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 观察

2022-07-27杜昌满袁勇刘会梁乐王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8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康复训练肢体

杜昌满,袁勇,刘会,梁乐,王伟*

(1.徐州矿务集团第三医院 康复医学科,江苏 徐州 221000; 2.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康复科,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脑卒中疾病存在非常高的致残率,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属于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之后最为多见的一类后遗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1]。在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获得稳定,神志获得恢复,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之后能够接受康复治疗,比较常见的康复治疗,利用推拿以及针灸等形式,刺激患者的患侧肢体,帮助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速度,但是不能够使患者肢体运动和脑神经建立有效的联系,导致康复效果存在局限性[2]。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帮助加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使患者的生活能力获得改善,主要是由于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才开展康复锻炼,能够帮助患者形成新的神经通路,重建大脑神经功能,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力的恢复速度,从而保证正常的运动模式,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能力获得提高[3]。本文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诊的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7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对于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康复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诊的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7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进入医院的顺序为其分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临床神经内科常规干预,一共35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一共35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53.50±3.97)岁,病程时间1~8周,平均(3.44±0.85)周,其中左侧偏瘫患者14例,右侧偏瘫患者21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3~78岁,平均(55.56±3.81)岁,病程时间1~9周,平均(3.44±1.13)周,其中左侧偏瘫患者15例,右侧偏瘫患者20例。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关于两组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入选标准:所选患者全部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患者全部属于首次发病,病程时间低于3个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的意识清楚,可以独立接受问卷调查。

关于两组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排除标准:由于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偏瘫,具有凝血机制障碍以及严重感染,发病之前具有肢体功能障碍,具有沟通交流障碍、视听觉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神经内科常规干预,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以及饮食方案,与此同时为患者提供吸氧、溶栓、调脂以及降压等相关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常规干预的基础之上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恢复清醒之后,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将患侧肢体摆放于功能位,每间隔两小时帮助患者进行体位更换一次。为患者提供肢体被动活动,活动范围,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次10min,每天活动两次。指导患者接受床上训练,其中包含上下左右移动身躯、上下肢运动、翻身、桥式运动以及腰背肌和呼吸肌训练等,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帮助调节训练强度。指导患者接受座位平衡训练和站立平衡训练,每次10min,每天训练两次,患者接受训练期间需要加强防护工作。指导患者接受步行训练,其中包含徒手行走、扶持步行以及平衡杠内行走,每次15分钟,每天训练两次,训练时间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节。

1.3 评价标准

通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于两组患者接受干预之前以及干预之后的骨密度水平进行检测。

通过运动功能评分法对于两组患者接受干预之前以及干预之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得分和患者运动功能表现为正相关[4]。

选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得分大于60分代表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得分在40~60分之间代表患者部分生活活动,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得分在20~39分代表患者生活需要极大的帮助,得分低于20分,代表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5]。

1.4 统计学计算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研究组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骨密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骨密度情况比较(±s,g/cm3)

表1 两组患者骨密度情况比较(±s,g/cm3)

