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2-07-14南京银行

农银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钱包货币商业银行

■ 南京银行 许 迪

随着区块链、智能合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现金交易量不断下降,数字货币作为数字化价值载体,在金融场景业务创新方面拥有强大优势。近年来,各国开始针对数字货币进行积极研究,尝试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试点推广。我国央行在2014年便开始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2019年末以来,央行数字货币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地区开始试点,2022年在冬奥会场馆广泛运用。未来,数字货币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支付结算、运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推动银行加快升级转型。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及发展进程

(一)数字货币概念

央行数字货币是指由中央银行依法发行的具备无限法偿性,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的数字化形式货币。通俗的说,央行数字货币是一个国家发行和认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一样由国家进行信用担保,但存储在用户的电子钱包内,拥有货币的一般职能。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背书发行,通过国家的各种行政力量和金融系统保证其合法使用,是法定货币的加密数字串,具有价值特征和无限法偿性,其本质仍是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具有安全性、可控匿名性、可追踪性等特征,应用安全加解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实现交易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加强用户信息的保密程度,实现信息传递和资金流动的高效、安全与可追踪。

(二)发展概况及最新进展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非接触式支付方式被广泛接受,为顺应支付方式改变和数字化经济需要,应对私人电子货币的竞争,国际主流央行开始积极研究发行数字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成立专门数字货币研究小组,2017年5月27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属于M0范畴,与硬币和纸钞等价,采用二元发行机制,支持双离线支付、银行账户松耦合等功能,具有点对点支付、可控匿名和高可追溯性等特点。2020年4月,央行宣布第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为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及北京冬奥会场景,2020年11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六个试点测试地区。截至2021年5月,几大试点城市累计举行了8轮数字人民币测试活动,超过120万人参与。试点场景涵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目前场景已超过132万个。

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

未来数字货币体系的构建将从底层货币本身、实名账户体系、数字身份验证三个层面进行。截至2021年6月30日,央行数字货币用户已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高盛集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在未来十年内,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用户将会达到10亿个,发行规模1.6万亿元,年支付总额19万亿元,占总消费支付的15%,每年节省成本1620亿元。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

(一)降低货币运营管理成本

我国对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定位为现金M0的范畴,由于传统现金是物理实体,其在造币、发行、运输、保管、回收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付出成本。在央行造币和发行方面,根据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3万亿元,全年净投放现金7125亿元,目前都是以传统纸币的方式存在,其所需要的物理存储空间和流转成本巨大;在货币流通方面,商业银行现金库与人行发行库之间、商业银行各运营网点之间的现金调拨运送,以及现金的安保运维、金库建设、安全系统等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就商业银行端来说,每年商业银行运营条线都会在现金实物管理方面投入巨大精力,涉及现金清点、兑换、假币收缴、残损币兑换等环节。据统计,仅现金清分和ATM维护两项成本,商业银行每年的支出就要超 200 亿元。而央行数字货币没有物理实体,作为现金的补充,将极大降低发行、调拨、流通、保管成本,区块链技术也保障了交易真实性,降低防伪成本,也减轻了商业银行端在现金管理上的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二)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当前跨境支付体系依赖SWIFT系统进行信息传递,涉及系统繁多,各系统间清算机制复杂,审批流程繁琐,耗时较长,系统工作时间只有5×24+4小时,而用Master工具支付需要1天-3天才可到账,无法实现实时快捷支付。同时,据调查,通过第三方机构跨境支付手续费率约为6%,支付成本较高。而数字钱包交易双方采取点对点的方式,交易银行之间可直接搭建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通道,省略了SWIFT和第三方代理行或清算行的步骤,减少在途资金,规避第三方金融机构手续费,有效节约双方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另外,当前的国际清算是基于账户体系的,交易前提是双方都有银行账户,而目前银行开户手续复杂,特别是针对跨境支付等特殊用途的账户,无论是在开户还是资金进出方面,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核,不但耗费人力成本,也极大影响了资金效率。央行数字货币没有账户概念,如不需要提现,数字货币钱包就无需与银行账户绑定,钱包之间的转账也不依赖账户,境外企业只需注册境内银行的数字钱包,由境内银行提供服务,将资金直接转入对方钱包,即可完成跨境交易。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不但极大提高了跨境支付效率,还扩大了跨境支付的适用范围,促进了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

