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联合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风寒型瘾疹的效果探究

2022-07-26蔡才章黎飞彬陈耿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熏蒸风寒疗程

蔡才章,黎飞彬,陈耿生

(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急诊科,广东 罗定 527200)

瘾疹为中医病名,即西医所谓的“荨麻疹”,是一种局限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水肿性团块,主要表现为风团或血管性水肿。风团的出现是由于肥大细胞活化导致皮肤或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风团的周围常伴有反应性红晕。瘾疹的发病时间不固定,也无特定的发病年龄,其发生一般受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女性的总体发病率高于男性。由于瘾疹不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因此其不具有传染性。此病可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两种类型,其中诱导性瘾疹又可分为物理性瘾疹和非物理性瘾疹。风寒型瘾疹属于物理性瘾疹,其他物理性瘾疹还包括热接触性瘾疹、日光性瘾疹、人工性瘾疹(皮肤划痕症)等[1-3]。瘾疹的治疗要点是从根本上去除病因,若无法去除病因,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发病诱因及导致病情加重的因素出现。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西药对瘾疹患者进行系统性治疗,但其治疗效果还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本文将近年来我院接诊的120 例风寒型瘾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穴位注射疗法联合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风寒型瘾疹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9 年5 月 至2020 年5 月 我 院 接 诊的120 例风寒型瘾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60 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1 例,女性39 例;其年龄为14 ~65 岁,平均年龄为(38.25±3.96)岁;其病程为3 个月~7 年,平均病程为(4.50±2.21)年。在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23 例,女性37 例;其年龄为16 ~66 岁,平均年龄为(39.12±4.24)岁;其病程为3 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4.13±2.1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诊断标准

风寒型瘾疹的诊断标准是: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疾病具有突发性,皮损形状不一、大小不等,表现为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楚。2)皮疹时起时落,且有剧烈瘙痒症状,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3)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4)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关节痛及发热症状。5)病程≥6 周,迁延不愈,或出现反复间断发作。6)进行皮肤划痕试验的结果呈阳性。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风寒型瘾疹的诊断标准,以一过性风团和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2)病程在6 周以上,且年龄≥14周岁。3)入组前1 个月内未服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入组前1 周内未服过中药或抗组胺药物。4)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无皮肤温热感觉障碍,无结核病。5)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处于哺乳期、月经期或妊娠期。2)不能坚持完成治疗。3)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

1.4 方法

用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疗法联合自拟中药熏蒸方进行治疗,具体是:1)穴位注射疗法。准备柴胡注射液、浓度为75% 的酒精、棉签、5 mL 注射器及针头、砂轮、治疗弯盘等物品。备齐上述物品,并将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向患者介绍穴位注射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其疑问,并认真核对其个人信息。指导患者取舒适、合理的体位,对其双侧曲池穴、血海穴进行标记。对上述穴位所在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注射器吸取1.5 mL 的柴胡注射液,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用针刺手法在上述穴位将针推至一定的深度,上下提插针体至患者局部有“酸”“胀”等“得气”感。待回抽无血后,将药物缓慢推入。每次注射同侧2 处穴位,在治疗的第1 天共注射2 次,之后隔天注射1 次,两侧穴位轮换注射,持续治疗至患者出院。2)中药熏蒸治疗。自拟中药熏蒸方的组方是:桂枝30 g、当归30 g、白芍30 g、生地黄30 g、丹参30 g、鸡血藤25 g、生姜25 g、白鲜皮20 g。将上述中药材按照一定操作流程制备成药液。将药液注入熏蒸仪器中,对患者的皮肤瘙痒部位进行熏蒸治疗,每天治疗1 ~2 次,每次治疗约30 min,持续治疗7 d。3)治疗注意事项。部分患者对穴位注射和中药熏蒸治疗不了解,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紧张、担忧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知识普及,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增进护患、医患双方的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病患关系。了解患者心态的变化,引导其消除不良情绪,树立对治疗的信心。另外,在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时,操作人员应准确定位穴位,并耐心听取患者的感受。进行中药熏蒸治疗前,需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仔细清洗、消毒。在熏蒸的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1.5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评估其疗效。痊愈:治疗后患者皮肤的风团全部消退,无瘙痒症状。显效:治疗后患者皮肤风团的数量减少>60%, 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患者皮肤风团的数量减少30% ~60%, 瘙痒症状轻度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皮肤风团的数量减少<30%,瘙痒剧烈。(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后各时间段(停药1 个月后及3 个月后)病情的复发率。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包括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发作次数)积分,各症状的分值均为0 ~3分,积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该问卷的总分为100 分,患者的评分为80 ~100 分、60 ~79 分、0 ~59 分,分别表示其对治疗效果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例数- 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总满意率。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停药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对比

停药1 个月后,在对照组23 例痊愈患者中,病情仍为痊愈的患者有20 例,病情复发的患者有3 例,其病情的复发率为13.04%(3/23);在治疗组43 例痊愈患者中,病情仍为痊愈的患者有41 例,病情复发的患者有2 例,其病情的复发率为4.65%(2/43)。停药3 个月后,在对照组20 例痊愈患者中,病情仍为痊愈的患者有18 例,病情复发的患者有2 例,其病情的复发率为10.00%(2/20);在治疗组41 例痊愈患者中,病情仍为痊愈的患者有40 例,病情复发的患者有1 例,其病情的复发率为2.44%(1/41)。停药1 个月后及3 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37;χ2=4.899,P=0.027)。

2.3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对比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瘙痒积分、风团数量积分、风团大小积分、发作次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对比(分,± s )

表2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对比(分,± s )

组别 瘙痒积分 风团数量积分 风团大小积分 发作次数积分治疗组(n=60) 0.32±0.35 0.70±0.45 0.77±0.25 0.75±0.25对照组(n=60) 0.57±0.33 2.25±0.46 1.14±0.32 1.13±0.34 t 值 5.256 20.455 8.025 8.03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85.00%。治疗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具有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瘾疹的病因复杂,西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过敏原或其他因素诱发的以肥大细胞为核心的多种炎症细胞活化,并释放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如组胺、细胞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等,引起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出现过敏症状。在日常饮食中,有较多引起瘾疹的过敏原,如动物性蛋白(虾、蟹、贝壳类蛋白)和水果(如芒果、柠檬)等,另外一些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也会引起瘾疹[4-5]。除此之外,一些病毒、药物、物理因素、系统性疾病等也可诱发瘾疹。目前西医多采用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瘾疹。用西药治疗此病具有起效快、半衰期长、短期疗效好等优点,但同时西药也具有较多的副作用,若使用不当,易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6]。中医学认为,瘾疹的病因为禀赋不耐,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风寒型瘾疹是此病常见的中医证型。风寒型瘾疹的病因是风寒外袭,营卫不和,应以疏风散寒为治法。本研究中,向风寒型瘾疹患者的曲池穴、血海穴内注入柴胡注射液,可起到调理脾胃、疏风解表、活血化瘀的作用[7]。用桂枝、当归、白芍、生地黄、丹参、鸡血藤、生姜、白鲜皮等中药制成的药液对患者的患处进行熏蒸治疗,可起到疏风散寒、清热燥湿、止痒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其皮肤瘙痒的症状。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风寒型瘾疹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穴位注射疗法联合自拟中药熏蒸方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减轻其临床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熏蒸风寒疗程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龙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熏艾草
秋夜吟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大蒜水治风寒咳嗽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