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超短波对贝尔面瘫的治疗效果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探究

2022-07-14刘景良

智慧健康 2022年13期
关键词:超短波面神经面瘫

刘景良

(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 康复科,广东 中山 528400)

0 引言

贝尔面瘫在临床工作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性疾病,可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发病,额纹消失、鼓腮以及口角下垂等均为贝尔面瘫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存质量均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1]。就当前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看来,针灸治疗方案应用较为广泛,通过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面部血管情况,对面部神经产生刺激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康复效果不理想的情况[2]。为进一步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本文将围绕贝尔面瘫患者展开临床研究,分析针灸与超短波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围绕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贝尔面瘫患者展开调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分组方式采用的是数字随机分法。入组患者均接受颅脑CT等相关检查确诊为贝尔面瘫,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以及血液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的开展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家属已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69岁,平均(45.85±4.57)岁。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5~71岁,平均(45.85±4.5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主穴选择患侧颊车穴、合谷穴、太阳穴、地仓穴等穴位;辅穴选择牵正穴、鱼腰穴、迎香穴、翳风穴、四白穴、风池穴、阳白穴等穴位;每次进行2~3个主穴以及1~2个辅穴部位的针刺,于针刺操作完成后常规进行留针,每次留针时间为30min,完成操作后将针拔除。

研究组(针灸与超短波联合治疗):针灸治疗同上述对照组,合理进行超短波治疗仪各项参数的设置,注意参数设置结合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经仪器功率设置为40W、波长设置为6nm、频率设置为50Hz、电流强度设置为30mA~50mA范围内;选择成对的圆形电极,电极直径为8cm,并将其放于患者双耳后乳突部位,逐步由无热量向微热量过渡,15min/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FDI(面部残疾指数)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治疗有效率的评价应用面部神经功能评估量表,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评价标准,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FDI评分是围绕患者面神经残疾情况展开评价,其中躯体功能评分高证明残疾程度低、社会功能评分低证明残疾程度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改善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的对比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系统,就患者年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FDI评分等计量资料来说,以()表示,检验工具应用Student's test;就患者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来说,以(n,%)表示,检验工具应用χ2test;若软件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数据对比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展开比较[n(%)]

2.2 两组FDI评分对比

就FDI评分来看,治疗前两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同时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显著更高、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FDI评分展开比较()

表2 对两组FDI评分展开比较()

2.3 两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 -BREF评分对比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 -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对两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 -BREF评分展开比较()

表3 对两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 -BREF评分展开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临床贝尔面瘫发生率明显高于以往,有调查数据显示,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为20~30/10万,且患者年龄分布于各个阶段,其中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更高[3]。一旦患有贝尔面瘫,多存在面部表情扭曲、外貌形象改变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交际。对于贝尔面瘫患者来说,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那么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生存质量均具有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需探寻更为有效的贝尔面瘫治疗方案,以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临床治疗有效率的进一步提升[4]。

从西医角度围绕贝尔面瘫疾病展开分析可知,该疾病的发生与风寒、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患者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具有密切关联性。而西医治疗方案主要是消肿、消炎治疗,地塞米松以及泼尼松等均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西医治疗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有效缓解作用,但是预后效果一般,无法彻底根治疾病[5]。而就中医角度分析贝尔面瘫可知,该疾病隶属于歪嘴风、口癖以及眼口歪斜的范畴,机体本身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湿热趁机侵入了机体面部经络,影响患者面部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进而对面部肌肉收缩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导致贝尔面瘫疾病的发生[6]。因此,祛风化痰、补益气血、疏经通络以及濡养筋脉是贝尔面瘫中医治疗方案的关键。

针灸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效果稳定等诸多优势,是当前贝尔面瘫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就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看来,一旦出现治疗不及时的情况,那么将导致机体出现血气损耗、血脉空虚,患者面容枯槁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7]。因此在贝尔面瘫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案中,多以太阳穴、手足阳明经为主要穴位。在开展针灸治疗过程中,需结合贝尔面瘫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特征、发展阶段展开相应的治疗,当病情处于发展期,应以促进患者血液流通、泻湿祛邪、通络祛风、消除面瘫炎症为主要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轻柔的操作手法,帮助患者排出面部邪气,从而对面瘫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当病情处于静止期,应采用与泻阳明火相结合的针灸治疗方式,以发挥调理经筋、通络和血的效果;当病情处于恢复期,应采用与足三里穴相结合的针灸治疗方案,从而发挥濡养肌肉、滋补气血的效果[8]。针对不同病情发展特征,给予贝尔面瘫患者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可更好地对病变位置起到刺激作用,从而发挥促进患者血液流通、血液循环恢复的作用,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有临床研究指出,超短波治疗的应用,可更为明显地促进贝尔面瘫患者局部组织营养代谢、微循环状态的改善,使患者神经受压情况得到明显缓解,最终实现患者面肌功能的实现[9]。此外有调查研究显示,与单纯应用针灸治疗展开对比看来,针灸与超短波联合治疗方案在贝尔面瘫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同时患者面部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效果更佳、生存质量更高[10]。

据本次研究可知,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与社会功能评分、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改善,说明无论是单纯针灸治疗还是针灸与超短波联合治疗方案,在贝尔面瘫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疗效。此外,本次研究下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效果均显著更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知,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方案的应用,可更为深入地穿透机体病变位置,利用交变电磁场进行机体局部温度的提高,可更好地实现扩张血管、加速血流的治疗目标,有助于机体血管壁通透性的进一步提升,可更好地进行水肿消散,同时也可促进炎性代谢产物、致痛物质的代谢。

综上所述,在给予贝尔面瘫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超短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超短波面神经面瘫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应用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外军30-512M陆地战术电台发展现状浅析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
化瘀散结灌肠液辅以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