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5G 通信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2022-07-25杨慧玲

大科技 2022年28期
关键词:车地城轨专网

杨慧玲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0 引言

在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初具规模[1]。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在这波浪潮推动下,从窄带演进到宽带,进而衍生出LTE、WLAN 等多种技术。

当前阶段,Tetra 系统可以满足列车集群调度需求,LTE 系统和WLAN 系统可以满足信号业务和综合承载业务需求。但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的发布,车地无线通信的需求发生了重大改变,当前技术即将无法满足未来的城轨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如何将具备更低时延、更大带宽、更大连接密度的5G 技术应用到车地无线通信场景,积极探索城轨行业的创新应用已经迫在眉睫。

1 业务需求分析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满足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列车状态信息(TCMS)、列车集群调度、乘客信息系统(PIS)/视频监控系统(CCTV)业务、紧急文本、乘客紧急对讲(IPH)及运营维修业务等数据传输需求[2],在列车与信号、列车与调度、列车与PIS、IMS(视频监控系统)、列车与维修等通信主体之间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可靠,达到安全、有序、可持续运营的列车运营目标。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一般采用多种技术来满足业务需求,采用Tetra 技术承载列车集群调度、LTE-M技术承载信号业务、WLAN 技术承载PIS/CCTV 等大带宽业务。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也可单独采用LTE-M 技术承载所有业务,但受限于频率带宽及频谱效率,仅处于基本满足承载需求的水平。

随着地铁客运里程增加和智慧城轨建设的发展,当前的业务数据越来越不能满足车地无线通信需求,主要体现在车载视频无法实时、高清回传到运营中心;运营中心无法实时监测、分析列车状态;运营中心的PIS 数据无法实时、直播式推送给车内乘客;日常运维、检修工作缺乏有效通信手段等方面。

2 应用场景及需求演进

轨道交通行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演进,促使地铁在运营、调度、应急、安防及维护等场景中演化出新的业务需求。按地铁应用场景将业务需求划分成3 类,分别是列车安全类、生产管理类和运维管理类。

2.1 列车安全类

列车安全类业务需求包含CBTC、列车调度及列车状态监测等业务,主要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核心内容是保障列车与运营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实时、安全。

CBTC 业务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车-地双向互联数据业务,完成列车位置跟踪、移动授权、车次号上报等功能。在未来场景中,CBTC 业务对传输时延要求更低,对传输可靠性要求更高。

列车调度业务指运营中心通过集群语音通信对列车行车计划的调度,包括对列车的出入库调度、正线调度等。随着客流量的快速增加,地铁行车间隔降低和正线行车数量增多,乘客对列车延误率容忍度在逐渐降低,因此通过监测分析列车司机身体状态、监测司机室及线路实时图像等可视化调度手段,保障列车稳定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

列车状态监测指运营中心对列车上多种传感器状态的监测。目前由于车地通信带宽限制,大多数传感器数据只在列车控制中心存放,无法实时传输到运营中心,更无法对车辆传感器数据进行预警分析。随着我国全自动列车运营里程快速增长,列车状态远程监测、预警分析、故障诊断等功能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列车安全类需求主要目标是实现具备低时延、低丢包率、高可靠、系统级冗余配置、高移动性等特征的车地双向数据传输。

2.2 生产管理类

生产管理类业务需求包括PIS、IMS 等业务,核心内容是提供大带宽的车地无线数据传输通道。

PIS 系统主要满足向乘客播报列车运营信息、公共紧急文本等功能,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受限于车地数据传输通道,车载PIS 系统可以实现新闻、广告推送,但不能满足电视新闻直播、高清广告投送、体育赛事直播等场景,可以推送应急文本信息,但不能满足播发高清疏散通道图、可视化紧急呼叫等场景。IMS 系统主要满足运营中心通过车地无线链路实时、集中监控列车司机室、列车车厢等车载图像信息。IMS 系统目前最多监控2 路1Mbit/s 以上的车载视频,未来IMS 需要集中监控更多列车图像信息。生产管理类主要目标是实现无线网络大带宽传输,对丢包率、时延及可靠性不敏感。

2.3 运维管理类

运维管理类有需求应急、维修、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安检等业务,核心内容是提供广覆盖、高连接数的车地无线数据传输通道。

运维管理工作地点分布在地铁隧道、高架、车辆段及站厅等,每个工班都需要进行集群语音、可视对讲、图像信息传输等业务,对现有的无线网络负荷造成巨大挑战。该类业务场景主要实现广覆盖、高连接容量等功能,对吞吐量、可靠性、丢包率不敏感。

3 5G 关键技术

5G 通信系统由5G 核心网、5G 基站(gNB)、终端(UE)及数据网络(DN)等组成,支持数据连接和服务。5G 核心网将用户平面(UP)和数据平面(CP)功能分开,允许独立扩展运行,具备灵活网络切片功能。

5G 通信系统在增强移动宽带(eMBB)、高可靠低时延连接(uRLLC)和海量物联(mMTC)三大场景中,相比LTE 网络具有革命性发展。5G 通信的关键指标为:支持1Gbit/s 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低至1ms 的端到端数据时延;支持500km/h 以上的高速移动;支持高于每平方千米100Gbit/s 的连接密度;支持99.999%的高可靠性。

3.1 大规模天线技术

大规模天线技术亦称MassiveMIMO,相较于LTE系统,5G 的MassiveMIMO 支持的基站天线个数由传统2/4/8 天线演进到64/128/256 天线,极大提升了小区峰值吞吐率;支持空间波束赋形技术,提供小区边缘信噪比及吞吐率,降低邻区干扰。

