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2-07-21李业荣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李家小学255304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班规评估班级

李业荣(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李家小学 255304)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小先生制”,即让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将所学的东西随时传授给身边的人,这一教育观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重视社会心理对学习质量的影响,又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这一理论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还被视为一种班级管理的策略。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即以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育学生自主管理和学习的能力。不过,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成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笔者通过探究如何将小组合作落到实处,进而让班级管理“掷地有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通过科学分组,提升课堂管理的效率

合作小组是学生学习和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参加班级管理的组织形式。建立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活动的基础,所以,进行科学分组非常重要。

1.遵循科学的编组原则

小组成员的组成应基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且通过特质互补实现相互合作。“组间同质”是指确保每个组的整体水平相似,以便不同组之间能形成相对公平的竞争。在编组时,应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学习成绩。保证一个组内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以便使所有小组的平均成绩大致接近。第二,学习能力。有些学生擅长观察,有些学生的抽象思维发达,教师应将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第三,学生性情。同一小组中应包括外向和内向的学生及不同学科优势互补的学生。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组成团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能促进组员之间互补。同时,教师在编组时还可考虑家庭环境、遵守纪律的情况、管理能力等。

2.促使小组成员形成分工合作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使学生能有组织地完成任务。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可以根据组员的能力民主选举产生。每个小组的角色分配可以有所不同,但一些基本的角色,如小组长和督导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指导各小组对任务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清楚他们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行动以及应该如何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组长需要负责领取课前任务,设计小组讨论主题等。督导员负责监督小组的常规管理、合作学习等工作。督导员不需要是优等生,可以是成绩一般但充满热情的学生。这样的分工合作能确保各小组在监督下完成任务,并确保合作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通过共同制定,遵守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的设定应基于三个标准:第一,以学校相关制度为根本。班规必须能与学校的制度兼容,不能是独立的,甚至与校规矛盾的制度。这样,学生在遵守班规的同时也能得到学校的认可。第二,实施综合评估和量化管理。班规能约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对班规加以详细解释和量化,避免模糊化。教师要协助小组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近期的学习、行为等目标。同时,在学生的学习、性情、特长、行为、品质、健康情况、竞赛等方面,教师都应制定出行为条例和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量化,使评估过程更加科学、公正和公平。第三,班规可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共同制定,以树立学生的民主意识。在制定班规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校规,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全班学生对这些规则进行讨论和表决,先制定出试行版班规。班规由学生参与制定,可消除他们对于班规的抵触心理,进而自觉遵守规则。

三、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实现班级目标管理

四、通过不同途径,促使小组成员形成“利益共同体”

教师可借助建立合作性的目标、设立集体奖项等途径实现小组成员形成“利益共同体”。首先,建立合作性的目标是将个人成就与小组的成功相联系。如某小组提出“在考试中全组成员的平均成绩高于班级平均水平”的目标,强化了“共同利益”的观念,这是一种通过激发团体动力激发个人动力的方法。其次,合作小组的评估标准应兼顾个人和小组的表现,而不是只关注单个学生的表现,以此增强学生对小组的依赖感。小组评估指的是将小组成员的成就和不足,都纳入小组的评测项目中,最后以小组的评估结果体现个人成绩的评价方式。但整个小组的评价只能显示小组的整体水平,因此是不全面的,必须兼顾个人评估,才能进一步刺激和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效果时,应侧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情况,并单独制定个体评价标准,如作业完成情况良好、遵守课堂纪律、考试成绩进步明显等。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分的标准。在每月的小组评比中加入“学习之星”的评比,在期末汇总“学习之星”的数量,获奖数量最多的小组可得到“学习优秀组”称号。通过鼓励个人的优秀表现,能加深学生对“荣辱与共”的认识。不过,二者兼顾的评价方式应有侧重。对学生的个体评价是小组评价的补充,它主要反映学生个人的进步,因此仍应侧重“小组评价”。关于设立集体奖项,教师可从学习成绩和常规管理两方面展示各组的成果,将学生的评优与小组的表现挂钩。这能让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激发团体动力,进而提升学生实现目标的内驱力。

五、通过营造氛围,打造小组凝聚力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团队凝聚力,营造合作氛围。在组建之初,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快速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如让每组画一张“集体照”的板报,在板报里写上小组名称、座右铭和目标,进行公开展示;对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后勤管理工作,使他们逐渐融入团体;还可组织小组之间开展游戏,并对获胜小组颁发奖励。

在小组创建后,班上的常规事务都是按照班规来管理的,组长在管理常规事务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组长应以身作则,保持个人清洁;积极参与课间操、激励整个小组积极参与锻炼等。在学科管理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共同完成一些特殊的作业,如表演对话、做问卷调查、画板报等。这不但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创造优势互补的环境,还能有效分享资源,让学生形成合作竞争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又如,教师可以安排各组合作订正错题,由于学生的错题类型不一样,教师在课堂内讲解所有题目不现实,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讨论错题。这不但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还能帮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在他人的启发下提升自我能力。

六、通过关心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

在学科管理中,有的学生对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在还未形成自己的观点时,就希望参与小组讨论,难以深入问题进行探究。另外,由于学生个性不同,有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内向,不擅长表达,通常只想当“旁观者”,这很可能让他们陷入自卑,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有的小组缺乏平等的交流,个别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小组活动。因此,教师要关心所有学生的成长,尤其要关心一些不爱说话,或者被边缘化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机会,鼓励其进行表达。同时,也应善于发掘、展示其优点,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这几方向着手:首先,应尽量使组内每个人都分配到任务。其次,应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鼓励学生主动关心班级事务,主动参与学习。再次,要教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让学生了解如何参考其他人的意见,并发展成自己的观点。最后,要教导学生以诚相待,合作互利。例如,引导学生多赞美、鼓励同组组员,大方地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欣赏,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中。

七、通过反馈和评估,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如果小组合作模式的班级管理缺少反馈和评估,可能导致学生目标混乱,甚至产生倦怠心理。此时,教师应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对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促使大部分学生保持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情况使用多层面的评估方法和积极的评价标准,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可采用组内评价的方法,要求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还可在评价成果的同时,对各组的合作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可以促进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在小组之间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在评估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避免小组之间产生不良竞争行为,引导学生健康竞争。

八、结语

良好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能突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潜能,在合作中提高其对学习的热情。小学教师应适当应用“小先生制”等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班规评估班级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My New Year Wishes
班级“四小怪”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