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自适应激励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2-07-20山峰

校园英语·上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自适应双减

摘 要:通过学生心理需求层次的实现来激发学生自适应学习的动力是“双减”背景下提升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育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关注学生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稳定学习认知情绪、促进自主分析、鼓励自我反思,从而达成“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双减”;自适应;需求理论

作者简介:山峰,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

“双减”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重要内容,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双减”背景是指通过学业效能的提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落实“双减”要求,达成“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

自适应是指在处理和分析中,以个体特征和差异为依据、以取得最佳效果为目的开展的自动分析和调整的过程。以学生差异和学习个性化为依据,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主分析以及自我反思分析和调整开展学习实践。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并且它们是由低级到高级逐级形成和发展。因此,“双减”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心理需求层次的实现,激发学生自适应的动力,提升学业效能的过程。其中,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在教学中开展学生自适应激励学习的重要需求要素。

在一堂高中英语写作指导课堂中,教师通过写作作业的讲评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的基本要素,掌握提升作文写作连贯性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同心理需求层次的实现。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设置课前准备、课内学习以及课后评价的学生学习任务。以任务型教学的开展,形成任务群合力,促进学生自适应激励的形成,提升写作课堂的学业效能。

一、关注安全需求,通过课前准备稳定认知情绪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指出,安全需求是指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具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尤其关注对学生良好课堂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引导,由内而外地稳定课堂学习的认知情绪。

基于上述理论,本节写作作业讲评指导课中,笔者通过课前师生在课堂氛围和学习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创设适合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心理适应环境,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存在的紧张感、焦虑不适合等负面情绪,促进良好课堂生态环境的形成,穩定课堂学习的认知情绪。因此,在课前预习指导环节中,教师通过适合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构建以及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满足学生课堂安全需求,从而有效稳定认知情绪、激发学生自适应激励模式下的自我认知。

(一)通过“环境感染”策略,构建稳定良好的学习情绪

情绪神经科学家、发展心理学家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在《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一书中提到:当情绪与当前任务相关时,对于促进知识的发展最为有效。课堂教学的环境贯穿于教学始终,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基于学生学习任务,通过教学环境的设置,构建良好的学习情绪,有助于满足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安全需求,激发学习动力。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着重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环境布置,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情绪,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安全需求。一是设置良好的教室环境,满足学生基于空间环境的安全感。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墙壁,通过课前小组活动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设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分组查找和探究与写作内容相关的字词、名人名言、事例等,并设计成课堂实用“Tips”张贴在教室周围的墙上。这些学生自己布置的教室环境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很快通过墙上的提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安全感和信心提供氛围环境基础。二是使用方便移动的一体化学习桌凳。学生通过学习桌凳的移动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便捷度。同时,一体化学习桌凳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丰富,且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更迅速、更方便、更有效。在方便舒适的课堂环境中开展互动交流,可以提升课堂合作学习的学生学习效率、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度。三是通过希沃白板技术的引入,提升写作作业讲评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安全感。希沃白板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一方面通过视听多手段的学习输入,在促进学生“看、听、思”三位一体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同时,满足不同学习类型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认知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直观且及时的课堂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明确,范式操作更加清晰,有效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的焦虑情绪。

(二)通过“视频先导”策略,培养预习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信心,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降低甚至消除对课堂新授知识、学习困难的焦虑和恐惧,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增添安全感。

在本节高中英语写作指导课前,教师制作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自主学习视频微课作为预习资料供学生选择使用。“视频先导”策略的应用一方面转变了学生传统学习过程中摄取信息的方式。相比枯燥的文字信息的阅读,结合“看、听、思”多途径输入模式的导学视频的呈现,更关注不同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学生由文字阅读的单一信息摄取模式转变为多感官合作下的立体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视频先导”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信心。通过预习习惯的引导,让学生有预判地进入课堂,带着思考开展学习。将未知的课堂新授知识转变为有准备的思考质疑,降低甚至消除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焦虑以及来自未知学习困难的压力,从而起到稳定课堂学习情绪,增强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感的作用。

