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动微针联合中药提取物在中重度雄激素性脱发长期治疗的疗效观察

2022-07-17冯巾娣杨一诺赵晶辉郭宁宁张佳钰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6期
关键词:微针根数雄激素

张 凡,冯巾娣,杨一诺,赵晶辉,万 丽,闫 颖,车 静,郭宁宁,张佳钰

(1.北京积水潭医院毛发医学研究中心 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35;2.北京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院,北京,100191)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型疾病,主要表现为前额两侧毛发密度降低、毛发稀疏并逐渐延伸到头顶、前额发际线后退及M 形前额发际线[1]。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治疗 AGA,包括口服非那雄胺、局部外用米诺地尔、光疗、微针和毛发移植等。电动微针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细针在头皮上刺破表皮及真皮浅层,该疗法可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同时诱导治疗区域的胶原蛋白生成、新血管形成和生长因子产生[2]。本中心在应用电动微针联合中药提取物治疗中重度雄激素性脱发3个月的基础上,探索超过3个月以上的长期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的17位脱发患者均来自于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女性8例,男性9例。17位患者每周完成一次微针治疗,至少完成4个月(16次)及其以上治疗,其中2位完成4个月(16次),10位完成5个月(20次),4位完成6个月(24次),1位完成7个月(28次)。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1.29±7.10)岁。入组Hamilton评级3a级以上,均有典型临床表现。

1.2 纳入标准

①初诊前1个月未局部使用生发药物或经过其他局部治疗;②初诊前2个月未系统使用具有生发作用或抗雄激素作用的药物。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②心、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肿瘤、神经或精神疾病史;③其它类型脱发,如斑秃、自身免疫原性脱发或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脱发;④头皮毛囊萎缩以致无生发功能者;⑤6个月内曾接受过米诺地尔或其他可能影响毛发生长的药物;⑥药物依从性差无法耐受药物治疗者。

1.2 方 法

男性患者口服非那雄胺(商品名艾仕法,规格含量1mg,剂量1mg/d),外用5%米诺地尔(商品名达霏欣,规格含量浓度5%,剂量每次1ml,bid),域发医用护理包电动微针疗法每周一次;女性患者口服螺内酯(商品名螺内酯片,规格含量20mg/片,剂量1片/次,tid)或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商品名达英35,规格含量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和炔雌醇0.035mg,剂量1片/d,连服21天),局部外用2%米诺地尔搽剂(商品名达霏欣,规格含量浓度2%,剂量每次1ml,bid),域发医用护理包电动微针疗法每周一次。患者接受上述治疗至少4个月以上,具体疗程以发量满意为标准,停止治疗。

1.3 疗效评估

每周治疗1次,每次15‐20min,治疗期间每4周评价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客观评价指标,采用毛发镜下对患者固定区域的毛发进行人工计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及整理采用SPSS 27.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anova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入选17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9例。17位患者每周完成一次微针治疗,至少完成4个月(16次)及其以上治疗,其中2位完成4个月(16次),10位完成5个月(20次),4位完成6个月(24次),1位完成7个月(28次)。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1.29±7.10)岁。

2.2 治疗情况

17位患者中,16位接受治疗4‐6月后即获得满意效果终止治疗,占比94%。毛发根数随治疗次数的变化见表2。

表2 毛发根数随治疗次数的变化

随着治疗次数增加,毛发根数呈增多趋势,且组间毛发根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

表3 相邻治疗组之间的毛发根数差异

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毛发增加根数呈下降趋势,组间毛发增加根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见图2)。

表1 17 例患者病情统计

图1 毛发根数随治疗次数的变化

图2 各治疗组间毛发增加数

3 讨论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男性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是雄激素介导的事件。循环中的雄激素,包括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通过真皮毛乳头的毛细血管进入毛囊,与毛乳头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抑制Wnt、Stat3和Shh,上调Dickkopf相关蛋白1和BMP4[3]。Dkk‐1是Wnt通路的有效抑制剂[4]。BMP4蛋白通过激活DKK通路抑制毛囊生长[5]5。

微针是一种微创设备,可破坏皮肤的角质层,造成暂时性、含水的空洞,促进药物分子进入表皮[6]。许多研究表明,微针可促进毛发生长,增强局部疗法的渗透性,是雄激素性脱发的一项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3,7‐21]。

