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水”为媒的城市中心公园更新设计策略探究
——福建龙岩龙津湖公园设计实践

2022-07-19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赵文斌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龙岩公园设计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 贾 瀛 赵文斌 谭

0 引言

水域和陆域交界形成的滨水空间可提供多样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游憩体验,成为城市人口的聚集点。传统意义上按照学科领域或分管部门划分的条块化设计方式已不足以解决城市现阶段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且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故通过跨部门、跨学科协作对水系统和滨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与总体提升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的主要发展方向。

福建龙岩龙津湖公园项目是一次以水系统生态治理和城市滨水环境更新为媒介,营造城市中心公园的设计实践。设计团队由景观、建筑、道桥、水利等多专业构成,围绕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通过总体布局、生态理水、公园营造、文化表达,将城市中心岸线生硬单调、水量几近干涸、带有刺鼻气味的内河河道以及河道两侧杂乱无章的城中村改造为水清林茂、鸟语花香且市民可共享的中心公园。

1 研究背景

1.1 项目概况

龙岩地处福建省西部丘陵地带,溪河众多,市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约570座,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溪河约110条,是一座山环水绕的城市。

以龙岩大道为核心的南部新城,已成为集行政、商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龙岩“新”中心,汇集万宝广场、万阳城、万达广场、金融中心、商务板块等高档居住小区、高级写字楼及综合性商场,既是龙岩市众多行政单位所在地,又是目前龙岩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龙津湖公园选址位于南部新城的核心区,市政府行政办公建筑群及人民广场的南侧,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5hm2,区位优势明显,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城市配套服务功能的核心(见图1)。

1公园用地规模及周边概况

1.2 现存问题及更新目标

1.2.1 问题

南部新城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其在城市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不足(见图2)。

2改造前生硬的河道和杂乱的城中村

1)公园绿地的配给不足。目前,可供周边居民休憩的大型公园绿地仅有人民广场和石锣鼓湿地公园,两者相加绿地广场面积约17.2hm2,仅占龙岩城市中心绿地面积的4.78%,与南部新城的城市化水平严重不符。

2)水资源配给不平衡,蓄洪、滞洪能力不足。龙岩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特点是雨季长、雨量大、强度大,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流经设计地块的东肖溪在枯水期水量极少且水质较差,伴随刺鼻气味和生活垃圾;在洪水期调蓄能力有限,存在内涝风险,为满足防洪需要,局部区段高于堤顶路,形成高大、生硬的混凝土堤坝挡墙。

1.2.2 目标

项目以实现南部新城公共绿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龙津湖公园规划绿地面积约21.44hm2(不含水域面积),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区域内公园绿地不足的问题,增加调蓄湖面面积,连通红坊溪、东肖溪、龙津湖,可通过红坊溪上游黄岗水库对东肖溪进行应急补水,保障红坊溪、东肖溪的水质稳定、径流量充沛,同时还可利用龙津湖的库容增强该区域的防洪调蓄能力。

2 设计策略

2.1 总体布局

2.1.1 虚实轴线

基于区域整体规划布局,龙津湖公园无论从空间上还是功能上,都是市民公共服务平台的向南延展。打破旧有河道和城中村划定的平面格局,进而大胆重构,将市政府办公建筑群和人民广场共同形成的中轴线向场地内延展,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置主湖面,通过对称架设2座石拱桥,跨越公园北侧的红坊溪河道,将公园与人民广场连接起来,实现场地之间的连通。

中轴线向南延伸过程逐渐由“实”转“虚”,对场地的控制逐步放松,公园布局向南发展愈加灵动、自然。场地最南端以龙岩市花——山茶花为设计意向构建的“茶花岛”收尾,与市政府主楼南北对望、遥相呼应,实现城园一体、自然衔接的空间演变(见图3,4)。

3虚实轴线过渡

4公园总体鸟瞰

2.1.2 河湖连通

基于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制定“河湖连通”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结合闸坝设施将东肖溪、红坊溪、龙津湖连通起来,构建一套完整的、近自然的“河流—湿地—湖泊”系统,水域面积约18.7hm2,确立龙津湖公园以水系统为骨架的总体格局。

