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考试题的深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以2021年高考英语试题为例

2022-07-22北京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本语言思维

北京 赵 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科层面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获取语篇呈现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阅读试题涉及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的文本内容。在完成阅读理解和观点表达等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展自己的阅读素养,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一、通过阅读练习,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维度,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学生要借助阅读活动进行语言交流,并在语言活动中深度分析、体验和领悟文本。

1.在情境中感知语言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在阅读理解任务的驱动下,在情境中感知语言,获得文章内容的基本信息,为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奠定基础。案例一:以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理解B篇为例(附图1),教师让学生通读文章后画出文章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就可以获得文本的基本信息,同时培养自身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能力。

图1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猜测、提取、完意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让学生将其与词汇的音、形、意、功能、结构等知识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有效感知语言知识。

2.在语境中运用语言

在学生获取了阅读文本的基本信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运用语言开展概括、整合、阐释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以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理解B篇为例(附图2),教师让每个学生根据文中的详细信息绘制自己的结构图,待学生绘制完成后,让不同小组之间互相分享,并指派其中做得较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绘制结构图,让其并进行阐释。

图2

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自己的理解,梳理、归纳文本信息,体验作者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自己在描述阐释的过程中实现语言和知识的内化,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3.在交际中发展语言

在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交际情境,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目标语言和话题语言。教师设计语言输出活动,帮助学生吸收、巩固所学语言,提高其语言的准确性。教师设计交际性活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使其更加熟练、灵活和顺畅地运用语言,实现交际的有效性。以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理解B篇为例,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两到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涉及文本的中心思想、细节问题及隐含意义。之后,学生可以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还可以设计类似于北京卷的微写作的任务: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phones,do you think it necessary to pay the landline at your home?Please explain.通过多种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通过书面和口语表达观点,促进学生在交际中发展语言能力。

4.在拓展中创生语言

在学生能运用主题词汇开展主题话题的交际活动后,教师要进一步拓宽话题的广度与深度,设计基于主题的拓展或延续性的讨论活动。以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理解C篇为例,本篇讲的是加拿大艺术家Benjamin Von Wong注意到塑料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后,打破创作边界,用回收而来的废旧塑料吸管创作艺术作品,以此来警示人们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污染和冲击,从而增强人们对改善环境问题的参与意识。基于该话题,教师可以设计拓展性讨论,如With plastic polluting the oceans,what shall we do to reduce our plastic footprint? 进一步围绕主题拓展主题背后的深层含义,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意义,加强德育渗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Nature is Speaking(“大自然在说话”)公益影片,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发表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拓展了语言知识,而且达到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新的情境和话题中生成新的语言的目标,这有利于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构建产出性知识,提升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阅读感悟,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阅读是学生个体性体验过程,是学生独自探索的思维之旅。阅读重在感悟,尤其需要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思考。教师要以阅读为载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语篇梳理,分析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在2021年全国乙卷“七选五”的语篇中,作者首先提及人们在晚宴上变得有趣并不难,进而提出一些让自己表现得有趣的方法,分别从去探索、交谈、应对喋喋不休的醉酒者、应对沉默的尴尬局面这几个角度详细阐述,最后进行总结。作者指出,第一种方法是要勇于冒险、敢于探索,可以尝试不同的食物、和陌生人交谈;第二种方法是抓住人们喜欢谈论自己的特点开始交谈;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把他们从临时小讲台带走或让他们去厨房帮你来应对喝太多酒或一直说个不停的人;第四种方法是如果遭遇了尴尬的沉默就去赞美主人。这是一篇较为经典的说明文,作者采用了分类说理的思路,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So being interesting at a dinner party isn’t that hard.”。作者在分类说理中展示了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环环相扣,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图3是本篇“七选五”阅读的思维导图:

图3

命题者设计了一个主题句(第38题)、三个过渡句(第36、37、40题)和一个并列句(第39题),这些设问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下面以第38题和第40题来说明。

第38题考查主题句,根据下文“If you can’t take their wine away,you should certainly try to take away their soapbox(讲台).If you’re the host,you can ask them to help you in the kitchen with something and just remove them from the situation.”可知,此处给出了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由此推知,设空处提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F项“What about that person who has had too much to drink or won’t stop talking(如何应对喝太多酒或一直说个不停的人?)”提出问题,引出下文的解决办法,故F选项符合题意。深刻体会作者行文过程中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是答对此题的关键。第40题考查过渡句,命题者精心设置的这道题目旨在考查学生能否在体会文中的说理后,推导生成合理的过渡句的逻辑思维能力。考生学习写作时可模仿这篇文章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命题者的设问方式则是辅助和引导学生形成严密逻辑思维的经典案例。

