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型考场作文典型失误的实用对策举隅研究

2022-07-25范亮亮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点题升格例子

范亮亮

摘要:为有效解决学生在任务驱动型考场作文写作中存在的“审题失误”“以述代论”“关键词缺乏”“‘做法’敷衍”等问题,笔者尝试从“厘清写作要求”“微写作”“点题”“做法的细微化”等角度去研究解决对策,力争探求实用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教学范式。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典型失误;对策举隅

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大背景下,现在的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各省命题还是全国统一卷,新材料作文已然进入任务驱动型的阶段,此类命题带有不同的任务指令性和情景的限定性,重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前提下,采用符合逻辑的例证,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一个问题或事件的看法;或者把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其以相应的身份表达相应的认知和判断,力求在行文思维中有个性化及创造性的表达。

基于笔者多次高考作文阅卷的经验来看,也正是由于新材料作文的驱动型特性,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部分考生不太理解和重视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导致考场上各类作文的典型错误频出。下面笔者就典型错误中的“审题失误”“以述代论”“关键词缺乏”“‘做法’敷衍”四个错误类型,从四个角度,即读懂写作要求、明确主次概念的角度,“叙述为论述服务”的微写作思维习惯训练的角度,频繁点题的角度,具体可感的怎么做的角度,来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1    例题再现

例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现代汉语词典》把“激情”一词释义为“强烈激动的情感”。人生早年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也有“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羁绊和愁绪;而人生晚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不已,也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和无奈。不同阶段,人生的激情会呈现出不同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论述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选准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例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

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读了以上材料,开始高一生活的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含义和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    常见失误反馈及解决策略举隅

2.1审题易失误

“思辨性作文的审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学生思维突破的难点。”一个完整的材料作文应该包括材料、导语、写作要求和惯性要求,其中关于例1这个材料,考生在审题时,应该明确:第一段为材料作文的主体部分,即材料和导语。另外“对此……”是写作要求,而“注意……”则为惯性要求,但是考生往往会忽略各式各样的要求。本题写作的惯性要求是“选准角度”,而不是“自选角度”,但在实际写作中,很多学生单纯地去写“壮志豪情”“悲愤无奈”,或是单纯地去写“人生不同阶段”,丝毫不论“激情”。选准角度,也即最佳立意,所以很多考生对写作要求和惯性要求不太领会,易导致审题的失误。

还有直接扩写材料内容的,比如单纯写早年、中年、晚年的激情,这样确实符合材料的范围,但是被材料所束缚,换言之,没有自己对“激情”的概念性阐释和解读,只是当作宏观的观念去谈豪情,谈悲戚,谈羁愁等等,写作的深度和空间就此打住了,难以实现自己个性化及创造性的表达。

驱动型作文如果材料的层次分不清,就容易陷入偏题甚至离题的误区。材料是关于激情的论述,所以按照常规来说,一个句号为一层。第一层是激情的定义,是主概念;第二层是对人生两个阶段激情的举例;第三层是对前面例子的评述性话语,是次概念。所以审题时,绝不能忽略主概念和次概念,换言之,找准导语部分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命题者往往侧重于评述性的话语。

所以本题作文应以强调“激情”这个主概念为核心进行主题立意,辅之以“不同阶段的不同激情体验”来谈,尤其要避免任意就一个点洋洋洒洒去展开。

同样的,我们可以对例2的材料有一个审题判断,从材料的构成来看,两个名人的话语很显然属于导语部分,即文章要围绕这两句话去写,更要围绕两句话中的“放松”“压力”去谈,相应的材料后面是写作要求和惯性要求。