(三)通过“真实语料”策略,提升课堂参与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和愉悦的学习情绪并非自发形成,而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吸引学生,产生“共情”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情绪,提升课堂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挫败感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作为一堂写作作业讲评指导课,少不了课堂写作例文的选取呈现。本节课中的写作例文材料均来自学生的日常习作。在例文呈现时,教师特地标注了例文撰写人的信息,并且将学生的习作作为唯一语料来源贯穿于整节写作课始终。“真实语料”策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升了学生审视自身习作的“吸引度”。当自己的作文作为课堂例文呈现出来的时候,作者无疑会表现得对作品更加专注、对习作的评价更加期待。二是学生习作的选用提高了对同伴作品的“认同感”。出自同伴例文中的词句更“接地气”,符合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三是同龄人作品激发了学生之间的“共情”。同伴在写作例文中选取的事例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会呈现出“感同身受”的共情效果。通过“真实语料”策略的实施,选用学生习作作为课堂语料增强了作者自身学习的吸引力、提高同伴对语料的认同感、形成共情的良好学习情绪,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降低负面情绪,提升学业效能。

二、关注社交需求,通过任务设置促进自主分析

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社交需求是一种获得同伴认同的最佳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社交主要来源于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且这种课堂互动绝大部分是通过课堂任务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指导环节中,教师需要设置多样化、梯度化的学习任务群,以满足不同學生课堂的社交需求,在良好的互动交流中、在同伴互助中促进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一)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群搭建社交平台

学生对课堂中的社交需求并非千篇一律,多种课堂任务的设置为满足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社交需求提供平台。基于社交需求的写作课堂任务主要为以下三种方式。一是“一对一”的师生沟通交流任务,主要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中实现。例如,在回顾预习内容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预习视频内容,简短有效地呈现了本节课的关注点和知识点。二是“一对一”的生生沟通任务,以同桌互助交流,习作相互审阅为主要方式。例如,在指导学生关注句子表达内容相关一致的教学环节中,要求同桌之间相互审阅习作、划出与表达目的有差异的句子,并相互分析陈述理由。三是“一对多”的生生交流任务,通过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实现生生交流。例如,在课堂总结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回顾写作连贯性的技巧、绘制结构图示,并相互分享课堂学习收获。面对拥有不同课堂社交需求的学生,多样化的课堂任务为各类学生搭建了交往的平台,能够促进和满足不同学生的社交需求。

(二)通过建立“梯度渐进”的任务层形成社交内驱力

课堂任务层梯度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社交需求的愿望,促进学生形成开展课堂交流的内驱力。例如,在以“有效重复”达成文章内容连贯的写作技巧讲评过程中设置梯度任务。根据学情,教师设置了任务群,涵盖三个循序渐进的任务。任务一:寻找文中重复较多的字词,并使用同义词替代重复表达。任务二:通过同义词组的转换修改文章内的重复词组。任务三:理解同桌文章的表达目的,通过句型转换释义重复句型,达成句型表达多样化的表达要求。以上任务群在任务内容上层层递进,从字、词、句的三个内容梯度层层推进文章写作的“有效重复”技巧。从任务难度层面上,以“寻找替代”“修改转换”“理解释义”等任务要求逐渐加大难度。内容和难度的梯度促使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相互交流,形成满足学生社交需求的内驱力。

三、关注自我实现需求,通过评价展示完善自我反思

自我实现需求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有效评价和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客观、有效的自我反思,从而发掘和展示自己才能,满足学生课堂自我实现的需求。

(一)通过评价指标的建立,呈现反思的客观性

在写作指导课的教学反馈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针对写作连贯性进行评价的指标。接着,学生以共同讨论决定的评价指标修改自己以及同伴的习作。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解的过程,更是学生建立自我评价和反思依据的过程。通过客观依据的建立,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评价他人都显得更有理有据。学生从“被评价者”变为“评价标准的制定者”,这个角色变化的过程中发掘了学生在以往学习中未尝试过的潜力。同时,通过评价标准制定的课堂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较为公平客观的评价,唤起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开展客观评价的意识。

(二)通过“展示展览”鼓励反思的持续性

课后写作成果的展示是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在课外学习过程中的延伸和巩固。一方面,教师通过举办习作作品展示、优秀作品集展示、小组演讲活动等方式将教育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形成学习驱动力,鼓励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完善优化习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课堂所学,不断开展反思。

四、结语

本节英语写作指导课在达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对于学生课堂心理需求的关注,引导学生自主适应课堂教学,探索写作指导课中的自适应激励教学模式。在稳定学生的学习认知情绪、促进学生自主分析、鼓励学生的自我反思等方面收获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学业效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达成“轻负担、高质量”的“双减”要求。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戴媛媛.激励机制在英语有效教学中的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2):99-101.

[3]李韧.自适应学习-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4]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自适应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网络教育领域的自适应推送系统
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系统自适应集成方法
自适应的智能搬运路径规划算法
Ka频段卫星通信自适应抗雨衰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节气门非线性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