2.1.3 城园无界

龙津湖公园不设置围栏、大门,与周边城市道路之间没有实体界限。公园绿地与道路两侧附属绿地融为一体,公园周边设置14处大小不一的广场,与城市道路衔接,除限制车辆驶入的车挡石外,无其他管控围网,是完全开放且可共享的市民公园。

2.2 生态理水

龙津湖公园采用生态理水策略,打破专业壁垒,从梳理水脉、塑造水形、生态治水、柔化岸线4个维度出发,深度介入“河湖连通”工程规划设计,从生态景观角度对水系统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和提升。

2.2.1 梳理水脉

对龙岩市黄岗水库东肖干渠采取修复、防渗措施,进行渠道清淤及防渗处理,使黄岗水库可在东肖溪枯水期或突发水源污染情况下对其进行补水。

连通红坊溪、东肖溪、龙津湖,在茶花岛南侧、河水注入湖体的位置,通过层层跌落的地势、丰富的水生植物以及沉淀净化、增氧曝气等水处理设备,构建面积约4hm2的湿地净化系统,可将水质由Ⅳ类净化为Ⅱ类,确保龙津湖水质的稳定性。

10hm2的主湖面和4hm2的湿地提供了约14.4万m3的调蓄库容,增强主城区雨季抵御内涝风险的能力。河流引水、湿地净化、湖泊调蓄,相互连通的水系统加快了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传递,为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见图5,6)。

5主湖面风光

6茶花岛周围的叠塘湿地

2.2.2 塑造水形

有别于原河道生硬通直、单一呆板的人工河渠形态,重新布局后的水体均采用自然灵动、蜿蜒柔美的岸线形态。园内水体形式多样,既有开阔平静的湖面,又有潺潺流淌的湿地,还有蜿蜒湍急的河流,加上滨水栈道周边水汽氤氲的雾森和活动场地内活泼灵动的跳泉,充分展现公园水体的多种形态,为游人提供多样化亲水体验(见图7)。

7蜿蜒灵动的水体形态

2.2.3 生态治水

茶花岛周边的净化湿地由吸附过滤装置、增氧曝气装置、循环处理设备等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水净化处理系统,辅以茂盛的水生植物,既保障水质洁净,又为鱼类、昆虫、鸟类构建食源丰富、利于栖息的湿地生境(见图8,9)。雨水将生态驳岸上的草籽、稻种带入湖水,昆虫在湿地中产卵,为鱼类提供食物来源,同时鱼类吸引天鹅、野鸭、白鹭等在此栖息觅食,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见图10)。

8水草丰茂的湿地生境

9生机盎然的红坊溪河道与拱桥

10农事体验区稻田前的湖面

2.2.4 柔化岸线

选择卵石装填的格宾石笼、生态混凝土等透水透气材料,替代原驳岸生硬的混凝土垂直挡墙;采用缓坡、台地、栈道结合的设计手法,塑造蜿蜒灵动的岸线形态;栽植梭鱼草、水生美人蕉、黄菖蒲、芦苇等耐水湿植物,打造绿意盎然、自然生态的滨河景观风貌;梳理河岸两侧地形地貌,运用微地形消纳原有堤顶路与场地的高差,确保河道沿线不出现遮挡视线的挡墙,实现园路系统与桥梁及场地的无障碍交接(见图11)。

11多样化处理后的岸线

2.3 公园营造

2.3.1 注重局域生态治理

公园内绿地面积约21.44hm2,栽植龙岩本地以及适宜当地生境的各类植物150余种,绿地与水面占公园总面积的90%,最大限度地拓展蓝绿空间(见图12)。植物配置以乔、灌、草搭配的复层近自然群落为主,为更多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实现提升城市中心地带绿地率、改善小气候、降低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的(见图13)。

