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粳99 超高产因子分析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2022-07-28张国萍叶国华张莉顾昊男叶胜海

中国稻米 2022年4期
关键词:穗肥穗数氮磷

张国萍 叶国华 张莉 顾昊男 叶胜海

(1 绍兴市粮油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绍兴 312000;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 310021;第一作者:627096781@qq.com)

浙粳99 系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2016 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6005)。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抗病性强、丰产性好[1]。在2013—2014 年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达634.0 kg/667 m2。随着因种栽培技术的提高,该品种显示了巨大的增产潜力[2]。2016 年、2019 年、2020 年相继以单产 750.0 kg/667 m2和 778.3 kg/667 m2、782.3 kg/667 m2和 827.4 kg/667 m2、869.94 kg/667 m2和 891.73 kg/667 m23 次刷新“浙江农业之最”单季常规晚粳稻百亩方和攻关田高产纪录。为探讨浙粳99 超高产水平下产量形成因子及关键栽培技术,我们进行了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1 浙粳99 超高产农艺性状表现

2020 年对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江澡镇草江湖口村破“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的测产田块进行穗粒结构考查:浙粳99 有效穗数 24.58 万/667 m2,每穗粒数168.72 粒,每穗实粒数158.68 粒,结实率90.46%,千粒重24.33 g,理论产量948.57 kg/667 m2,实际产量891.73 kg/667 m2(表1)。

表1 浙粳99“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水平攻关田经济性状

2 浙粳99 超高产因素

2.1 较高的有效穗数和较大的穗粒结构

从表2 可以看出,浙粳99 取得高产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大幅增加,两者分别较区试时增加3.97万/667 m2和36.38 粒,增幅分别为19.27%和29.75%。较高的有效穗数和较大的穗粒结构是浙粳99 具有高水平群体的基础,且粒数和粒质量能达到相当水平。

表2 浙粳99 不同产量水平下经济性状

2.2 合理的肥水运筹

从表3 可以看出,该攻关田肥料结构与常规施肥有较大改变,主要区别在于基肥的施用由以往的复合肥调整为“万里神农”缓释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5%、4%、6%),其“有机无机相结合、速效缓效相配合”的独特缓释机理及其腐殖质成分可以大大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优化水稻产量构成;另一方面,穗肥施用高氮高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9%、8%、19%),有利于一次枝梗颖花、二次枝梗颖花的形成,同时促进壮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提高干物质积累。孟天瑶等[3]研究表明,高产氮高效型粳稻品种在拔节期磷素吸收量低,抽穗和成熟期磷素吸收量高,因此在磷肥施用上应摒弃过去全部作基肥的传统,可适当分为基肥和穗粒肥施用。浙粳99 破“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水平下,磷肥在穗肥上施用量占整个生育阶段施磷总量的42.54%,符合其研究结果[3]。夏琼梅等[4]研究认为,氮肥后移使稻穗分化期延长,抽穗期功能叶较长,形成了叶面积适宜的高光效群体,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同时,成穗率提高,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构建了水稻高质量群体。浙粳99 穗肥施用高氮高钾复合肥,这与夏琼梅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该攻关田在灌浆后期采用灌“跑马水”的方式以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通气、养根、保叶,促进灌浆,提高粒质量。因此,该田块在有效穗和穗粒数大幅增加的基础上粒质量没有明显下降。合理的肥水运筹是该攻关田获得超高产的因素之一。

表3 2020 年浙粳99 破“浙江农业吉尼斯”产量纪录攻关田施肥情况

2.3 超长生育期和穗期良好的光照

水稻生育期直接决定光合产物积累时间,并间接决定灌浆结实期环境因素和籽粒的灌浆充实过程,从而影响产量[5]。根据浙粳99 高产攻关田生育期记载,于5 月18 日播种,用叠盘暗出苗方式培育壮秧,6 月6 日至 7 日机插,行株距 25 cm × 16 cm,栽插密度 1.67 万丛/667 m2,每丛 2~3 苗,基本苗数 4.0 万/667 m2。8 月25 日至 26 日始穗,8 月 29 日至 30 日齐穗,11 月底成熟,全生育期194 d,全生育期有效积温4 611.8 ℃,日照时间882.8 h(根据绍兴市气象台诸暨江藻镇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下同)。2020 年浙粳99 超长的生育期除品种固有特性,以及秧盘育秧机械移栽影响外[1,6],与当地6—7 月份长达50 d 的低温阴雨天气也有一定关系,这些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生育进程推迟。徐春梅等[7]研究认为,日均温度降低会延缓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进程,从而延缓生育期。但7 月下旬至8 月底天气晴好,日平均气温30.28 ℃,日照时数299.7 h,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幼穗分化,促进大穗形成。加上9—11 月份绍兴市气温偏高,且晴雨相间,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晚稻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促进灌浆和乳熟。徐春梅等[7]研究认为,晚稻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累积太阳辐射呈正相关,与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太阳辐射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超长的生育期和穗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物质积累,也是该品种获得超高产的因素之一。

