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

2022-07-31李诗妍韩凤娟刘芳媛

广西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雌二醇血清疗效

李诗妍 韩凤娟 刘芳媛 闫 琛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市 150006,电子邮箱:linlhua11@163.com;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三科,哈尔滨市 150040)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症候群[1]。PMS通常发生于45~55岁女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其发病年龄也随之年轻化。中医学认为,PMS发病机制以肾虚为主,并可累及心、肝、脾等脏腑,因此中医治疗PMS的策略是调节肾阴阳平衡,促进其他脏腑功能恢复[2-3]。现代医学常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PMS,虽然取得一定的短期效果,但长期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使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激素替代疗法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治疗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PMS,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08例PM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妇产科学》中关于PMS的诊断标准[6];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型判定参照《中医妇科学》中“经断前后诸症”[7]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肝肾阴虚证”的诊断标准[8];年龄45~55岁;就诊前3个月内无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有激素水平降低、月经紊乱、生殖道干涩等症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妇科肿瘤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月经紊乱或绝经;卵巢病变或有卵巢手术史;有使用雌激素禁忌证。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36例。研究1组患者年龄48~52(50.11±0.72)岁,病程5~11(8.11±2.51)个月;研究2组患者年龄49~53(50.54±0.89)岁,病程6~12(8.63±1.10)个月;研究3组患者年龄50~53(51.12±0.77)岁,病程7~13(9.05±1.13)个月。3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1组:给予替勃龙片联合育阴丸治疗。替勃龙片(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085)2.5 mg/次,1次/d,口服;育阴丸(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制备的中药复方制剂)1颗/次,3次/d,口服,连服3个月。

1.2.2 研究2组:给予替勃龙片、育阴丸联合中药坤宁安汤治疗。替勃龙片、育阴丸用法、用量同研究1组;坤宁安汤方药组成包括柴胡10 g、桂枝15 g、龙骨30 g、牡蛎30 g、夜交藤20 g、合欢皮20 g、柏子仁10 g、丹参20 g、香附20 g、茯神20 g,1剂/d,水煎取汁适量,2次/d,口服,连服3个月。

1.2.3 研究3组:给予替勃龙片联合中药坤宁安汤治疗,替勃龙片、坤宁安汤的用法、用量同研究2组。连服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以下指标:(1)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雌二醇、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DL、ALT、AST水平。(2)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针对PMS常见症状(失眠、关节疼痛、潮热盗汗、烦躁易怒、心悸)进行评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设置评分为1~4分,“无”计1分、“轻”计2分、“中”计3分、“重”计4分,总分20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症状严重程度,采用Kupperman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评分[10]评价患者常见症状的严重程度。其中潮热出汗的基本分为4分,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皮肤蚁走感、性生活的基本分为2分,抑郁疑心、眩晕、疲乏、骨关节痛、头痛、心悸、泌尿感染的基本分为1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评为0~3分(即症状指数),各症状评分=基本分×症状指数;总积分=各症状评分之和,最高63分,总积分>35分为重度、20~35分为中度、<20分为轻度,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临床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根据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评分×100%,并根据疗效指数判定疗效。显效指疗效指数≥70%;有效指疗效指数≥30%但<70%;无效指疗效指数<30% 。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3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雌二醇、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2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血清FSH、LH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FSH、LH水平比较(x±s)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L、AST、ALT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LDL、AST、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2组、研究3组患者血清LDL水平下降,3组患者血清AST、ALT水平均下降(均P<0.05),且研究2组血清LDL水平均低于研究1组、研究3组(均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LDL、AST、ALT水平比较(x±s)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KM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KM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KM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研究2组患者以上评分均低于研究1组、研究3组(均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KM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分)

2.4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2组的显效率为94.44%,高于研究3组的77.78%、研究1组的69.44%(χ2=8.873,P=0.046),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PMS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因体内雌二醇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代偿性升高所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心理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西医治疗PMS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对子宫、卵巢等造成潜在损害[11-12]。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PMS有较好的效果。

育阴丸、坤宁安汤是我院常用方药,有滋阴益肾、调和营卫等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其治疗PMS的临床疗效。研究1组给予替勃龙片联合育阴丸治疗,研究2组给予替勃龙片、育阴丸联合中药坤宁安汤治疗,研究3组给予替勃龙片联合中药坤宁安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研究2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血清FSH、LH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说明应用替勃龙片、育阴丸、中药坤宁安汤联合治疗PMS可更好改善患者激素水平,联合用药能发挥最大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育阴丸具有补益肝肾、潜阳补阴、安神的功效,同时具有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12]。并且能够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恢复卵巢功能[13]。 坤宁安汤由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来,主要成分有柴胡、桂枝、龙骨、牡蛎、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丹参、香附、茯神。方中的柴胡具有疏散肝经郁火的作用,桂枝调和阴阳营卫,茯神与柏子仁相须为用,可降心火,济肾水,使心肾相交上下调和,从而改善失眠等症状;合欢皮安神舒郁,五脏安和则神气自畅,首乌藤善治血虚失眠,二者相佐,调解心神不宁,心悸抑郁;香附、丹参调畅气血,活血行气。该方寒热并用、阴阳兼调、散中有收、刚柔相济则营卫调和,精神乃治。两药联用共奏滋阴补肾、养血柔肝之功效。唐军伟等[14]报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PMS,会呈现叠加效应或促进效应。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PMS的方法较多,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别较大[15]。替勃龙片主要成分为7-甲基异炔诺酮,可发挥调节血脂、改善精神症状、保护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并具有雄激素样活性等作用[16]。本研究采用替勃龙片、坤宁安汤、育阴丸联合治疗PMS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提示该方法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还提示,治疗后研究2组KM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低于研究1组、研究3组患者,研究2组显效率高于研究1组、研究3组(均P<0.05),表明3药联合应用可更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坤宁安汤、育阴丸联合替勃龙片治疗PMS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且不增加肝脏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雌二醇血清疗效
沼灌土壤17β-雌二醇专性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