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苏桥”并非迎东坡

2022-08-04汪伟强

寻根 2022年4期
关键词:绩溪年谱重修

□汪伟强

在今天的安徽绩溪县城西门外三里,有一座古桥名为“来苏桥”。坊间传闻,此桥是时任绩溪县县令的苏辙,为迎接自南海而来的哥哥苏轼而建造的,历代《绩溪县志》也都采用此种说法。那么,来苏桥是否真的是为苏轼所建,苏轼是否到访过这座小城呢?笔者通过查阅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年谱及绩溪先贤汪泽的《绩溪县重修桥梁碑》《来苏桥重修记》,并结合田野实地调查,初步整理了苏轼与来苏桥的相关史实。

来苏桥起名于何时

坊间和地方志书认可苏轼曾到访绩溪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城内建有来苏桥这一标志性建筑。要想搞清楚苏轼是否真的到过绩溪,必须要弄清楚来苏桥的建造和命名时间。根据《来苏桥重修记》中记载,“来苏桥在绩溪城西三里的徽溪上,明以前,该地为竹筏桥。后人重修之,并改为来苏桥”。明洪武己未年(1379年),邑人程以文妻胡氏出资,始改建石桥,胡氏委托辽府长史程通作《潭石桥记》。程通为明代著名官宦,生平事迹载于《明史》列传第三十一。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来苏桥在明代之前就已建造完成,明代之后才更名为来苏桥。试问以来苏桥的名气和程通的学识,当题《来苏桥记》而非《潭石桥记》。这一点是关于来苏桥得名时间最有力的佐证。从另一方面考量,苏辙履职绩溪,正是其兄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期间,难免或有牵连,行为举止不可能过于张扬;又以苏辙学识,为人低调谦逊,当殊难接受以“来苏”命桥的做法。

“来苏”并非迎东坡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44岁的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政遭贬,改知湖州,四月到任。七月又因为“乌台诗案”入狱,十二月才出狱担任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到达黄州任上。元丰七年(1084年),转任汝州团练副使。

◇来苏桥

元丰八年(1085年),苏辙因兄苏轼的缘故,被贬到绩溪任县令。同年正月初四,苏轼离开江苏泗州,经南京往常州。六月苏轼自常州起知登州。其间有过密州、过海州的经历。十月又被召回朝廷担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这一年苏轼的政治生涯命运多舛,在苏、鲁、京城之间不断往返。而苏辙担任绩溪县令的时间前后也只有八个月,从时间和当时交通条件来看,苏轼没有可能到访绩溪,更无可能有士民在苏辙履职殊短的时间内建桥以迎苏轼。

另根据苏氏兄弟年谱,也未发现二人在这一年有过见面的记录。如果这一年兄弟二人在绩溪相会,当地百姓造来苏桥以迎苏轼,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在二人年谱中无记录。况且北宋元丰年间苏轼并未到过海南,而是到了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才被贬到海南儋州。这与《绩溪县志》中元丰八年苏轼从海南看望苏辙的记录相矛盾。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以其时抱病之躯,亦不可能再过访绩溪,而此时距苏辙离开绩溪也已过去整整16年了。

结 论

通过考证来苏桥得名时间以及苏轼兄弟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一是来苏桥在明洪武年间叫作“潭石桥”,易名为来苏桥起码在洪武之后。二是来苏桥绝非为迎接苏轼而造,苏轼也不可能在苏辙担任绩溪县令期间自海南来拜访。三是来苏桥的修建或是因为苏辙在绩溪任职期间勤政爱民,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后人为纪念苏辙才修筑此桥。当然,关于苏轼、苏辙和来苏桥历史渊源的民间口传不能理解为无端之造事,它从另一个层面表达了绩溪人民对苏轼、苏辙兄弟的景仰。

猜你喜欢

绩溪年谱重修
All in a Day’s Wok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重修教学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重修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微风古韵·文化上庄
含辛茹苦十年磨剑 巨著凸显丰功伟绩——《钱学森年谱》出版座谈会在沪举行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
徽商之源·恒茂无垠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