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022-07-15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开花期叶面积株高

薛 华

(山东临沂费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沂 273400)

小麦收获后会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腐熟后可以直接转化为有机质或速效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松散,增加孔隙度,促进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一般可增产5%~10%[2~3]。近年来,秸秆还田技术广泛推广应用。

小麦是费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6 万亩,种植品种以临麦四号等为主。为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为秸秆还田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费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旱、冬季寒冷,多霜冻天气。试验地为山东费县农业农村局试验田,地块平坦、土层深厚,砂壤土,土壤营养含量为有机质15.58 g/kg、全氮1.00 g/kg、碱解氮84.98 mg/kg、速效磷30.77 mg/kg、速效钾101.15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秸秆为田间前茬水稻秸秆。

1.3 试验设计

设置3 个处理,详见表1。小区面积50 m2,随机排列,重复3 次,各小区之间筑埂进行隔离。

表1 各试验处理设计表

处理1 及处理2 均机械深翻,作物收获后粉碎秸秆均匀撒在地表,同时,每亩撒施150 kg 优质商品有机肥,机械翻入土下,翻耕深度在20 cm 以上,对照组不深翻。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株高。分别在小麦苗期、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测量株高并记录。

叶面积与叶绿素。小麦开花期对小麦上3 叶的叶面积进行测定。使用叶绿素仪测定开花期与开花后20 天时的叶绿素含量,记录叶片上部1/3 处叶绿素仪读数平均值。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16、SPSS15.0 等软件做统计分析处理,对表达为均数±标准差的计量资料,采取t 检验方法,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小麦株高的影响

各处理小麦株高详见表2,可知各时期对照组小麦株高均低于秸秆还田各处理组(P<0.05);处理1 在苗期、返青期、开花期时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1 与处理2 组间仅在开花期株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阶段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各处理的小麦株高(,cm)

表2 各处理的小麦株高(,cm)

注:同一例数字末尾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组间对比差异相显著,P <0.05,下同。

秸秆还田处理组各时期小麦株高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有利于苗期、返青期与开花期提高小麦株高。苗期时,秸秆全量还田比较秸秆半量还田株高增加2.2 cm,较对照增加4.1 cm。返青期,秸秆全量还田分别比秸秆半量还田和对照株高增加3.2 cm、4.6 cm。开花期,株高分别增加6.4 cm、4.0 cm。

2.2 秸秆还田对小麦成熟期植株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小麦成熟期植株性状详见表3,可知处理1 株高、基部节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基部节长显著优于处理2(P<0.05)。

表3 各处理小麦成熟期植株性状(,cm)

表3 各处理小麦成熟期植株性状(,cm)

对照组株高与穗颈节长较低。与处理1 株高相差(1.7±0.9)cm,与处理2 株高相差(0.5±1.1)cm。穗颈节长照组与处理1 相差(1.7±2.2)cm;与处理2 相差(1.7±1.8)cm,差异较大。基部节长缩短与穗颈节长增加有利于提高小麦抗倒能力,秸秆还田有益于减少小麦倒伏风险。

小麦成熟期,秸秆还田处理穗颈节长均比对照组增加,平均增加1.7 cm;同时基部节长减小,秸秆全量还田减小0.9 cm,秸秆半量还田减小0.7 cm。

2.3 秸秆还田对小麦后期上3 叶叶面积的影响

叶子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重要器官,麦穗颗粒营养物质大部分由叶片提供,后期上3 叶叶面总面积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各处理小麦后期上3 叶叶面积详见表4。统计分析可知,处理1 上3 叶叶面总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处理2(P<0.05),分别增加10.6 cm2和9.8 cm2;处理2 与对照组相比,上3 叶叶面总面积增加0.8%,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秸秆还田有利于促进上3 叶生长,增大叶面积,全量秸秆还田有利于为高产创造良好条件。

表4 各处理小麦后期上3 叶叶面积(,cm2)

表4 各处理小麦后期上3 叶叶面积(,cm2)

2.4 秸秆还田对小麦上3 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是延缓叶片衰老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小麦光合产物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麦花期测定各处理小麦上3 叶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详见表5。分析可知,开花期处理1、处理2 平均上3 叶叶绿素含量均较低于对照组,较对照组分别低0.5 cm2、0.6 cm2,差异性不大(P>0.05)。小麦开花后20 天趋势相反,处理1 和处理2 的3 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处理1 的倒1 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5.0±0.9;倒2 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5.0±0.1;倒3 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3.6,差异较明显(P<0.05)。

表5 各处理小麦上3 叶叶绿素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冬季平均温度,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基部节长的缩短与穗颈节长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小麦抗倒能力,因此秸秆还田有益于降低小麦倒伏风险。同时,秸秆还田有利于促进上3 叶生长、增大叶面积,提高小麦叶绿素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加快小麦秸秆根茎吸收,促进秸秆增粗,增加植株干物质质量,增加小麦穗粒数,有助于加强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累积。

猜你喜欢

开花期叶面积株高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影响研究
河南省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与小麦开花期的关系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2017年铜川市樱桃开花期推迟的温度分析
牡丹不同品种开花时间的差异性研究
种球冷处理时间对水培风信子性状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