(三)降低支付和运营成本

近几年以来,非银行支付平台占领了移动支付市场很大份额。根据人行公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20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352.25亿笔,金额2711.81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8272.97亿笔,金额294.56万亿元。据调查,市场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提现、转账和商户收单等交易时,往往会产生各类手续费,例如,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支付宝和微信提现手续费均为千分之一。而且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电子支付,需要先从支付账户扣减余额,再记账清算,增加双方业务办理的时间成本。而央行数字货币等同于现金,从数字钱包中兑出和兑回人民币没有任何手续费,而且拥有“双离线支付”功能,无需联网即可完成交易,交易过程也无需通过账户进行记账清算,通过钱包即可实现“支付即结算”,无在途资金占用。央行数字货币降低支付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同时,有利于打破第三方机构在支付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客观上也降低了企业和银行的运营成本。

(四)提高系统安全性

央行数字货币也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系统容灾应急能力。商业银行每年都需要进行支付系统的应急演练,甚至建设多个中心进行轮转,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来提高灾备应急能力。在现有中心化结算体系中,某个节点的问题会影响所有交易的正常进行。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依托于分布式记账体系,交易双方均保留交易信息,每个中心节点也存储了交易信息,当部分节点设备故障或受到攻击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并可以快速修复故障,有效降低了突发故障造成的风险,提高了应急灾备能力,从而也降低银行的应急灾备运营成本。

(五)提高普惠金融的便捷性与数字化程度

央行数字货币将极大地提升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的账户松耦合性特征使有无账户并不影响钱包开立,未来应用场景会逐步完善,客户也可享受多样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即使不经过实名认证,也可以开通具有一定限额的数字钱包,开通和转账消费均没有任何费用,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向普惠目标人群推广,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数字货币拥有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构建分布云图,清晰地了解各区域数字货币运行的时间、地点、规模、用途等信息,从而做到向特定领域、特定地区和特定群体精准投放,推动普惠金融进程。

(六)强化反洗钱监管能力

目前,各商业银行的反洗钱系统一般是基于账户体系的,而账户的实际使用人难以认定,犯罪分子可以通过购买银行账户作为洗钱工具,反复跨行转账,掩盖真实交易背景,造成反洗钱交易信息资金流向错杂的局面。商业银行现有的反洗钱系统只能针对本行内的交易进行审查,对于跨行的资金来源和性质没有很好的筛查方法,对人工筛选依赖程度高,系统处理能力较弱。

而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使商业银行可以依托央行“一币两库三中心”模式,强化反洗钱监管能力。一方面,登记中心、认证中心可以及时收集数字钱包归属和交易信息,增加其数据来源渠道,大数据中心拥有强大的采集分析能力,有助于形成客户全交易链画像信息,掌握货币流通的全生命周期,帮助商业银行降低反洗钱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数字货币拥有先进的智能合约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识别反洗钱犯罪行为后,及时更新数据模型,提高系统执行效率,降低对人工筛选的依赖。