MassiveMIMO 技术配合100MHz 频谱带宽及合理的时隙配比,可以实现上行高达650Mbit/s、下行高达2.5Gbit/s 的峰值速率。

3.2 网络切片技术

5G 核心网的UP 和CP 独立运行,网元之间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各网元位置可以灵活部署。5G 核心网优化了本地路由并将UPF 网元下沉到数据网络的部署位置,减少了网络节点,从而实现网络侧的低时延传输。5G 系统在空口优化了帧结构,节省调度开销,从而降低了空口传输时延。网络切片技术结合空口优化,实现了低至1ms 的数据传输时延。

3.3 QoS 流技术

5GQoS 流是QoS 数据转发处理的最小粒度,支持保证比特速率(GBR)和非保证比特速率(Non-GBR)。基于QoS 流调度的承载不再设置专用承载和默认承载,每个数据会话必须有一个默认QoS 规则相关联的QoS 流,该QoS 流在整个数据传输周期都给UE 提供连接。

不同优先级的数据业务在不同的QoS 配置上进行调度,高优先级的业务被优先保障调度,实现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

3.4 其他技术

5G 系统进行了时变信道估计设计,支持多径信道解调,从而支持更高的终端移动性。设计了动态无线资源管理,优化了切换流程,保持了空口数据无缝切换的特性。

通过分析关键指标和关键技术,5G 通信技术能够满足轨道交通行业未来多种场景的业务需求。

4 5G 应用方案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专网分为应用层、网络层、接入层和终端层,将5G 典型网络架构映射到城轨专网上,得到如图1 所示的城轨网络5G 组网架构。

图1 城轨5G 网络组网架构

4.1 应用层组网

随着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等5G 技术的兴起,应用层组网将不再局限于在运营中心设置本地的物理机房,实现自主可控、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成为未来趋势。

城轨云及大数据平台有助于突破数据共享壁垒,统一管理各业务的运维数据,实现云业务的协同管理。

当前阶段由于云基础平台尚不完备,应用层组网采用在运营中心建立专网数据中心的模式,统一接入各专业服务器,完成业务数据的处理。应用层与网络层之间通过部署安全防火墙,限制数据访问权限,实现网络安全隔离作用。

4.2 网络层组网

城轨专网网络层主要实现5G 用户平面网络切片部署和控制平面网络基于服务的交互。当前的网络切片部署方案主要分成3 类,分别为优享、专享和尊享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城轨专网与运营商网络之间共享基础设施的范围。地铁公司需综合考虑成本、安全及业务承载可行性等因素,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城轨5G 切片网络。参考传统城轨专网A/B 网建设模式,5GUPF 建设可以进行冗余配置,单个业务可以同时接入多个UPF和数据网络,当其中一个出现问题时,另一个UPF 和数据网络可以独立完成业务传输。一定程度实现网络的数据业务冗余传输,提高车地无线链路可靠性,如图2所示。

图2 UPF 网络冗余架构

4.3 接入层组网

接入层组网指5G 基站和传输网的组网。传统LTE在接入层组网时,将BBU 集中部署在地铁沿线集中站机房,将RRU 拉远部署在地铁轨旁,这种方式对机房资源要求高。5G 接入层网络可以采用CRAN 集中部署方式:将基站拆分成CU(集中单元)和DU(分布单元),在运营中心或集中站集中部署CU,将DU 和AAU(有源天线单元)拉远部署,可以有效减少管理成本和节省机房资源。

4.4 终端层组网

5G 车载终端主要包含TAU、车载台等,用于承载信号业务、集群调度和综合承载业务。5G 车载终端作为列车数据网关,将列车数据发往空口并传送到数据网络,同时接收来自空口的数据,并下发给车载业务设备实现业务数据的上传下达。

4.5 城轨5G 部署难题

5G 技术能够满足城轨专网建设的业务指标和组网要求,但仍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难题。

工信部无线委员会给城轨专网批复的频率为1785MHz~1805MHz,本频段不在5GFR1 支持的频率范围内,为城轨5G 专网部署重新申请专网频段还是复用运营商频段,是需要顶层设计的问题。

5G 基站应用MassiveMIMO 技术支持在地铁地面部署64T64R 大规模天线,但在地铁隧道内不具备条件。主要是隧道内部署2 根以上的漏缆成本极高,较少的漏缆根数无法达到MassiveMIMO 效果。

5G 核心网部署时,运营商的UPF 切片与城轨专网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尚不成熟,无法实现传统专网的安全、独立、隔离的目标,仍需要在优享、专享和尊享3 种模式中探索。

5 结语

本文从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需求出发,分析未来地铁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演进情况,为了地铁应用场景趋向于“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方面发展。5G通信系统具有超可靠低时延、大规模大带宽接入能力,其关键指标正好契合未来地铁业务需求,并能提供较为完善的城轨专网组网方案,是未来车地无线通信专网的一种解决方案。5G 技术在地铁实际部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组织相关方进行深入的试验探索,共同推动智慧城轨加速发展。

猜你喜欢

车地城轨专网
漫谈城轨
城轨春节 敬业福
漫谈城轨
无线专网通信在武汉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漫说城轨
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
基于SimEvents/Stateflow的CTCS-3级列控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子系统建模与分析
PTN在京津塘高速公路视频专网中的应用
TD-LTE应用于CBTC车地通信系统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