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

2022-07-26秦少珠彭慧星胡壬喜郑雪峰江永嘉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肌张力尿潴留盆底

秦少珠,彭慧星,胡壬喜,郑雪峰,江永嘉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妇产科,广东 惠州 516300)

孕妇在妊娠及分娩期间,会对其盆底肌造成一定的损伤(包括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前者主要为机械损伤,后者主要为阴部神经受损造成的损伤),导致其出现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引起尿潴留、尿失禁等并发症,影响其生活质量[1]。研究指出,孕妇在妊娠晚期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其出现产后膀胱功能障碍,或减轻其产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促进其尿动力学的恢复[2]。基于此,本文将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定期产检及分娩的100 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进行盆底肌锻炼对其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10 月在我院进行定期产检及分娩的100 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单胎妊娠且首次分娩;产前检查结果无异常;认知功能正常且病历资料完整;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先兆流产、先兆早产等妊娠期并发症;病历资料缺失;有盆底肌锻炼禁忌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孕妇50 例。对照组孕妇的年龄为22 ~35 岁,平均年龄为(28.73±3.18)岁;其入选本研究时的孕周为29 ~33 周,平均孕周为(31.28±1.25)周;其体质量为48 ~74 kg,平均体质量为(61.28±2.59)kg。观察组孕妇的年龄为21 ~36 岁,平均年龄为(29.52±3.10)岁;其入选本研究时的孕周为29 ~33 周,平均孕周为(31.15±1.12)周;其体质量为48 ~75 kg,平均体质量为(61.94±2.63)kg。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孕妇均进行定期产检和常规的产前指导。在此基础上,指导观察组孕妇进行盆底肌锻炼,方法是:向孕妇说明女性的盆底结构及功能,使其认识到产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危害及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意义,以提高其自我锻炼意识,积极地配合盆底肌锻炼。嘱孕妇在每次锻炼前将膀胱排空,做好身心准备。指导孕妇取平卧位,将双腿屈曲并稍分开,嘱其进行盆底肌的收缩及放松锻炼。初始锻炼时保持节奏缓慢,每次收缩、放松各保持10 s,之后逐步加快锻炼的速度,每次收缩、放松分别保持2 s、4 s,每天锻炼3 组,每组锻炼10 次。完成上述锻炼后,指导孕妇取站立位,将双腿分开合适的距离,嘱其进行盆底肌的收缩及放松锻炼。初始锻炼时保持节奏缓慢,每次收缩、放松各保持10 s,之后逐步加快锻炼的速度,每次收缩、放松分别保持2 s、4 s,每天锻炼1 组,每组锻炼10 次。之后指导孕妇双腿分开至肩部两倍的宽度,进行与上述操作及强度相同的盆底肌锻炼。一直锻炼至分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产后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初感容积。比较两组孕妇的盆底肌张力。盆底肌张力分为0 ~5 级。0 级:阴道肌肉无收缩。1 级:阴道肌肉有颤动。2 级:阴道肌肉存在不完全收缩,能重复收缩2 次,每次保持2 s。3 级:阴道肌肉可完全收缩,并能重复收缩3 次,每次保持3 s,但无对抗。4 级:阴道肌肉可完全收缩,能够重复收缩4 次,每次保持4 s,可有轻微对抗。5 级:阴道肌肉可完全收缩,能够重复收缩5次,每次保持5 s,且有持续性对抗。盆底肌张力为3 ~5 级表示其功能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产后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孕妇产后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0.00%、2.00%,对照组孕妇产后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8.00%、14.00%。观察组孕妇产后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产后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的对比[ 例(%)]

2.2 两组孕妇产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孕妇产后的最大尿流率和最大膀胱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后的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初感容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产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s )

表2 两组孕妇产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s )

组别 最大尿流率(mL/s) 最大膀胱容量(mL) 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cmH2O) 膀胱初感容积(mL)对照组(n=50) 11.48±3.27 274.18±49.16 27.51±8.51 124.85±40.66观察组(n=50) 16.29±4.72 383.18±51.84 30.74±8.94 128.78±40.67 t 值 5.9232 10.7882 1.8504 0.4832 P 值 <0.0001 <0.0001 0.0673 0.6300

2.3 两组孕妇产后盆底肌张力的对比

观察组孕妇中产后盆底肌张力正常孕妇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孕妇中此类孕妇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产后盆底肌张力的对比

3 讨论

女性在分娩期间由于盆底肌受到的冲击力过大,可加大膀胱颈的活动度,损伤韧带及盆底肌,改变盆底组织的结构,影响膀胱的收缩及排空功能,最终可导致其出现产后排尿功能障碍[3]。如何有效预防产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是当前临床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指出,妊娠晚期孕妇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增加其盆底肌的肌力,预防其出现产后膀胱功能障碍,提高其产后的控尿能力[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产后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的最大尿流率和最大膀胱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孕妇,其中产后盆底肌张力正常孕妇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孕妇中此类孕妇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妊娠晚期孕妇进行盆底肌锻炼的效果显著。女性的盆底肌是一组肌肉群,主要围绕在尿道、阴道及直肠开口周围,紧紧将尿道、阴道、膀胱等吊住,使其处于正确的位置[5]。盆底肌的肌力与机体的排尿功能、性功能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当盆底肌的弹性变差时,会导致女性的尿道、阴道、膀胱等器官无法维持在原来的位置,进而可出现功能障碍[6]。女性在妊娠期间,其子宫的重量会不断加大,盆底支持组织(包括筋膜、韧带、肛提肌等)会承受子宫的直接压力,且子宫会上推膀胱,改变其尿道及膀胱的位置,使膀胱的容量变小,进而可导致其发生尿失禁[7]。女性在分娩时会过度牵拉盆底肌及韧带,严重时可导致盆底肌及韧带撕裂,改变了盆底支持组织的结构,进而可对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8-10]。高丽娜等[11]研究指出,孕妇在分娩后会出现盆底支持组织中胶原总量减少、胶原组织连接变少及筋膜、盆底肌过度扩张的情况,使其盆底支持组织的弹力下降,引起肌纤维断裂,进而可对其排尿功能造成影响。指导孕妇在妊娠晚期进行积极的盆底肌锻炼,可显著增加其盆底肌的肌力,并使韧带、筋膜组织的弹性得以维持,减少分娩造成的盆底支持组织损伤,进而可显著降低其产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维持其正常的排尿功能[12]。同时,在妊娠晚期进行盆底肌锻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孕妇顺产的成功率,并对其会阴部起到保护作用。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简单易行,孕妇可自行在家锻炼,无痛苦,适用性好。

综上所述,妊娠晚期孕妇进行盆底肌锻炼能有效改善其产后的盆底肌张力和尿动力学,降低其产后尿潴留和尿失禁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肌张力尿潴留盆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艾灸、穴位贴敷联合五行音乐疗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