组别 例数 干预之前 干预之后研究组 35 0.51±0.11 0.97±0.36对照组 35 0.53±0.12 0.75±0.24 t 0.376 3.246 P 0.200 0.001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之前 干预之后研究组 35 29.20±7.73 77.52±11.84对照组 35 29.23±7.79 65.83±11.56 t 1.255 7.566 P 0.305 0.002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之前 干预之后研究组 35 31.38±6.99 79.33±10.44对照组 35 31.42±6.83 66.81±9.58 t 0.300 5.699 P 0.234 0.004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并且多发的一类脑血管疾病,最近几年以来脑卒中疾病的临床死亡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使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依旧会出现后遗症,最为多见的后遗症为偏瘫,脑卒中偏瘫主要是因为神经功能缺损,引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帮助加快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预后改善,临床中需要加强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干预工作[6]。及早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可以科学并且有效的良性刺激帮助使受损的运动反射弧获得重新建立,缓解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变形脱位现象,越早开展训练越能够帮助加快患者神经组织的修复速度。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包含肢体锻炼,认知功能训练,康复训练以及生活干预等所有训练方式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为患者提供按摩,可以帮助促进远端血液循环速度,对于患者的运动神经产生刺激,防止肌肉出现萎缩,再为患者提供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通常为患者开展肢体康复的最佳时机,在手术治疗之后的2~3周,在为患者提供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的开展[7]。根据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择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7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进入医院的顺序为其分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临床神经内科常规干预,一共35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一共35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显示,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研究组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骨密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作为临床中非常多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一般是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近几年以来,因为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严重,导致脑卒中疾病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关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包含偏瘫、猝然晕倒、口角歪斜以及共济失调等相关后遗症,严重者能够引发患者出现猝死。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中显示,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以帮助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提高,减少疾病的致残率,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过程中通过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避免痉挛现象的出现,保护患者的关节、肌肉以及肢体,良好的预防患者出现肌肉功能障碍,帮助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当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之后及早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利用肢体被动活动训练、良肢位摆放、座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以及站立平衡训练等综合性训练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良性刺激帮助使受损的运动反射弧获得重建,使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获得积极改善,加快肢体肿胀程度的减轻速度,加强肌力,使异常肢体表现获得改善,提高肢体的稳定性以及协调性,同时能够帮助加快神经系统重组速度,对于受损的神经功能起到修复的作用,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改善,并且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以帮助增强患者骨骼吸收应力能力,增强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出现。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以帮助减少或是防止由于无法开展康复而产生的肢体残疾以及肌肉萎缩现象,帮助提高患者患侧肌肉的强度,保证肢体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加快骨密度的增长速度,方便患者接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以及运动锻炼,保证康复效果[8]。

脑卒中属于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非常高,病人死亡率比较高,致残率以及疾病复发率升高,引发的并发症比较多,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我们国家脑卒中引发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以及残疾引发的健康生命损失年位居疾病的第1位,已经成为引发我们国家成年人死亡以及致残的重要因素[9]。脑卒中疾病出现之后,能够引发各类机体功能障碍,其中最为多见的属于运动功能障碍,大概有80%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引发的运动功能受损,使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以及生活质量降低,同时为患者的家庭与社会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利用自身力量以及器械等,指导患者接受主动运动以及被动运动,使患者的运动功能获得改善。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增长,由于患者的年龄通常比较大,所以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对升高,利用治疗之后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部分患者会遗留各类后遗症,为了帮助降低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当患者产生运动障碍之后,需要及早开展康复训练。在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可以在最佳时间段得到最理想的训练措施,一般选择在发病早期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首先指导患者接受基础训练,其中包含发音训练、呼吸训练、舌运动训练以及冷刺激训练等,为患者应用摄食训练、指导患者保持坐位,同时告知患者接受点头辅助吞咽、侧方吞咽以及空吞训练,慢慢为患者提供饮食开展训练,食物量从少到多。选择低频电刺激治疗仪为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在患者的咽喉正中线两侧贴电极,此时需要注意避开患者的颈动脉,每天治疗两次,每次20min。脑卒中患者产生营养不良现象作为影响脑卒中疾病结局的关键性原因,可以引发患者出现感染,导致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升高,使患者住院时间获得延长,独立危险因素得到提高,因此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营养管理显得尤为关键。营养风险实际指的是现存或是所潜在的,因为营养不良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于疾病预后的有关风险,营养不良实际指的是患者摄食过程中的摄入量不足,消化道吸收不良以及损耗过度导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当患者出现脑卒中疾病之后的前三天需要对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依照患者的进食、病情改变、辅助检查等指标结果,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营养方案,每天对于患者能量摄入量进行计算,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脑卒中疾病存在非常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最近几年以来,在我们国家脑卒中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为疾病具有不可逆特点,大多数患者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最多见的一类后遗症为偏瘫,所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能力。在患者进入医院时,需要为患者提供良肢位摆放,每间隔2h帮助患者更改体位一次,其中包含患侧卧位摆放、仰卧位摆放、座位摆放以及健侧卧位摆放。为患者提供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对于训练时间以及训练时机进行严格的掌控,在早期阶段训练主要以仰卧位摆放、患侧卧位摆放以及健侧卧位摆放为主,不同摆放方法进行循环交替,每间隔2h更改摆放方式,防止引发其他并发症,后期阶段需要为患者提供座位摆放训练,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需要了解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以及摆放技巧。利用良肢位摆放可以避免痉挛现象的出现,有效保护患者的肌肉、肢体以及关节,最大程度促进患者肢体能力以及生活的康复,帮助保障疾病整体恢复效果[10]。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康复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推行空间与价值。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康复训练肢体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随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