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的实践研究

2022-07-15王燕京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平方差课程标准公式

王燕京

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同时,落实“双减”,也对教师作业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引导教师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实现作业的“减量、提质、增效”,笔者以大兴区初中数学教师为对象,开展了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的实践研究。

1.理论学习,提升对作业设计的认识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研究指出:阅读相关文章、备课组讨论、自我反思对作业设计能力影响显著。为此,教师们采取理论学习与问题研究、专业学习、实践反思结合起来的研究方式,并认识到: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必要方法;对基础性、实践性、跨学科等作业进行探索和深入研究是提高作业质量的有效抓手;改变以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水平层级不清晰、反馈指导形式单一等问题,是实现作业减量、提质、增效的关键。

2.案例研发,提炼和总结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炼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我们组织作业设计研发小组开展研发活动。

一是研发初期,集中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目标关系。教师们提出问题:“课程标准要求是否可以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经讨论,一致认为不可以。课程标准是引领学科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整体性和方向性,要通过教学、作业、评价等多种渠道来共同实现。教师们又提出:“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学习,最终认为:三者虽然都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但发生的时间不同,考虑的因素也不完全相同。课程目标反映的是课程标准的整体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在执行课程标准的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差异,而学习目标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差异,还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课堂练习及评价结果进行调整。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课程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

明确单元作业与课时作业的关系。“单元作业就是课时作业的累加吗?”经研究,教师们认为当课时作业之间具备相关性、逻辑性和递进性时,单元作业可以是课时作业的累加,但如果想更好地体现单元的整体结构或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适合设计综合性作业和组合型作业。教师们还认为,单元作业与课时作业在结构性、针对性、多样性等因素上可以实现互补。

二是研发中期,制定完善作业模板。

经过前期的研发,我们制定了学科作业设计模板。单元作业主要从学习主题、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说明、作业评价方案五个方面进行设计,课时作业主要从学习目标、评价指标及能力水平、作业内容、反馈指导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教師们利用模板大胆实践,积极反思,在完善过程中,针对作业内容来源、作业内容难度、评价标准的制定、如何进行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以平方差公式的部分作业设计为例,教师们对目标一致性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剖析。课程要求:能推导平方差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结合学情,细化标准,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可确定为:经历平方差公式探索和推导过程,得出公式的几何解释,分析公式的简洁性和便捷性;理解平方差公式和公式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特点,分析、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直接计算、混合运算等;经历平方差公式的得出与应用过程,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主体转变为学生,主要考虑学生要学会什么,所以我们制定了三条学习目标:会叙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推导平方差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能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在设计学习目标1对应的作业时,我们选取了一道题。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的是:

A. (m-n)(-m-n)  B. (x3-y3)(y3+x3)

C. (-m+n)(m-n)  D. (2x-3)(2x+3)

细化作业的评价指标为: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我们发现题目的表述方式无法确定学生能力水平,因此修改如下: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的有

①(x-3)(x+3)        ②(2x3-3y3)(2x3+3y3)

③(m-n)(-m-n)     ④(-m+n)(m-n)

这样就很容易确定出能力水平层级为:水平一: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选择出①;水平二: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与各项系数和次数无关,选择出②;水平三: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与各项位置无关,选择出③。

最后,我们就能够根据学生选择的答案判断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指导。

三是研发后期,提炼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

教师们反复实践,最终总结出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首先,要在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确定单元教学、学习目标,根据单元学习目标的整体架构确定具体的课时学习目标;其次,对照学习目标科学合理设计适量、适度、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单元和课时作业内容;最后,要依据作业评价反馈情况科学分析,不断反思、修改和完善设计,形成结构完整、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作业设计。

3.案例研修,提升教师群体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水平

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水平,将作业设计与实施从“随意”转向“系统”,需要通过教师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和自我觉知,为了带动整个群体作业设计水平的提高,我们为教师们搭建结构化和体系化的学习活动,通过组建团队、案例研修、展示交流的研修方式,利用案例研发成果,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变,在改变中不断提升。

结合研究成果和教师作业设计现状,我们认为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通过理论学习,提升作业设计认识;通过案例研发,在深度研讨中提炼和总结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通过案例研修,在经验分享中提升教师群体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水平。

编辑 _ 汤灏

猜你喜欢

平方差课程标准公式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谈谈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基于“三个理解”下的“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