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康养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022-07-21王宇靖孙强三杨梦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医养康养发文

□文/王宇靖 孙强三 杨梦茹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山东·济南)

[提要] 准确分析我国当前康养结合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促进养老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 系统,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对2014~2021 年康养领域发展进行可视化分析。综合研究结果,建议未来加强各研究团队的团结协作,促进各学科相互融合发展,并加强智慧养老产品的适老化升级,形成相对完备的养老服务产品及体系,总结康养试点示范基地经验,为老年人群培养更加专业、统一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4.1178 亿人,人口年均增长率降至0.53%,而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升至18.7%,较前一次人口普查升高5.44%,意味着我国正面临着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大背景,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的规模较前缩小,这意味着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正逐渐发生变化,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模式占比将逐渐增大,对于如何建设一个令国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体系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家提出的“医养康养”概念为基础,对2014~2021 年康养领域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以期获得当前康养研究的欠缺及热点,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老龄化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工具及数据来源

(一)文献来源。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源,分别以“康养结合”“康养+养老”“康养+医养”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检索类型限定为“期刊”及“学位论文”,检索时间截至 2021 年 12 月 11 日,共检索出 2,063 篇文献。在除去重复文献、会议记录,以及企业发展报告、政府报告、经验交流等非研究型文献后,共获得838 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由美国Drexel 大学华人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 5.8.R3 软件系统,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由于筛选后的有效文献于2014 年开始,因此时间窗口设置为2014~2021 年,以1 年为时间切片,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统计至检索日期以来康养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当前康养领域的发展情况。

二、数据结果分析

(一)基本数据分析

1、年度发文数量及趋势。在2019 年首次提出“医养康养”概念以前,大部分关于“康养”的概念主要涉及旅游行业,与“医养”的联系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自2019 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医养康养概念后,国家相继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 年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工信厅联电子函[2020]164 号)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康养职业技术培训”等各项举措,可见国家政策对康养发展的大力支持。且自2019 年后发文量明显升高,说明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康养领域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可以预期,康养领域的发文数量还会持续增长,甚至爆发式增长。(图1)

图1 三大中文数据库发文量随年份变化图

2、机构发文情况。运用CiteSpace 软件,将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得出各机构发文量共现图。经总结归纳我们可见发文量前10 位机构,如表1 所示。攀枝花学院发文量12 篇位居榜首,且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4 篇发文量位居第5 名,由此可见,攀枝花学院在康养领域研究较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发文6 篇,位居第2 名;元时代智库发文4 篇,位居第3 名。根据发文量前3 名机构,我们可见以元时代智库为代表的民间资本公司对于康养的研究体现了康养产业潜藏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而在跨机构协作中,节点数(N)为175,而连线数(E)仅有21,机构分布密度为0.0014,提示研究机构未见明显聚类,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对于康养研究仍处于独立研究阶段,未形成明显的团队协作关系。康养产业的发展是包含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多学科在内的大融合,而独立研究对处于发展萌芽期的康养产业来说,弊大于利。(表1)

表1 发文量前10 位机构一览表(单位:篇)

3、作者发文情况。运用CiteSpace 将节点类型设定为作者,其他数据参数不变,得出康养领域研究作者的共现图谱及发文量前10 名作者。综合作者共现图谱及发文量排名等数据,忽略重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看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李莉及陈雪钧两位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较为明显,且主要以康养产业中旅游经济为侧重点;而攀枝花学院的兰玛研究重点则主要在康养领域中的医养结合,这与国家2019 年提出的“医养康养”暗合。发文量前10 名的其他作者的研究领域也大致着重于健康养老中的医疗及旅游等方面。根据作者共现图谱可见,各作者间连线较少、联系较少,仅有的连线范围仅涉及几位作者之间的小范围合作。同机构共现图谱结果分析一样,团队与团队间的协作较少,不利于研究理论的融合发展。(表2)

表2 发文量前10 名作者一览表(单位:篇)

(二)研究热点。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康养领域研究热点,对已检索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我国康养领域关键词频数前8 位及关键词聚类共现网络图谱。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建设康养特色小镇作为关键词共出现38 次;而老龄化作为康养产业发展基础,以关键词形式共出现34 次;森林康养则依靠森林等自然资源,延伸至养老领域,作为关键词共出现32 次,三者位居当前康养领域关键词热点前三。除此以外,基于当前“互联网+”的日渐壮大,虽然家庭户规模较前缩小,但可以预期,短时间内我国居家养老人群仍占大多数,为求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康养发展的福利,“智慧康养”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智能康养的养老产品及养老服务同时发展,两者共同为打造一个智慧养老的服务平台而努力。因此,更完善的“智慧康养”体系建立仍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另外,目前在智慧养老设备方面的研究较多,但老年人对其了解甚微,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因此,为养老机构提供适老化家居及适老化养老产品等仍是目前研究侧重点,唯有真正将适老化落实于养老发展的细节中,才能为我国康养事业的发展提供硬件基础。这表明我国各研究团队对于康养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家日益加重的老龄化,旨在打造一个依靠森林、乡村等自然资源,兼具旅游、医疗、养生、互联网+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期为我国老龄化开创新的养老道路。(表3、图2)

