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工视角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探究

2022-07-17李作威吴文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就业指导竞争力

李作威 吴文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并强调要以坚持稳中求进为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重要的群体,由于社会资源缺乏、人脉资源不够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根据2022 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突破1000 万人,达到了1076 万人,比去年增加了76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 年3月,我国共颁布40余项涉及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帮扶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生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总体来看,政府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主要是政策性支持和物质性奖励,帮助贫困大学生掌握就业技能,提升就业本领。此外,还需要社会和学校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从而做到“授人以渔”。

一、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视角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和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以专门的方法和技巧为手段,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帮助案主解决困难、提供及增进其福利,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1]。它包括助人自助理念下的社会系统理论、赋权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

社会工作视角就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服务对象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并通过参与社区居民和其他客体的沟通与互动,实现赋权的要求,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在社会工作视角的认知世界中,人与人天生就有差异性。随着个人对社会融入和社会认知的加深,这种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如思想观念认知、社会差异认知和社会现象认知等。

从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来看,主要是聚焦个体工作或者小组工作,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整合社会资源,把人、财、物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为帮扶对象打造一个合适的外围空间。同时,还要进一步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发挥服务对象个人优势,进一步服务社会,通过这种双层面的帮扶,提升服务对象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本领,进一步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就业竞争力分析

就业竞争力指的是求职者根据自身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人专业素养以及基本素养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综合素养,这种综合素养能够提升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2]。这种综合素养体现在大学生的外在表现能力和内在提升能力上。外在表现力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就业机遇和就业能力的把握。就业竞争力的内在提升能力表现为大学生职业素养,如面对就业失败的抗挫能力、就业机遇的把控能力和就业培训中个人潜能的激发能力。

根据我们对510 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调查问卷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大学生自身条件、家庭、学校、社会、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详见图1。其中,学生自身条件影响的占比为43%,成为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学生自身条件主要包括大学生个人价值观、性格、兴趣、就业认知和就业期望等因素;家庭因素影响占比为21%,成为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第二大要素,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条件、父母职业、所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数量等;学校因素影响占比为19%,成为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第三大因素,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层次、位置、就业扶持力度、教师素养、专业特色等;社会因素影响占比为12%,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第四大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就业区域分布、就业帮扶政策、地方就业环境等。除了以上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贫困大学生就业还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首要影响因素为自身条件,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贫困大学生心理、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就业的信心,这不利于贫困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和未来的社会竞争。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融入贫困大学生就业,提升其个人技能,帮助贫困大学生服务自己、服务社会。

图1 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贫困大学生总数达500 多万,占在校生比例的26%。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面临学费、生活费等经济压力,不得不通过奖助学金、勤工俭学、校外兼职等方式来保证自身的生活与学习开支,这些活动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间接导致了贫困大学生学习时间短、学习效率低。此外,由于受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就业歧视。根据调查问卷,就业受到歧视的贫困生占31%,其中,女性贫困毕业生占62%,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困难。由此可见,家庭经济条件、就业性别歧视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借助社工视角,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组工作,创造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就业率提升的帮扶环境。

四、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提升策略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把对贫困大学生的精准帮扶和科学帮扶紧密结合,把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就业政策和条件,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创造合适的环境。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引领

从社会工作视角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就业帮扶,除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外,最重要的是为这部分学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邀请优秀党员、杰出校友、思想道德模范等为贫困大学生举办就业沙龙、职业规划讲座,积极宣传国家就业帮扶政策、学校的就业帮扶措施,不断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进一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二)制定科学可行的就业指导服务方案

社会工作视角是以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来实现赋权要求,并达到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3]。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就业帮扶前,首先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形式,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找出其就业瓶颈,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帮扶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社工帮扶就业活动。其次,在制定就业指导服务方案时,社会工作者还要了解贫困大学生个人就业意向、家庭状况等因素,找出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帮助其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和帮扶个人一起制定实施计划和操作流程。最后,还要考虑外部因素如学校、学生、社会群体对个体就业的影响,注重其持续性。

(三)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目前,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大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方式帮助其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但由于财政支出过大,仅靠政策支持还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的需求,他们只能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兼职等方式来维持生活开支,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就业帮扶的学习和实践活动[4]。基于这一客观现实,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开设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帮扶课程,需要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除了优化“就业基础”“创业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外,还可以增加“演讲口才”“职场礼仪”“求职技巧”等选修课,丰富学生就业课程内涵,帮扶这些家庭困难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多年的就业教学实践证明,就业指导方面的公共基础课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专业技能,而开设丰富的就业选修课,能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技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构建模块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在“就业创业”课程改革背景下,各高校立足立德树人,把“课程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就业指导是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已成为每一位大学生求学生涯的基础课程。从社会工作视角来看,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要想在社会工作视角下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将就业指导体系模块化,实施多层次模块化的帮助和引导。例如面向大一新生,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人文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自己的未来制定计划;针对大二学生,可以围绕个人关注的职业发展问题,开设“职业探索”“职业访谈”等选修课,帮助他们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针对应届毕业生,可以开设“求职技巧”“简历制作”等选修课程,举办一些模拟面试活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职场需要,积累求职就业的实战经验。通过建立一套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就业。

综上所述,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当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成功率方面要比普通大学生低15%左右,这正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值得关注。在社工视角下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应从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的思想引领、就业指导服务方案的科学设计、就业课程体系优化、就业指导体系模块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就业指导竞争力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