毛发生长的可能机制有二,其一是调节毛发周期,其二是新生毛囊再生[22]。微针治疗不足以造成全层厚度的伤口,有研究认为其涉及了刺激Wnt/β‐catenin通路的微创伤,从而促进了毛发生长[16,23]。Kim等人[24]发现反复微针刺激诱导小鼠模型的毛发生长,诱导Wnt3a、β‐catenin、VEGF、Wnt10b 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加,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VEGF均在诱导生长期中发挥作用,因此,微针治疗中的毛发生长主要机制可能是调节毛发周期的作用而非新生毛囊再生所致。有研究发现微针通过释放生长因子和激活真皮乳头相关干细胞来发挥作用。微针造成的轻微物理创伤,可以诱导胶原蛋白的形成,并形成孔道以增强局部的药物渗透[25]。在经皮胶原诱导中,组织反应极度依赖于穿孔的深度和密度,不同的微针刺入方式也会引发不同的皮肤生理反应,微针促进持续的表皮增厚,基底层核极性正常化,日光性弹力组织变性减少,Ⅰ型、Ⅲ型和Ⅳ型胶原(基底膜的组分)增加[26]。针刺还可破坏陈旧的硬化瘢痕线并使其重新血管化,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可诱导新血管和新胶原的形成[27]。

微针可促进药物的传递,并增加皮肤对不同化合物的吸收。局部用药的主要局限性就是经皮吸收差,角质层对大于500分子量的分子起到了物理屏障作用,且其富含脂质和神经酰胺,限制了亲水性药物的渗透性[28]。微针治疗可诱导角质屏障的机械性变化,在皮肤中形成微米级的通道,从而输送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多种分子[29‐31],提高大分子的吸收率,最高可达80%[32]。这些微通道在10分钟后会自发关闭,使表皮屏障保持完整,因此不会发生术后感染[33]。微针还可去除毛囊漏斗部的鳞屑和皮脂残留物,使脂质产品更有效地渗入[33]。

综上,微针促进毛发再生的机制,不单单是一个给药系统,否则疗效就会出现阈值,其诱导毛发再生的机制还包括:

①诱导毛发生长相关基因(如VEGF、β‐catenin、Wnt3a、Wnt10b)过表达24,调节毛发周期,刺激真皮毛乳头,促进毛发生长[7,32,34]。

②皮肤屏障完整度遭到破坏,释放细胞因子(ⅠL‐1α、ⅠL‐8、ⅠL‐6、TNF‐α、GM‐CSF),且有新生血管扩张、角质形成细胞迁移[7]。

③伤口愈合反应[35,36]:微针治疗后会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通过血小板活化和皮肤伤口再生机制增加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促进毛发生长;微针治疗后形成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激活了毛囊区域的干细胞;受伤背景下有新生血管形成,有利于毛发生长[3]。

④作为给药途径,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33,37]。

在本次临床观察中,17位患者中,94%的患者在接受4‐6月的治疗即获得满意效果,说明绝大多数中重度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上述治疗模式的疗程设置可以在4‐6个月。入组的17位患者终止治疗时,成毛干的数目均达到150根及其以上,说明中重度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在接受4个月及其以上的电动微针联合中药提取物治疗后,普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治疗次数增加,尤其在连续4‐6个月治疗周期中,患者毛发根数呈持续增多趋势,说明采用较长周期微针治疗可以让患者获得持续受益。患者在4‐6个月治疗的组间对比中,虽然毛发计数较上一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并不会因为疗程的增加而出现效果降低或无效的现象。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每月毛发增加根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在完成6个月治疗后,如患者仍有治疗意愿,该疗法仍可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继续治疗。

综上所述,电动微针联合中药提取物治疗中重度雄激素性脱发的长期治疗效果明确,可以有效增加毛发密度、减少脱发量,操作简单,副作用轻微,恢复时间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微针根数雄激素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男性50岁后雄激素还很旺盛是好还是坏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4D打印微针让打针不再疼痛
教材,你用“活”了吗?
玉米的胡须
中年男人也需要雌激素
巧数原木
“微针”注射,安全无痛
道理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