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政课的课前演讲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2-07-18黄艳玲

高考·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研究型核心素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前演讲作为一种活动体验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开展“兴趣型”“思辨型”和“研究型”课前演讲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自我学习和展示中养成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前演讲;兴趣型;思辨型;研究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被确定为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拓展课堂教学的新空间、新路径,以此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课前演讲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活动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自我学习和展示中养成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长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如何开展思政课的课前演讲,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笔者进行了有益探索[1]。

一、思政课的课前演讲的实施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根据高一、高二、高三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的不同,分阶段开展“兴趣型”“思辨型”“研究型”课前演讲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2]。

(一)高一阶段“兴趣型”政治课的课前演讲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高中生活充满期待与好奇,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政治课的课前演讲的重点就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政,开展“兴趣型”演讲。

“兴趣型”课前演讲主要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作为主题,通过搜集资料、分析素材、演讲展示等系列活动达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由于演讲素材是依据个人兴趣自选的,而每个人的兴趣点是不同的,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演讲活动前,一定要跟学生说明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尤其是在选材上,教师要严格把关,保证选材是蕴含积极意义,传递正能量的。演讲的内容可以是“零散”的,也可以是“系统”的,如,国庆节前后可以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进行系列演讲,使学生在演讲中了解我们祖国的伟大成就,现存的机遇与挑战,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青年斗志。在组织形式上,一般是个人独立完成,展示个人所思所悟,但依据学生特点喜好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展示要求上,学生演讲须阐述清楚事件始末,并对该事件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评价方式看,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点评要以正面鼓励为主,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觀。

总之,这一阶段的课前演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判断是非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的素养。只要能将学生真正调动起来参与其中,培养核心素养就水到渠成了。

(二)高二阶段“思辨型”政治课的课前演讲

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由感性思维转向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主,教学要求上也更强调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更重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根据这一特点,高二的课前演讲活动就要重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迁移知识、多角度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即需要进入“思辨型”课前演讲模式。

高二“思辨型”课前演讲的选题,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挖掘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教师要做好一学期的统筹规划,明确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拓展的部分,将课前展示与教师授课结合得更加科学紧密。主题选择不仅要符合社会热点和重大关切,还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调整,做到灵活变通,既能利用时政热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又能使得某些较为枯燥的书本理论灵动起来,最终使课前演讲活动成为落实课堂教学理论,提升学科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关于“四个自信”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做“疫情之下的国家体制”系列分享,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疫情处理方式透视国家制度利弊,深化对我国政治机制体制的理解,提高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再如,哲学生活中的“矛盾观”最为抽象难以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身边矛盾面面观”课前演讲,让学生带着知识和智慧,分析身边的“矛盾”,不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丰富教学资源。

在组织形式方面,这个阶段的课前演讲倡导小组合作的方式。因为学生个人的思维角度比较片面、知识不够丰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会影响到这个阶段课前演讲目的的落实。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综合学生的能力,保证展示的水平,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更多的灵感,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

展示要求方面,“思辨型”课前演讲必须强调与课本知识的融合。一是可以全面展示时政材料与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板块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分别用不同模块的知识理论分析时政热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是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例如“企业”“民主”“价值观”等,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演讲将分布在课本不同位置的知识串联起来分析问题,将零碎、抽象的知识系统化、具体化,实现深度融合。评价模式上,评价必须要倡导互动,增强生成性。

总而言之,高二阶段“思辨型”课前演讲更加具有知识性、生成性,更强调课堂理论与生活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辩证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导向和文化认同能力。

(三)高三阶段“研究型”政治课的课前演讲

经过高一高二学习的积累,高三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要求从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上升到推理与论证、探究与构建、反思与评价。据此高三课前演讲要上升到“研究型”演讲模式。

“研究型”课前演讲的选题应该是围绕高考备考展开的,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时政信息与考试内容的结合。这一类型又有两个层次,一是围绕复习的内容,与当下发生的重大时事进行结合,从课本知识、考试命题、能力要求等方面展开演讲,对时政进行较全面的考试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充分把握时政与课本知识的关联,以时政演讲拓展知识的广度,加强学习的深度。第二层次是利用时事组织材料,自主命题。这一层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学生学会筛选、总结材料,还要会设计问题、设计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材料筛选整合能力、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能力、价值判断与决策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尽管学生自主命题还存在很多瑕疵,但是教师仍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指导更正。第二种类型的研究是对现有题目的研究分析,主要是历年高考真题和各地模拟考典型主观题的研究分析。通过研究真题的情境材料特征、考查方式、设问角度和答案逻辑等,学生能较充分理解命题意图,变被动训练为主动学习。

