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成员校如何实现优质发展

2022-07-15朱思克于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总校怀柔校区

朱思克 于洁

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以下简称“怀柔校区”)位于怀柔科学城的核心区,是北京市为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而在怀柔区兴建的一所城乡一体化寄宿制中学。学校充分利用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的有利平台,积极聚集核心教育资源,奋力实现优质发展。

1.深化理念认同,探索学校改革

怀柔校区与总校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机制,完全保证“六个一体化”建设。同时,学校迅速调整原有职能部门,成立学校发展、教师发展、课程教学、学生发展、后勤保障和国际教育六个“中心”,转变布局,开放思想。此外,学校深化集团理念认同,在课堂改革、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在课堂改革上,开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专项建设,进一步落实“生态·智慧教育”理念,深化“生态·智慧课堂”建设。2019年9月,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熊永昌副校长在怀柔校区作了“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生态智慧课堂”的动员报告。随后,怀柔校区举办“生态·智慧课堂”名师经验分享会,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常态课,以及集体备课、说课、赛课等活动全面推行“生态·智慧课堂”教学。

在课程建设上,借鉴总校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内容的“三层八维式”课程结构体系,创设了“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书院课程体系,凸显“人文·科技”的怀柔特色,并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人文经典课程、大师领航课程、科学素养课程和科学探索课程。学校研究制定《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关于课程建设的规划》,做到选修课程精品化、实践活动综合化和主题课程系列化。

在教师培养上,依托总校名师资源实施“送进去”“请上门”培育工程,选派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到总校培训,身临其境感受名校氛围,并邀请总校名师到怀柔校区送课。郭涵、陆云泉、王涛等总校的校长、书记多次来怀柔校区对教师进行培训,熊永昌、刘子森、谢卫等总校副校长及教学干部每学期都带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来怀柔校区指导学科教学工作。此外,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也定时莅临怀柔校区送课、听课、评课。目前,怀柔校区已建立有层次、有梯度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教师培育机制,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在学生培养上,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和生长,关注“全人”的教育,通过“卓越担当”课程塑造学生人格品质。学校先后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戴旭、主持人白岩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与邵勇海等来校授课;每年举办“校庆三行诗”“‘一二·九’合唱节”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外,“优生直通车”的培养机制抑制了怀柔区优质生源的流失,保证了郊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2.发挥四个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

本着为学校的发展而改革、为教师的发展而铺路、为学生的发展而奠基的信念,学校发挥四个方面的优势,努力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引领的人脉优势。2018年9月,总校原校长郭涵退休后,被聘任为怀柔校区的学校顾问。先后邀请时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北京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臧铁军、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孟瑜教授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吴欣歆教授等来校作专题报告。这些专家与学者从深入学习贯徹教育大会精神到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到高考改革看高中教育教学,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等做了深刻地解读。怀柔校区执行校长崔峰是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他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思想深深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怀柔校区的发展时时处处都彰显着专家引领、专家办学、专家治教的风气。

百年科学城的资源优势。“美·科学”是怀柔校区发展的主题特色。“美”是“怀山柔水”的地缘之美,更是师生们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境界之美;“科学”是怀柔校区与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合作,更是培育师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怀柔校区开设的“科学素养起航课程”和“科学素养大师课程”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需求。

精诚务实的团队优势。怀柔校区始终把精诚务实的管理团队和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作为核心竞争力,把提升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和教学团队的“绩效性”放在首位。“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老师,哪里有师生哪里就有学校干部”成为管理团队的常态。怀柔校区现有教师210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3人,硕士120人,博士3人,教师学历100%达标。这是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甘于奉献的优质业务团队。

精益求精的工作优势。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学校形成了以下经验。在教学常规上做到“163”,即“一个中心,六个抓手,三个用好”。“一个中心”就是一切工作都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六个抓手”就是抓集体备课、抓课堂教学、抓听课评课、抓作业质量、抓检测考试和抓教师培训六个方面;“三个用好”是指用好早读课、用好晚读课、用好自习课。在指导教学管理,特别是备考策略方面做到“456”:“四类学生”是学困生、临近生、优秀生、特长生,教师对学情要了如指掌,坚持分类指导;“五项准备”是教师备课时要备学情、备教材、备考纲、备作业、备专题,做到知彼知己,精准发力;“六个必须”是指教师使用的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判、有判必评、有错必纠、有差必补、有补必有效。“1+3”试验项目。学校对其衔接特点和融合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树立初高中贯通式大教研大教学思维,探索初高中一体化试点竞赛培养模式,采取“虚拟班”形式把尖子生培养与学科竞赛、自主招生、综合实践等结合起来,通盘实施培养计划,让优秀的孩子更加优秀,让普通的孩子变成优秀,让学困的孩子走向优秀。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总校怀柔校区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北京怀柔:工会工会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
总校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征稿 启事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名校的分校如何传承总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