2.剥茧抽丝,洞察批判思维的深刻性

下面以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D篇为例说明如何剥茧抽丝,洞察批判思维的深刻性。这个语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理想语篇。文章开篇就提出问题“谁是天才?”,下文论述了世人对天才的狭隘定义,提出事实上“天才”有很多种形式,不要让思维限制了我们的“天才”能力。通过阅读作者剥茧抽丝式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上文提出的看似容易的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

作者在第一段中告诉我们:几个世纪以来,“谁是天才?”这个问题一直让人们充满兴趣。第二段以“Let’s state clearly”开头,说明这一段是第一段的解释,“爱因斯坦是天才,那么比我们聪明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在第三段中,作者告诉我们:在科学和艺术领域,被誉为天才的人大多是有着欧洲血统的白人。第四段介绍了《科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六岁时,女孩子认为自己不是“真的很聪明”的人,不再愿意参加“真的很聪明”的人参加的活动。最后作者说,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未来的天才是那些拥有“智慧、创造力、毅力,还有单纯的好运,能改变世界的人”。这样的剥茧抽丝式的深入分析,可以让读者直抵事情的本质与核心。图4是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D篇的思维导图:

图4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这篇文章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绝好素材,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深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引发学生思考:天才有多种形式,我们自己是否也能成为天才?

3.书面表达,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发散思维指根据已有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产生新的信息。集中思维是与发散思维相对的,是鉴别、选择、加工的思维,指从已知的种种信息中得出结论,探求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下面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D篇为例,说明如何通过表达,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笔者设计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IQ(智商)or EQ? Why?的书面表达活动,让学生思考、讨论、构建主题论证的框架和提纲。在讨论交流中,学生首先需要弄清EQ的概念、特征及意义,以及它与IQ的不同之处,明确EQ与IQ之间的关系,最后列出两者同等重要的理由。通过列出提纲,对所写内容进行整体架构,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围绕主题句寻找论证点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反思论证点与主题句是否一致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4.主题迁移,挖掘创新思维的新颖性

创新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所谓创新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C篇为例,说明如何通过主题迁移,挖掘创新思维的新颖性。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美国为了保护水禽而颁布的一项政策,即狩猎者要购买联邦鸭票。政府把售卖所得投入到保护这些水禽的基金之中。教师设计As a Senior Three student,what will you suggest doing to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 waterfowl? 的迁移活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做到语言的活学活用,才能帮助其掌握语言技能,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若能贯彻这一理念,就会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及创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在深度思考过程中,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学习,学生获取中外文化知识,比较中外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1.探究文化背景,积累文化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经过长期沉淀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涉猎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例如: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下面以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理解B篇为例,说明如何探究文化背景,积累文化知识。文章讲述了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座机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但为什么还有很多澳大利亚家庭选择使用座机?这种传统的联络方式会不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作者结合研究数据和自己的经历阐释了一半以上澳大利亚家庭保留座机的原因。文中提到的Generation Y指的是“Y一代”,即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出生的人,这一代人对电脑和电子技术非常熟悉。Generation X指的是“X一代”,即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指的是那些人生没有明确方向,在社会上感到格格不入的人。Baby Boomer指的是“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尤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因此,教师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充其文化背景知识,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

2.实践文化活动,感悟文化内涵

体验与学习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正如英国学者柯林·比尔德在其著作中所言:“我们发现,脱离体验谈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当学生进行了体验,学习才会发生。”在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后,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活动:当学生读完历史人物传记后,教师可以让其欣赏相关的影视资料;当学生读完中西方优秀剧本后,教师可以让其进行角色表演;当学生读完异国旅游题材的文本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异国旅游路线图等,用文化实践活动进行文化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的形式感悟文化内涵,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2021年6月浙江卷应用文写作。昨天你参观了学校举办的学生国画作品展。请给校英文报写一篇宣传稿,内容包括:(1)展览时间、地点;(2)观展感受;(3)推荐观展。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文化,感悟文化内涵。

3.理解文化差异,形成文化自信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进行文化对比与分析能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中外文化的异同。在英语阅读文本中,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例如:思维方式的差异,英美人士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直线思维模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谦逊闻名的中国文化形成的一种圆周型思维模式,除此之外,还有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和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熟知这些文化差异后,学生既可以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汲取其文化精华,又可以深化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形成文化自信。2021年北京卷阅读理解D篇文章介绍了一种特殊的记录时间的方式。此类计时理念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多阅读一些这样的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引导其理解文化差异,形成文化自信。