“研究型”课前演讲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研究个人演讲,也可以是合作研究个人演讲,抑或合作研究合作演讲。个人研究个人演讲的方式比较适合演讲内容相对简单,或者学生个人能力非常突出。运用时政材料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时会较多地采用这种方式。合作研究个人演讲的方式是我们比较推崇的,因为“研究型”的演讲重在“研究”。一般对于高考真题的研究,建议学生先个别研究,然后将个人的研究与小组其他成员的研究进行对比、碰撞,最后呈现出关于某一题型的全面而有深度的研究总结。合作研究、合作演讲的方式适合演讲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时间存在比较急的情况。学生可以将演讲内容拆分成几个板块,然后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板块,演讲时一人讲一段,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从“研究型”课前演讲的角度,进行时政热点与考试内容对接的演讲时,一般要求先介绍时政背景,将其中重要内容材料用PPT呈现出来,并对应讲解这些材料与课本知识的关联和命题方向等内容。而对于现有试题的研究演讲,则一般要求学生演讲时说明选题缘由,即我为什么选择这道题研究,我的答题思路,我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对比,最后是总结提升,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对“研究型”课前演讲的评价,除了课堂评价,课后评价也很重要,教师要做好充足准备。因为研究是不断更新的,所以课堂演讲结束后研究还在继续,对于研究的讨论和评价也是持续更新的。

总之,高三“研究型”课前演讲,要紧紧围绕高考,从考试要求的“一核四层四翼”出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渗透“角色理解与认同能力、问题推演与辨析能力、价值判断与决策能力”等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的课前演讲的实施策略

基于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阶梯式的推进“兴趣型”“思辨型”和“研究型”课前演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同时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落实。为更好地发挥课前演讲在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中的作用,在课前演讲实施过程中还应把握相关策略[3]。

(一)相信学生,以身示范。课前演讲的组织开展,教师首先相信学生,给学生机会尝试,排除那种“你的学生优秀所以可以这样分析,我班上的学生素质差,肯定做不到”的错误思想。其次,为了学生能够更快地入门,达到课前演讲的目的,教师要做好动员和示范工作。从素材的选择,PPT的制作到讲稿的写作,演讲时的动作表情语速等细节与学生分享,进行现身说法。

(二)把握方向,分层实施。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时代主流,掌好方向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有新意、有内涵、有思維空间的素材进行演讲。在演讲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实施,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通过设计阶梯式演讲,从兴趣入手,从分析现象到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和开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学科素养。

(三)形式多样,要求规范。在课前演讲形式方面,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鼓励多种形式的演讲。个人独立演讲,小组合作演讲,还可参考《我是演说家》等节目形式进行演讲。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演讲都需要符合一定规范。如内容选材要符合时代主流,传递正能量;时间把控要合理,一般规定在5~8分钟内完成演讲;演讲仪态要大方得体,语言表达清晰流畅等。

(四)评价有方,存档记录。演讲评价是课前演讲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点评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可以从选材是否新颖、观点是否正确、叙事是否清晰、说理是否有逻辑、语言是否流畅、是否给观众以感动和启发这些方面评价。但无论哪种点评都要以激励为主,尽量挖掘同学的闪光点,提升获得感和认同感。演讲结束后要注意保存学生的演讲课件,整理优秀讲稿和精彩点评,形成学生课前演讲活动资源库,用于展示交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政治课的课前演讲的实践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政治课的课前演讲实施以来,实践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前演讲是从学生兴趣入手的,内容都是他们心理上的“兴奋点”,这有利于引起共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通过课前演讲,学生不仅能接触到课本之外丰富的知识,而且为了能够清楚地阐述自己的时政观点,学生会自觉查阅资料,与同学进行探讨,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树立正确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想相互激荡,学生世界观尚未成型,辨别能力有待提高,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通过课前演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时代变化最前沿的信息,帮助学生厘清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解除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疑惑,坚定理想信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政治课前演讲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演讲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教材知识剖析时政热点,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真实社会情境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前演讲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政治课前演讲素材来源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这些材料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的补充。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课堂举例,还可以在编制试题时作为背景材料或者备用素材。

(五)加强师生交流,增加师生情感。开展课前演讲活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又一个交流的平台。从演讲的准备,到演讲过程及最后的点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结束语

在课前演讲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专业和引领作用,教师可以接触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疑难困惑,加深了彼此的认识,增进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杜晓.分阶段时政教学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9).

[3]陈友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基本框架构建的初步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6(10).

作者简介:黄艳玲(1981— ),女,瑶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本文为2020年广西教育发展研究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德育活动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JYY05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研究型核心素养
研究型审计成果回顾及内涵界定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让学生在开放性的作业中寻求学习的乐趣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