图2 康养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聚类共现网络图谱

根据时序演进分析图,我国自2013 年首次提出“医养融合”概念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完善相关医养融合的政策,使“医养融合”逐步从概念演化至当前的医、康、养为一体的养老新模式。2015 年,民政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 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 号),分别对民间资本的加入及医养结合给予了新的政策支持,因此2016 年在康养领域首次出现了“森林康养”及“医养结合”等关键词;2017 年主要探讨康养产业、康养旅游、养老产业等方面,这主要与2017 年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民发[2017]52 号)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7]86 号)等政策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民间资本的加入使康养产业更加蓬勃,于2018 年出现了“康养小镇”“乡村振兴”“特色小镇”“智慧康养”“产业融合”等新关键词,这些新的关键词的提出使康养领域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为更多民间资本的加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促进康养产业不断发展;至2021 年以求获得一种康养新模式,谋求更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图3;图中关键词的位置代表首次出现的时间,随着关键词被引用次数的增加,圆圈逐渐增大)

图3 康养领域研究热点的时序演进分析图

三、总结及展望

联合国1956 年将老龄化定义为65 岁以上人口超过7%,随后1982 年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为60 岁以上人口超过10%。虽然因其对劳动人口、少年人口未进行确切的标准定义,对老龄化的定义已很少使用此标准,但综合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的人口增长率、年龄构成比等指标,我国老龄化进展进一步加深的境地毋庸置疑,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已成为大势所趋。2019 年,国家首次提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较之前提出的“医养结合”不同,“康养结合”拓宽了养老服务体系的范围及深度,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医养康养新阶段。为此,我们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求对当前康养领域的发展进行宏观认识,分析后发现:第一,从目前康养领域发文量来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康养与养老领域结合的发文数量呈增长态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进展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健康养老等概念逐渐被人们重视,发文量也有了明显的升高。第二,从机构及作者来看,目前康养领域的研究仍较为欠缺,总体发文量仍较少,高产的机构及作者不多,且各团队间连线较少,说明团队间合作与交流甚少。且康养领域涉及多产业融合发展,而各团队研究范围相对单一,不利于建立体系完整的康养产业。因此,各团队应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各学科间融合发展,使各学科在康养结合的大旗下齐头并进。第三,从研究热点来看,自2016 年在政策的指引下首次在康养领域提出“森林康养”“医养结合”,2017 年提出“康养产业”以来,各地民间资本纷纷加入康养产业中,且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下,“智慧养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目前智慧养老产品的适老化仍有待加强。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老年人群的接受程度低、理解能力较差,而智慧养老产品设计繁杂、升级频繁、操作界面不易理解,这导致目前智慧养老产品适老化差,完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智慧康养产业升级仍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根据时序演进图谱可见,近两年更加多元的社区养老、养老公寓逐渐被提出,而以此为基础的管理、医疗、护理等相关人员的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养老服务工资低、劳动强度大且社会认可度差等劣势,致使养老院人才流失较重,而现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还存在视野水平较窄、专业技能差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借鉴广西北海康养职业学院的建设经验,积极健全康养专业服务人员继续教育体制,提升服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服务水平。综合文献检索结果,康养旨在打造一个依靠森林、乡村等自然资源,兼具旅游、医疗、养生、互联网+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而目前康养产业发展较为“稚嫩”,仍处于发展上升期,至今未形成系统的参考体系,缺乏服务和建设标准。

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工信部联电子函[2021]154 号),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当前为促进康养产业良性发展,至2025 年的任务主要围绕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升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凸显试点示范建设成效、优化完善产业生态。这要求我们不断宣传康养产业,提升产业知名度,引进更多民间资本,增强科技及产品、服务竞争力,总结康养试点示范基地经验,打造相对完备的康养服务体系及康养品牌,优化康养产业中医疗、养生、护理、互联网+等产业生态。因此,新模式的完善与发展仍需各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便为养老事业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猜你喜欢

医养康养发文
医养当兴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