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管引导介入术治疗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研究

2022-07-26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造影

吴 旭

(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500)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肺动脉发生急性栓塞后会引发血氧交换障碍、右心功能异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致死率较高,其中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的致死率高达30%[1]。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绀、咳嗽、咳痰、低血压、肢端湿冷、濒死感、昏厥等为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肺部哮鸣音、湿啰音等。临床上治疗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的关键是快速疏通患者堵塞的肺动脉、防止形成新的血栓、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手段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等[2]。本文主要是探讨对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导管引导介入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60 例试验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1 例;其年龄为40 ~60 岁,平均年龄为(55.32±9.02)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其年龄为40 ~59 岁,平均年龄为(55.16±8.9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详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在该机构的监督下开展。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标准,且经CT 肺动脉造影检查得到确诊。2)各项临床诊疗资料完整、真实、有效。3)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或治疗手段可耐受。4)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出现严重的并发症。2)有急性肺动脉栓塞病史。3)临床资料缺失。4)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存在其他可能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

1.3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让其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心电图、指脉氧、肺动脉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并吸入高浓度氧。对于出现烦躁、惊恐表现的患者,为其应用镇静剂;对于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为其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对其实施对症治疗。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为其皮下注射100U/kg 的低分子肝素,每天用药1 次。在患者出院后,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计划。若患者出院后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需定期检测其凝血功能,确保其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 ~3 之间。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导管引导介入治疗,方法是:1)建立肺动脉导管通道。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为其连接心电监护仪。对其预穿刺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采用Seldinger 技术对其健侧股静脉进行穿刺,置入Stiff 导丝及5F猪尾导管。经导管置入造影剂,对其下腔静脉、右心房进行造影检查,对血栓累及的部位、范围等进行评估,建立动脉导管通路。2)Angiojet 机械吸栓。将猪尾导管置入左肺动脉主干及右肺动脉主干,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查看血栓累及的部位。在抽吸模式下,将导管缓慢回退,通过观察吸出液体的颜色间接评估吸栓的效果。将导管回退的速度控制在0.5 ~1cm/s 之间,依据患者的耐受性及抽吸液体的颜色决定抽吸的次数。吸栓结束后,再次对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吸栓的效果,如有必要,可为其局部推注15 万U 的尿激酶。3)猪尾导管碎栓和溶栓。在Stiff 导丝的引导下,使猪尾导管通过肺动脉血栓部位,并保持猪尾导管的头端为记忆形态。在猪尾导管中留置导丝,保持支撑力,使用三通阀对导丝及猪尾导管进行固定。边快速旋转导管边缓慢从血栓的远心端至近心端回撤导管,重复多次此项操作。碎栓结束后,通过猪尾导管缓慢注入15 万U 的尿激酶。再次对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碎栓及溶栓的效果。最后退出导丝和导管,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

1.4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的时间。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对其进行CT 造影检查显示肺动脉血栓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对其进行CT 造影检查显示肺动脉血栓大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减轻,对其进行CT 造影检查显示肺动脉血栓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肺动脉压(PAP)。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8.46±1.35)d,对照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3.98±2.41)d。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及CTPH 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和CTPH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30)和6.67%(2/30),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和CTPH 的发生率分别 为20.00%(6/30) 和10.00%(3/30)。 治 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PH 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O2、SPO2、HR、PAP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SPO2、HR、P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SPO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R、PAP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O2、SPO2、HR、PAP 的比较(± s )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O2、SPO2、HR、PAP 的比较(± s )

组别PaO2(mmHg) SPO2(%) HR(次/min) PA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62.65±5.43 89.89±10.25 70.64±10.56 92.16±7.31 108.46±21.57 78.16±10.35 44.62±1.53 25.13±1.02对照组(n=30)62.79±5.69 82.16±9.37 70.15±10.13 86.15±7.20 108.63±21.84 84.94±9.38 44.89±1.64 28.98±1.43 t 值 0.097 3.049 0.183 3.208 0.030 2.659 0.659 11.725 P 值 0.923 0.004 0.855 0.002 0.976 0.010 0.512 <0.001

3 讨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指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老年人是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主要发病人群。据统计,60 岁以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约占此病患者总数的20%。此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且进展速度快、确诊难度高、危害大等特点。临床上为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及预后进行评估及预测,对此病的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级,即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等级,其中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的危害较大,此病患者的病死率较高[3-5]。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主要是进行抗凝治疗及对症治疗。临床实践证实,对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单纯进行抗凝治疗和对症治疗的效果欠佳,其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逐渐成熟,导管引导介入治疗在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对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导管引导介入治疗时,通过实施肺动脉造影检查能明确血栓栓塞的部位,之后可通过Angiojet 机械吸栓、猪尾导管碎栓和溶栓等操作将血栓吸出或溶解,能快速疏通堵塞的肺动脉主干,恢复肺循环功能,同时又可提升血栓的表面积,增加血栓和纤溶酶原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促进机体溶栓级联反应的出现,进一步溶解血栓[6-7]。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PaO2、SPO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R、PAP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对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导管引导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其PaO2、SPO2、HR、PAP 等指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肺动脉栓塞造影
肺动脉肉瘤1例报告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经股动脉导丝引导双侧乳内动脉桥血管造影术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1例单纯性肺动脉异常起源胎儿孕中期心脏超声漏诊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急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