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不同时间段对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进行血栓抽吸的效果对比

2022-07-26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例数血流

刘 露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99)

早期合理、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关键步骤。恢复心肌再灌注、缩短心肌细胞缺血时间是治疗STEMI 的主要目标。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术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慢血流/ 无复流情况。研究发现,血栓脱落可使远端血管栓塞,进而可引起梗死相关血管术后慢血流/ 无复流[1]。近年来,血栓抽吸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STEMI 的治疗中。本文对我院接诊的120 例STEMI 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比较在不同时间段对接受PCI 治疗的STEMI 患者进行血栓抽吸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 我 院2020 年4 月 至2021 年6 月 接 诊的120 例STE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被证实存在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负荷血栓。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抽吸组和常规组。抽吸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4 例、36 例;其年龄为40 ~79岁,平均年龄为(60.23±1.35)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7 例、33 例;其年龄为40 ~80 岁,平均年龄为(60.15±1.13)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发病至导丝通过犯罪血管的时间将抽吸组患者分为抽吸1 组(≤6 h)、抽吸2 组(>6 h 且≤12 h)、抽吸3组(>12 h 且≤24 h),每组各20 例患者。根据发病至导丝通过犯罪血管的时间将常规组患者分为常规1 组(≤6 h)、常规2 组(>6 h 且≤12 h)、常规3 组(>12 h 且≤24 h),每组各20 例患者。抽吸1 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0例、10 例;其年龄为40 ~79 岁,平均年龄为(59.46±1.14)岁。常规1 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9 例、11 例;其年龄为41 ~80岁,平均年龄为(59.26±1.1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抽吸2 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8 例、12 例;其年龄为42 ~79 岁,平均年龄为(60.16±2.51)岁。常规2 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1 例、9 例;其年龄为42 ~78 岁,平均年龄为(60.33±3.46)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抽吸3 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6 例、14 例;其年龄为41 ~78 岁,平均年龄为(60.14±3.51)岁。常规3 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7 例、13 例;其年龄为40 ~79 岁,平均年龄为(60.58±3.41)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抽吸组患者采用血栓抽吸术+PCI 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术前,让患者服用氯吡格雷600 mg、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并对其进行常规的肝素化处理。将抽吸导管送至病变处,尾端连接专用负压注射器。由血栓病变近端向远端合理、缓慢抽吸,反复抽吸3 ~5 次。负压撤出抽吸导管,观察抽吸效果。根据造影结果合理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PCI 术(仅植入支架,不进行血栓抽吸)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即刻的TIMI 血流分级、术后1 h ST 段回落(与梗死靶血管相关导联抬高的ST 段回落>70%)情况、术后7 d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术后3 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MACE 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再次进行靶血管血运重建、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抽吸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抽吸组患者中术后TIMI 血流分级为3 级、术后出现ST 段回落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患者的术后LVEF 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CE 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抽吸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2.2 抽吸1 组患者与常规1 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抽吸1 组患者与常规1 组患者的术后LVEF、术后MACE 的发生率及其中术后TIMI 血流分级为3 级、术后出现ST 段回落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抽吸1 组患者与常规1 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2.3 抽吸2 组患者与常规2 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抽吸2 组患者中术后TIMI 血流分级为3 级、术后出现ST 段回落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常规2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2 组患者的术后LVEF 高于常规2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CE 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抽吸2 组患者与常规2 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2.4 抽吸3 组患者与常规3 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抽吸3 组患者中术后TIMI 血流分级为3 级、术后出现ST 段回落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常规3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3 组患者的术后LVEF 高于常规3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CE 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抽吸3 组患者与常规3 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STEMI 具有发病迅猛、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早期重建IPA 的血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PCI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受PCI 治疗的STEMI 患者其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可达到10% ~30%。发生术后无复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肌灌注,降低其预后质量。有研究指出,在对存在高负荷血栓的STEMI 患者进行PCI 术的过程中对其实施血栓抽吸可有效减少其术后慢血流/ 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其心肌灌注及心功能。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抽吸组患者的TIMI 血流分级、ST 段回落情况、LVEF 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抽吸2组患者的TIMI 血流分级、ST 段回落情况、LVEF均明显优于常规2 组患者。抽吸3 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ST 段回落情况、LVEF 均明显优于常规3 组患者。抽吸1 组患者与常规1 组患者的各项术后指标相比差异不大。这表明,在对STEMI患者进行PCI 术的过程中对其实施血栓抽吸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心肌灌注及心功能。该治疗措施对心肌缺血时间较长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例数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