,种植高产优质牧草,推广集中连片机械化种植,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与进口饲料的竞争力和与奶牛养殖企业的议价能力。

3.2.2 奶牛养殖企业利用区位优势,绿色循环发展

奶牛养殖企业应利用位于“黄金奶源带”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精准化养殖,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单产及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抱团取暖”,互相之间进行信息分享和资源整合,提升与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议价能力;与牧草种植农户开展合作,向牧草种植农户提供牛粪制作有机肥种植饲草料,助推“种养一体化”的绿色循环发展。

3.2.3 乳制品加工企业加速布局上游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奶源方面,乳制品加工企业应进一步深化与奶牛养殖企业的合作,通过收购、控股和自建奶源基地,保证原料奶的及时、高标准供应,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在高质饲草培育种植,奶牛养殖企业建设、良种繁育、疫病检疫等方面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增强牧草种植农户和奶牛养殖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其安全可持续运营。在物流配送方面,乳制品加工企业应应完善仓储配送物流体系,优化库存、运输路线、车辆调度,增强对产品的保鲜能力,降低货损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总之,乳制品加工企业应努力打造集优质牧草种植、高质原料奶生产、乳制品加工、物流配送、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猜你喜欢

牧草乳制品奶牛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奶牛吃草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