12城市核心区的绿色公共空间

13园内栖息的各类水鸟

2.3.2 注重场地多元弹性

优美的环境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带来多样化游园需求。作为城市核心地段的公园,随着城市发展,面临持续的功能演替。公园包含1处1hm2的阳光草坪,1处1.2hm2的花海观赏区,并预留3.5hm2的发展用地作为应对城市未来多元发展和游客需求变化的空间储备,开放的绿地空间既可提供大尺度景观,又在应对游客的多元需求方面具备更大弹性。

2.3.3 注重老幼群体需求

公园内设长约6km的健步环线以及各类桥梁10座,均达到无障碍通行条件,满足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的游园需求;2处儿童活动场地以及1处配置旱喷戏水设施的室外剧场可满足儿童的游戏需要;花海、草坪、农事体验区等可为亲子类活动提供场地(见图14~16)。

14湖畔剧场与旱喷广场

15儿童活动场地

16桥上驻足观景的游人

2.3.4 注重运营服务配套

利用优越的滨水环境条件,修建长约1.5km的亲水栈道,营造丰富多样的亲水、观鸟体验。配套建设的茶室、卫生间、地下车库、遮阳避雨廊架等建(构)筑物,以及远期建设的规划馆和闽西酒店,可满足公园后期运营过程中各类人群全时段的服务需求。

2.4 文化表达

龙岩是闽粤赣区域文化交融之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永定土楼作为地方特色建筑的代表,闻名遐迩。当地人信奉妈祖,场地内保留妈祖庙,香火旺盛,是周边居民开展集会、祭祀、庆典等活动的空间。

2.4.1 运用在地原生材料

传统聚落邻水而建,河卵石是常用的砌筑材料。以“土楼”的聚落形式为原型,采用河卵石砌筑环状景墙构成圆形的下沉空间,搭配小叶榕等当地特色乔木,抽象地表达龙岩传统民居临水而建、集群居住的地域风貌(见图17)。

17以河卵石为主材打造的景观节点

2.4.2 保护传统文化建筑

在了解到周边居民对于妈祖的传统信仰以及逢年过节在庙前广场有聚餐、集会的传统风俗之后,设计师完整保留位于原城中村东肖溪岸边的妈祖庙,梳理周边高差与交通联系,扩展活动广场,配置公共卫生间,使其成为公园一景,充分尊重原住民的传统习俗,提升环境品质,得到居民的高度认可(见图18)。

18妈祖庙

2.4.3 全时融入日常生活

清晨,早起健身的居民可沿着龙津湖的环湖慢行道晨跑或健步走,开启健康活力的一天;午间,居民可在亭廊下小憩,或至旱喷广场冲凉,也可沿着水边栈道观鸟喂鱼,享受氤氲的水汽;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公园又成为居民消暑纳凉、饭后散步的好去处。龙津湖公园已成为龙岩百姓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和一代人成长的印记(见图19)。

19全时融入日常生活

3 结语

龙津湖公园于2016年完成规划设计工作,2019年竣工并向市民开放,是一次以“水”为媒的城市中心公园更新设计探索,在跨学科合作、水系统构建和城市滨水空间营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图20)。

20公园夜景鸟瞰

项目名称:福建龙岩龙津湖公园

项目位置:福建省龙岩市

项目规模:45hm2

业主单位:龙岩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设计团队和主要编制人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崔

设计主持:赵文斌、胡平淳

景观设计:刘 环、王洪涛、贾 瀛、孙文浩、谭、冯凌志、盛金龙、刘玢颖

建筑设计:徐伯君、王 雯、林 志

结构设计:陈 越

总图设计:郑爱龙

给排水设计:曹 雷、杨东辉、邢燕丽

电气设计:李 甲、王苏阳

暖通设计:郑 坤

桥梁设计:赵宏伟

照明设计:丁志强

项目总监:郭红军、佘 颖

水处理设计:谷为民(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利设计:陈水彬(福建安澜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种植设计:陈志德、黄 波、陈丽艳、张云彬(厦门中易城市景观艺术有限公司)

项目摄影:张 锦

设计时间:2016年

建成时间:2019年

猜你喜欢

龙岩公园设计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爱情只有悬念
爱情只有悬念
在公园里玩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一见如故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