在适宜叶面积指数下,提高总颖花量是提高产量的直接因素,而稳定适宜的穗数、主攻大穗是提高群体总颖花量的可靠途径[4]。根据浙粳99 中等分蘖力和较大穗型的品种特性,如何在最大程度增加库容量的同时有效协调好有效穗数和粒数关系,并通过增施高钾叶面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9%、8%、19%)等措施增加粒质量,是浙粳99 取得超高产的根本途径。

3 浙粳99 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3.1 适时早播,培育短龄壮秧

适期早播有利于延长生育期。根据浙粳99 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特性,一般于5 月中旬开始浸种催芽,采用简易叠盘暗出苗基质育秧方式和简易控温增氧水中催芽技术(选用亮地1 250 倍+咪鲜胺4 000 倍液浸种,水温控制在27 ℃~29 ℃,能有效杀死水稻恶苗病菌)培育壮秧,秧龄控制在15~20 d,6 月上旬机插,移栽时叶龄3.5~4.0 叶。

3.2 合理密植,构建高光效群体

根据浙粳99 中等分蘖力的特性[1],采取适当密植,有利于构建较高群体,机插行株距25 cm×16 cm,每667 m2插 1.67 万丛,每丛 2~3 苗,基本苗数控制在 4.0 万左右。通过肥水调控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并以足穗大穗获取更高颖花量,确保库源关系协调,群体结构合理。

3.3 三沟配套,科学水浆管理

直沟、横沟、围沟三沟配套,中间丰产沟宽30~40 cm、深30 cm。水浆管理遵循以下原则:沟水浅栽,薄水护苗,干燥、低温时灌水防败苗僵苗;分蘖期保持湿润,幼穗分化至抽穗以沟水浅水为主;齐穗后干干湿湿、间隙灌溉;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开始断水搁田。

3.4 适时适量,加强肥水运筹

设定目标产量800 kg/667 m2,根据斯坦福方程式以及浙粳99 肥料利用率较高的品种特性,确定氮肥用量为 16 kg/667 m2左右(折纯 N)。基肥:每 667 m2施“万里神农”缓释肥40 kg。分蘖肥分2 次施用:第1 次在移栽后5~7 d 新根发生时结合除草每667 m2施尿素10 kg;在第 1 次施肥 5~7 d 后施第 2 次分蘖肥,每 667 m2施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均为15%)15 kg。穗肥:看苗、适时、适量施用穗肥,在群体叶色褪淡落黄的基础上分2 次施用:倒4 叶露尖时每667 m2施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均为15%)15 kg 作促花肥;倒2 叶露尖时每667 m2施高氮高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9%、8%、19%)7.5 kg 作保花肥。结合穗期病虫防治,增施叶面肥2 次,能有效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率,促进籽粒灌浆饱满。灌浆后期3~5 d 灌1 次“跑马水”,保持田面干、土壤湿,注意断水不可过早。

3.5 精准用药,重点防治穗期病害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用药防治,以防治稻飞虱、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为重点。用“康宽+阿维菌素+满穗”防治二化螟和纹枯病。稻曲病必须进行 2 次防治,第 1 次在破口前 7~10 d(20%~30%植株剑叶与倒2 叶叶枕平时)用“欧博+佰靓珑”防治稻曲病和稻飞虱,7~10 d 后用“阿米妙收+烯啶吡蚜酮”第2次防治稻曲病和稻飞虱。根据浙粳99 中感稻瘟病的特性,如破口期遇适温阴雨天气,则增加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和三环唑等药剂兼防穗颈瘟和枝梗瘟。

猜你喜欢

穗肥穗数氮磷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常规施肥与氮磷钾施肥对CX-80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叶龄期穗肥施用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膜下滴灌水稻不同穗肥运筹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穗肥对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玉米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