2.2常以述代论

姑且稱之为“以述代论”,“述”为叙述,“论”为论述,即以“叙述代替论述”,这个问题常常体现在举例论证上。这在考场上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部分考生没有“论”的意识,或者说还不太会去写“论”的句子,刚刚进入高中的孩子,甚至对部分高三的孩子而言,他文章的某个段落或多个段落的行文,很多都表现为“举例从段首到段尾,段末再加一句评述性的句子”,那么这个段落就算完成了。其实不然,按照新课程标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而言,这一整段如果叙述的成分多了,那么相应的,论述就少了,此段不是在论述,而是在叙述,如果这样的段落多了之后,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理解为文体不明呢?那么如何举例,我们根据作文题例2,先看以下文段:

升格前:中国女排教练——郎平,在入选国家队运动员后,面对美国强大的对手带来的巨大压力,每天都训练到很晚,最终带领女排重新站在了冠军领奖台。郎平所承受的压力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她付出的努力却有目共睹,习惯于强大对手带来的压力,习惯于夜深人静时扛起偌大的杠铃,习惯压力,是在压力下坚持自己的奋斗而非浑浑噩噩地度日。

升格后:我们需要一定的压力,正是中国女排顶住了美国强大对手带来的压力,才彰显出中国女排精神。如果没有一定的压力,我们还能走多远?我们留给国人的“女排精神”何时才能喷薄而出?习惯压力,无论是对个人来说,抑或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种有目标的自我鞭策,更是一种潜在的内在觉醒,因而我们应该拥抱压力。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升格前的语段几乎是很多高一甚至高二高三的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呈现出“例子讲完+结论”的低级八股模式,表面看来是在论述,但是实质上是叙述例子,而真正的核心论述偏少。叙述过多,势必会对例子的纠缠也过多,因而作者在论述的时候很多拘于例子而无法很好地跳出例子,此时论述为例子服务。但升格后的论述,例子几乎是一句话带过,并且采用了不用的句式,例子少了,论述自然而然地就多了起来,因而论述就更有针对性,也更加能透过例子析出本质,学生也因此获得对世界“多种价值并存的可能性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锁定了文章的得分梯度。

基于“叙述多,论述少”的不良现象,我们可以尝试着进行“微写作”的训练,可以试着将长长的叙述变成短短的论述,将叙述性的例子,用一到两句简洁而有力量的論述来替换,让简短有力的例子为论述服务。微写作,“它用时短,也没有字数的强制要求,也可以说是即兴写作”。比如,我们可以从“随堂微写作”出发,以教材《归园田居》的写景部分为材料,设立一个“乡土风景”的主题,学生就这个主题立意,可以表达对“乡土或风景”的不同理解,要求就事论事,随堂写作200字以内的文字,强调论述多于叙述,叙述放于论述之中,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理性思维。当所有的例子呈现出的是一种论述性语调的时候,那么这个段落也就自然而然的精彩起来了,文章的理性思辨性也就强了起来。

2.3关键词缺乏

“探究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得出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而关键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这种判断。但是考生的表达往往有的是发掘不出关键词,把很多材料中的句子当作一整个宏观的概念在写,写着写着就换了话题;有的知道关键词,却写得朦朦胧胧,费力不讨好;还有的虽说写到了关键词,但是总是点题不够,文章不那么切合题意。所以频繁地点关键词是“切合题意”的一大有效捷径。请看下面的语段:

升格前: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而我认为,之间自有一个平衡点,把握好尺度,那么无论是在该顶用时,还是在应松时,都可以及时调整,用最佳的状态做好每一件事。

升格后:柏拉图所言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折断,但如果把它放松了,就能顶用。诚如斯言,在我看来,“松弦”乃人生放松之态,“紧弦”乃生活压力之状,但承压与放松当有一个平衡,把握好二者的尺度,用最佳的状态做好每一件事。

根据上面文段,很多学生虽然知道材料的意思,但总把关键词藏在心里,不能明白地表达出来,例如升格前的文段用“松弦”与“紧弦”来替代了放松与压力,这种现象实际上是考场上的一个通病,这样就极有可能去写其他的话题,最终换了话题,走向偏题或者离题,比如有些同学就直接去写“平衡”去了,可想而知,关键词是文章切题的一大有效途径。