4.形成正确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观

文化观念是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与人本身的基本的、相似的观点与信念。因此,在深度解读文本后,教师要组织文化观念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当个体将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分享给其他受众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些观点和看法进行甄别和筛选,把优秀的文化观念与自己已有的观念融合,形成新的价值体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阅读一些渗透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章。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写作第二部分(读后续写),文章讲述的是Jenna和Jeff这对双胞胎兄妹为了能在母亲节给母亲以惊喜,精心策划、制作早餐的故事。他们克服困难,不言放弃,折射出他们对母亲的拳拳之爱。这样的材料会影响他人和群体的价值观、信念,和他们对世界与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针对阅读任务,形成阅读策略意识

阅读策略是一种认知方法,在阅读时,为了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必须通过必要的猜测与确认,才能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针对“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的问题可采用略读策略,即寻找主题句,获知文本大意;针对“What can we infer...?”的问题,则可采用细读策略,即寻找重要的解题细节,获知更多文本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形成阅读策略意识。

分析说明文的语篇结构可以参考图5(以研究发现为例):

图5

例如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理解C篇,可以用以下思维导图(图6)分析文章:

图6

在分析语篇时,学生可以画出思维导图。不同题材的文本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行文套路,只要学生不断总结,就能够找到规律。

2.针对不同题型,培养不同阅读策略

完形填空的阅读策略与阅读理解有所不同,下面以2021年全国乙卷完形填空题为例进行说明。文章通过作者做护士期间遇到的一个女病人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的故事,表达了即使别人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我们也应该对他人的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在答题时,学生要运用不同的策略,比如在遇到名词类的题目时,可以使用“同类物品”法,即空格前后的名词属于同一属性、同一类别概念的词汇;根据形容词和副词注重词语的褒贬色彩这一特点,学生在遇到形容词、副词类的题目时,可以使用“褒贬好坏”法,即上下文的形容词、副词要么表示“好”、要么表示“坏”;在遇到动词类的题目时可以使用“先后顺序”法,即注意动词逻辑顺序的合理性。例如第41题“I was considering this while working as a 41 just a few weeks ago.”考查名词。由下文提到的“a woman patient”、“emergency medical team”和“the medical and nursing team”可以判断,此处选择名词“nurse”。又如第49题“She was 49 for everything that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team had done for her.”考查形容词。由上文提到的“recovered”和“discharge”可知,此处应该是褒义词,意为“向医务人员表达感谢(grateful)”。再如第54题“...she tried to press a five-pound note into her hand.My colleague 54 to accept it,saying that we were all just doing our job.The patient looked puzzled...”考查动词。病人把一张钞票放在我的同事的手里——我的同事拒绝(refuse)接受——病人感到迷惑,前后动词逻辑顺序合理。

3.针对阅读材料,熟悉不同解题策略

语法填空语篇以说明文为主,通常会介绍一种现象、一种事理或者一种科技发明,还有些文章与中国元素息息相关。答题时,首先应确定文章的主题意义,以及动词的主要时态,然后根据“有提示词”和“无提示词”两种情况,采用“分类击破”的方法。当有提示词时,继续采用“分类击破”的方法。如果提示词是动词,判断是谓语、非谓语或词性转换;如果提示词是名词,要考虑名词的单复数或者词性转换;如果提示词是形容词,考虑将其变为副词、比较级或者词性转换。当没有提示词时,考虑介词、冠词、并列连词和三大从句的引导词。但有些空格处需要从语篇的层面去理解、判断,才能锁定答案。例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法填空第62题“Though it is the only unnatural thing on your way up the mountain,still it highlights the whole adventure 62 offers a place where you can sit down to rest your aching legs.”如果只是根据“it highlights the whole adventure”和“offers a place”,考生很容易误填which或that,但从语篇意义的层面分析,动词“highlights”和“offers”是并列关系,因此应该填写并列连词and。

4.注重阅读实践,巩固所学阅读策略

在掌握了一些阅读策略后,学生需要不断地去运用,才能逐渐把这些方法内化成阅读技巧。一是利用平时的高考阅读试题检验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二是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尝试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技能,还可以获得阅读的愉悦感。

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阅读感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深度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3 205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Qinghai Lake is located about 100 kilometers west of Xining,capital of Qinghai Province in western China.Qinghai Lake,the largest saline lake in the country,has a surface area of 4 317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maximum depth of 25.5 meters.Most of the 23 rivers and streams that empty into Qinghai Lake are seasonal.Five major streams provide 80% of the lake’s total influx.Located at the crossroads of several bird migration routes across Asia,Qinghai Lake offers many species an intermediate stop during their migration.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lake is the well-known “Bird Island”,which attracts birdwatchers from across the globe.Every summer sees numerous visitors come here to watch the Qinghai Lake International Cycling Race.

(摘编自网络,有删减)

猜你喜欢

文本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思维跳跳糖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语言是刀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