三、央行数字货币浪潮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央行数字货币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现金运营管理方面,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普及后,本项成本预计会降至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在网点运营方面,随着传统柜台和智能自助设备完成支持数字货币的改造,客观上减少了对现金柜台的需求,淡化了营业时间限制,对于建设去高柜、智能化、7×24小时的轻型智能网点具有积极推进作用,还可以统筹调配运营服务资源,提供高效便捷的厅堂服务,推动网点营销服务转型;在普惠金融方面,利用网点加速下沉的区域优势,打造符合本地特色和本行特色的智慧场景,运用央行数字货币钱包提供更便捷的交易渠道,更好地服务基层民众和当地中小企业,满足目标客群需求;在客户发展方面,降低了支付营销成本,央行数字货币未来的广泛应用使商业银行可以不依赖收单系统发展连锁商户,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但相较于走在前沿的运营机构和全国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央行数字货币浪潮对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将会提出更大的挑战。在科技研发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具备深厚的系统研发实力,才能建立起符合条件的数字货币核心系统,升级改造相关配套系统,而中小银行在科技研发投入、IT人才投入等方面均落后于大型商业银行,这对推进数字货币系统的创新升级带来了一定限制因素。在相关配套措施方面,相较于全国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普遍入局较晚,缺乏与设计顶层的直接沟通渠道,无法获知最新发展动向,相关系统、制度、规划等配套措施存在滞后性。在场景应用方面,中小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客群和特色进行场景搭建,相对于全国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客群数量相对较小,区域性明显,场景应用广度和深度较弱,产品创新程度、综合化程度、便捷性可能与客户需求匹配不足。在客群建设方面,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中老年人和农村、偏远地区受教育程度低的客群占比较高,这类客群对以手机APP形式存在的数字钱包和以电子形态存在的数字货币这些新生事物接受程度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宣导。中小银行应结合自身区域和客群特点,制定个性化策略,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一)强化同业合作

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是央行和商业银行双层架构,央行是中心,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大型银行为指定运营机构。央行为数字货币最终提供方和发行方,运营机构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代理数字货币服务,合作银行任选六大运营机构作为清算行,开立钱柜(即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作为清算方。

在这种运营和清算模式下,包括中小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作为运营机构与用户之间的中间层,成为连接数字货币和用户的重要节点。运营机构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打通数字货币流通的各个环节,完成客户服务目标;商业银行通过与运营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向自身客户提供数字货币服务的能力,从而参与到数字货币体系中,使更多用户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开展业务。中小银行应做好与这些大行相关技术和人才的交流,借鉴领头银行的经验做法,在独立研发的同时,与运营机构和成熟度较高的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加快业务和系统的对接,取长补短,建立数字货币核心系统,改造相关系统,实现快速更新迭代。

(二)加快科技研发投入

央行数字货币是新生事物,随着数字货币的普及,必将引发银行系统升级迭代的新需求,对专业技术和人才需求也会持续提高,中小银行应加快技术更新和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大数字货币相关系统和区块链、智能合约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投入,顺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浪潮,对配套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全方位、多层次制定数字化运营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三)创新应用场景

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商户合作,推动BCG端联动,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结合地区特色,在政务民生、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等各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做好扶贫助农、普惠金融等业务场景和产品的设计推广,丰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提供更符合基层群众需求、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四)强化数字货币风险管理

在世界范围内,央行数字货币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虽然我国走在了数字货币的前列,但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仍有完善的空间。在技术层面,央行数字货币系统高度互联互通,一旦由于技术漏洞遭到攻击,安全问题很容易在金融体系中传播放大,极端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在数字货币推广时应采取先试点后整体推广的谨慎策略,构建全方位数字货币系统风险管理体系。在反洗钱层面,一方面应配合运营机构对数字货币的流通运营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投机炒作,防范洗钱风险。另一方面应积极研究运用数字货币可控匿名、可追踪等特点和技术,结合本行实际建立大数据和风险监测模型,升级反洗钱系统,减少对人工筛选的依赖,提高反洗钱能力。在客户信息保护方面,在与运营机构深度合作的同时,应注意本行客户信息的安全保密,既要快速实现数字人民币业务规模拓展,又要在配合运营机构KYC反洗钱要求和保护本行客户信息中找到两全之策。在政策监管方面,应该在政府和央行的指导下,参与完成相关研究推广,及时关注数字货币监管政策,积极完成监管关注信息的报备和报送,找准定位,采取稳健策略,规避政策性风险,在央行数字货币的浪潮中抢占有利地位。

湖北首家5G智慧银行“疫后”落户农行自贸分行 摄影: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余胜亲

猜你喜欢

钱包货币商业银行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网上理财陷阱多 捂紧钱包别上当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古代的货币
钱包
钱包
古代的货币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