升格后的文段,特意点出关键词,用判断的方式去定义材料的内涵,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顿时,文章观点清晰,立意明确。基于此,我们发现,一篇优秀的文章势必会有明确的关键词,换言之,关键词是常常要提到的,那么解决关键词在文章中缺乏的一大法宝,就是频繁点题。实际上,点题的方式有很多,但就文章结构的角度而言,是一种较能操作并模仿的方式,从“切题”而言,几乎每一段都有点题的必要,写作的对象尤其是关键词在标题以及起承转合的段落反复出现,阅卷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很难不注意到,这是万千文章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一篇作文呈现在电脑上,阅卷老师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和每段的首尾句子都是静态阅读的,因为这样的环节恰恰能很好地考查一位考生对写作对象是否准确地把握,是否能有效地提炼出关键词,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论述。因而,拥有点题意识,学会表达关键词是作文日臻佳境的一大途径。

2.4“做法”敷衍

考场上,任务驱动型的材料近几年占据了主流,2019年浙江卷的“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2019年全国卷1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0年全国卷2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还有2021年全国乙卷的“当代青年对追求理想的启示”等等,从核心素养的层面来看,高考作文的命题最终要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所以在写作要求中常常有“怎么做”的层面,这不仅是论述中解决问题的必然环节,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下“学生践行”层面的考量,这也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或实用性。然而,在行文之中,学生常常会走个过场,或一笔带过,形同虚设;或无病呻吟,喊喊口号。基于此,我们可以采取三个有效的策略让文章不那么空洞和说教。

其一:让正能量的口号具体化、细微化。具体操作我们看下面的文段:

升格前:我们应保有激情,以理性为指导,在历史长河的洪涛下,做时代的弄潮儿,成就自我,为国许身!亦望诸君能承激情之激励,铸时代之灿烂!

升格后:我们应保有不受流俗裹挟的激情,以激浊扬清之理性为指导,在历史长河的洪涛下,做一个懂得创新、敢为人先的弄潮儿,成就理性的激情自我,为国许身!亦望诸君能承默默奉献之激情,承伸张正义之激情,铸时代之灿烂!

升格前的文段从平时的教学来看,其已然属于学生中较有水平的表达,但是看起来依然是说理无力,并有着空泛的倾向,口号较为概念化。升格后的文段能很好地将抽象的对象本质展示出来,阅卷老师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考生将“激情”外化为“默默奉献、伸张正义”等美好品质,“理性”及“弄潮儿”的内涵也同样被具体化和细微化了,达到了明白说理、外化可知的论述效果。

其二:让“做法”生活化、场景化。看以下语段:

升格前: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就应当如此,眼中有光,咬住牙,只要承受压力的重荷,并适时放松自己,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后面定会收获丰盈的果实。

升格后: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理应如此。眼中有光,咬住牙,在面对难题时,耐心一些;在答疑时,积极一些,我们要学会承受压力的重荷,亦要适时放松自己,沮丧时,想想课间的笑语有何不可?难过时,操场上跑几圈又何妨?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方能收获成长中丰盈的果实。

升格前的语段不能说不切题,但是细品,句子的表达实属口号式呻吟,过于说教,这是学生常常出现的现象,不可不纠正。升格后的语段,把这种空泛的论调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如此可感,既符合生活的实际,又很好地提升了感染力,让阅卷老师印象深刻,获得启发。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论述文写作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问题,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的审题、点题意识,再通过微写作和“做法细微化”等步骤较好地解决“以叙代论”“口号泛泛”的问题。这样的写作教学与训练,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促进的重要维度。

参考文献:

[1]李舟舟.基于核心概念和问题链的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J].中学语文,2021(27):33-34.

[2]谢小庆.移动互联时代的思维发展取向——兼议审辩式思维[J].决策与信息,2018(02):59-67.

[3]程静.微写作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21(17):32-33.

猜你喜欢

点题升格例子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