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一般地方高校医药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2-07-16王金李娜杨小琴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新工科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王金 李娜 杨小琴

摘要:本文为构建适用于地方院校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探究地方院校在新工科概念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探讨科学合理的地方高校医药专业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一般地方高校;培养模式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坚持育人为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多学科综合知识、具备产业思维的创新创业人才。本文为构建适用于一般地方院校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医药专业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新工科”这一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育部组织高校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了“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显然,新工科不是局部考量,而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改革有利于地方院校找准定位、办出特色,但同时这类高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基础将对工程教育改革造成制约。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思想观念桎梏。新工科分类指导原则不仅有助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等院校分類发展的制度性建构,更是教育观念的变革。但由于地方院校定位、人才培养类型认识的偏差,实施工程教育的摇摆观念问题将直接影响工程教育改革的制度性设计和推进路径。

(2)依附性发展逻辑固化。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定位相对明确,而地方院校却缺少“身份认同”,这类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弱、本科办学经验不足而沿袭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主要体现为传统工科院系结构的“同质化”,工程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脱节”,理性主义主导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僵化”等,致使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

(3)协同办学机制缺失。工程技术能力的养成具有跨界性,学校单主体的教育模式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先天的缺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必要条件。许多地方高校自主发展能力匮乏,在合作办学中缺少创新意识,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和服务能力的弱化导致校企双方出现共同利益盲区,加之合作平台的缺位,致使协同技术创新和协同育人都难以达成。

二、地方院校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不是传统工科课程的简单调整或者扩容,课程开发所遵循的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标准,应当适应“新工科”教育的特质。由于“新工科”理念还处在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中,课程开发没有现成的模式供借鉴,加上各高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开发适宜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要高校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究。在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中,盐城师范学院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课程开发中其实已经走在了同类高校的前列,或许可以为其他地方院校的课程开发提供借鉴,从而为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进行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探索路径如下:

(1)与地方产业对接:按照“新工科”的理念,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盐城师范学院积极对接盐城市各县区的产业链、创新链,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以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等新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应用型和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趋势。

(2)注重学科交叉与问题导向:在“新工科”的建设中,必须按照学科交叉与问题导向来创新培养模式,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学业导师制,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改,围绕解决创新创业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多学科知识(理学、工学、经济学等),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洞波,易兵,方正军,等."新工科"视域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5(9):93-94.

[2]陈孟威,陈兴明.非正式跨学科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范式探析[J].江苏高教,2019(3):80-85.

[3]李云芳,朱涛,盛宝莲.构建本科"多层次,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3):1-5.

[4]祁丽,朱虹,苏佳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8(3):6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新工科”和“互联网+”双重背景下一般地方高校医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研究(2021JSJG397)。

作者简介:

王金(1985.12-),男,汉,浙江省人,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博士研究生,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

杨小琴(1996.11.28),女,土家族,贵州省人,南京工业大学2021级研究生。

李娜,1997.11,女,汉,江苏省人,南京工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药物合成。

猜你喜欢

新工科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