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探讨

2022-07-22何永丹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服务行业专业人才养老

何永丹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养老服务为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力很难实现的事或不想做的事全部交由机器设备去完成,有助于缓解养老服务压力。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普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型养老模式逐渐受到认可,养老服务人才也必须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学、医院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的一线员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年龄也较大。受到行业声望、职业收入以及职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养老服务行业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较少。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让我国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是提高我国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养老服务行业的变化

(一)促进了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技术让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得到了创新。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中,大都采用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要形式,这都属于人工养老服务。而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模式则逐渐由人工养老服务转向智能化、自动化养老服务。这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借助网络与大数据进行老年人养老服务数据库的搭建,以此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尤其是一些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新型养老服务设备可以能很好地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等,帮助老人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有效增强养老服务水平。例如,探索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智慧康养等新模式,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远程监控等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深度应用。

(二)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成本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模式逐渐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养老服务的人工成本逐渐减少,有效地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现代智能化的养老设备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老人不需起身就能完成基本的生活需求,为那些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一些智能设备的出现还能帮助一些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完成翻身、康复等训练等,这不仅能大幅度地缩减人工成本,还有助于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了养老服务行业精准化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养老服务工作更加精准化。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对老人的身体数据进行及时的检测,然后传回到相应的系统,养老服务人员可以以此为依据为所服务的老人构建健康数据库,针对老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精准医疗服务,对老人的健康状况与健康风险进行精准的评估。智能型养老服务系统还可以智能评估每位老人的实际需求。例如,当老人有健康服务需求时,养老服务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老人的要求。

(四)缓解了养老服务人才不足的情况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数量不多,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缺口,再加上当前很多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人工智能养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一些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例如帮助老人翻身、洗澡等,有效地缓解了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短缺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培养的基本情况分析,虽然部分地区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数量较少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数量较少,但市场上的需求较大,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我国老年人的比例较大,并且还在不断增加。而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数量本就较少,专业人才的数量增长远远赶不上老龄化人口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将会长时间存在,一方面,“互联网+社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导致“互联网+”智能化养老产品、新型养老服务技术等创新研发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互联网+社会服务”的综合服务人才短缺,导致养老服务供给、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价困难,影响“互联网+”嵌入养老服务效益的发挥。未来,专业人才数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大,对养老服务系统的良好发展带来阻碍。根据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样的情况也让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加明显。为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二)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质量水平不高

我国很多地区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十分重视,也制定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案。但从我国很多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其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质量水平不高这个问题最为突出。部分地区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或者培训内容并不全面。甚至一些养老服务人员对现代化服务意识的认识并不多,在给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时很难保持良好的心态。另外,部分地区的养老服务人才欠缺对新型养老理念的认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沿用传统服务理念,不能有效地融入创新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模式中。

(三)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不健全

由于目前养老服务大多采用的传统服务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服务内容的更新不及时、养老需求多元化发展、对养老需求与人才需求的评估不足、养老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不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行业的运用不多等,养老服务内容从传统模式转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进程十分缓慢。很多地方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并不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培训效果考核、培训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面对当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养老服务管理人员、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有待加强,养老服务行业并未充分认识到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必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养老服务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样,才能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养老服务新型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及时转变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观念中,养老服务就类似于“保姆”“护工”等工作,这样的认知严重打击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提高其战略定位,引导公众转变对养老服务行业以及养老服务人才的传统认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可以从三大群体着手。首先,高校教师。高校老年服务专业教师觉得这个专业较为冷门,这种认识需要得到及时的校正。其次,学生家长。很多家长认为学生选择老年服务专业将来“没出息”,这样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老年服务专业的招生情况,相关部门与教师必须要及时扭转学生家长对老年服务的这些偏见;最后,学习老年服务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常常是毕业就转行,投入到另外的行业领域中,这就对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带来了影响,也导致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数量较少。高校必须要严格关注这些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结构进行合理优化

面对当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现状,首先,相关部门必须要合理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为此,可以利用现代手段深入分析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对老年服务行业各个岗位进行明确的规划,制定合理的人才分配方案,并构建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将老人的健康情况、年龄等信息录入其中,并转化为相应的养老需求,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基于互联网的老年服务新模式将养老护理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等知识技术人才服务进行有机结合,让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便捷化。其次,要对养老服务岗位配置进行优化,加强对现有老年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对养老服务内容中的管理、护理等进行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实现对人才队伍基础结构的优化,提高老年服务人才的职业素养。面对当前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短缺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还应拓宽社会来源,可以通过提高培训补贴、对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知识进行普及等方式,鼓励更多人员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中,进而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最后,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拓展并不能只依靠市场上的双向选择,还需要政府出力调节。相关部门可以发布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政策,吸引更多人才进行养老服务行业,对现有的人才招募机制进行优化,从而让养老服务行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养老服务行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在线上发布招聘信息,其内容与线下保持一致,通过信息技术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就业前景的宣传,也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还要对岗位应聘者进行合理评估与培训,确保人岗匹配,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行业一线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养老服务行业还应针对新入老年服务的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与成果评估工作,确保养老服务应聘人员满足其岗位要求。通过完善的招聘流程确保老年服务人才引进的规范化、合理化,实现老年服务人才的高效运用。

(三)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更应加强人才体系培养力度,第一,建立多方位投入机制,为老年服务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第二,合理提高老年服务人才的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将薪酬与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内容联系在一起,对有突出贡献的老年服务人才进行宣传与表彰,让人们认识到“行行出状元”,老年服务行业也同样如此;第三,继续优化教学模式,适应大数据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老年服务教育专业的水平,为老年服务教师和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增加社会上的老年服务机构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第四,积极鼓励同行专业人员多多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对方优秀的服务技巧,定期组织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开展调研与考察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安排优秀教师深入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调研,了解老年服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

(四)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升人才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养老服务行业也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养老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提升其职业素养。让老年服务人员通过对技能的反复练习,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行业可以利用岗前培训、在岗实践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养老服务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要完成相应的教育培训课程。对此,首先,应对教学大纲与专业教材进行统一,利用互联网拓展教学资源,邀请行业优秀教师对即将进入养老服务岗位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其掌握工作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其次,结束岗前培训后,还应进行严格的考核,对考核通过的人员发放合格证书。岗前培训的目的在于帮助养老服务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养老理论,也是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基础性课程。在岗实践培训过程加大了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学习难度,主要针对的是老年服务人员工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从而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综合素质。最后,老年服务行业可以通过组织从业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会、创设情景、经典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其专业水平;在完成相应的培训后要总结与归纳,对培训过程中每位服务人员的具体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查缺补漏,提高其服务水平。除此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还应对老年服务人才的信息水平有所要求,注重对老年服务人员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让老年服务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老年服务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水平。完善的老年服务培训机制是提高老年服务人才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

四、结语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进行创新,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社会对养老服务行业的认同感,转变传统的养老服务观念,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从而解决我国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专业人员不足、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

猜你喜欢

服务行业专业人才养老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养老更无忧了
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探析
信息通信技术在服务行业的实际性运用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营改增”对中小型服务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