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故事,做好书
——王旭烽和她的长篇小说《望江南》

2022-07-14王晓乐

出版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望江南历史

文|王晓乐

这团毛线,王旭烽整整扯了26 年,浙江文艺社等了26 年。

近年来长篇小说数量不少,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长期在排行榜上的仍以老面孔居多,“高原”与“高峰”之说是共识,可见当代优秀长篇小说创作之难。另一方面,就算是一部千里挑一的长篇小说新作问世,在5G 时代能被广大读者接受,受到充分阅读与评点,似乎也很难。

茅奖作家王旭烽的长篇小说《望江南》,2月28 日全网上市,第二天重印。上市不到两个月,实现九刷。两个月内,当当网多次断货。电子书登陆榜单的时长创了社纪录,影视版权报价一步步走高。同时,在当当销售平台它一度成为新书总榜第一名,登上“中国好书”月榜、《光明日报》月榜、《中华读书报》月榜、文学好书榜、豆瓣新书榜等二三十个榜单。

更为难得的是,专业评论圈里同样好评连连。比如,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先生说:“《望江南》为中国生活和精神的剧变与恒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体现了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先生道:“作品充满了中国性和开放性,是一部具有纯正经典品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可以传下去的书。”

王旭烽的这部长篇小说《望江南》,为何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

26年,她写出了一个好故事

《望江南》定稿于2021 年9 月,小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20 年间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浮沉与各色人物的命运故事。

26 年前,王旭烽在创作“茶人三部曲”时,曾起心动念要写一写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茶人茶事,但才写了一些段落,她就放下了。一次闲聊时,旭烽老师解释说,那时候她对这20 年间的华茶状况缺少了解,也还把握不了这段共和国历史。后来她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叶博物馆。2006 年她到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任教,创建中国首个茶文化学院,担任茶文化学科带头人。前前后后干了这么多大事,看上去似乎与小说创作愈行愈远,但是她说“我从来不是一个专职作家”“什么样的生活向我走来,我就向什么样的生活走去”。26 年来她沉浸在茶之中,按她的说法,“不是我喝了茶,是茶已经把我喝了”。她对现代茶业发展和历史阶段都有了长足认识,对小说人物命运的把握和对时代的理解也逐渐水到渠成,她觉得可以真正进入写作状态了。

长篇小说《望江南》呈现出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属性,这不仅得益于作家的历史专业出身,得益于她作为学者的专业研究,更来自她对时代的理解和把握。小说开头,真实的历史人物陈布雷走进忘忧茶庄,用青花大碗泡一杯龙井软新,坐在窗前看湖光山色。读者就在这一杯茶的工夫里,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空和烟雨弥漫的文化氛围中。

文学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呈现历史,作家的历史观渗透在行文中,也渗透在她笔下众多人物身上。《望江南》涉及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涉及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如何来表现这一历史时期和人物命运?胡平先生评论道:“我还从未见到一部长篇小说处理这一时代背景,它本身就具有开创性。”选择这段历史作为小说背景,的确是很大的挑战。王旭烽以写茶名世,这20 年是华茶跌入低谷后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华茶生产、出口和研究,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所以她说:“我相信,永远有着向光明进发的人们,而中华民族的历史不管怎样迂回曲折,都不曾失去茶人的优雅和稳健……中华民族一直在艰难曲折中前行。写这样的长篇必须浸透到历史长河中去。”

正是怀抱严谨明达的史识,秉持发展和前进的历史观,王旭烽在叙事中不避让不虚饰,写阳光也写风雨,写前进也写曲折。在阅读《望江南》时,我不禁想起雨果的《九三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作品,仿佛听到《静静的顿河》里的那种呼啸声。这种厚重深邃的历史感,穿透历史的迷雾,以茶为视角,向读者呈现了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国,因此“使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上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胡平语)。

一个或者若干个能够刻入记忆深处的人物,是读者对长篇小说的期待。《望江南》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有的贯穿全书,有的寥寥几笔,杭嘉和、杭嘉平、寄草、杭盼、婉罗姆妈、李飞黄……这些人如在眼前,令人印象深刻。

嘉和如茶,即便七泡仍有余韵和悠香,在大变革来临时处变不惊,他既能不动如山地守护家人安稳和家族的价值传承,又能在社会建设中为华茶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嘉平似酒,他的不管不顾中有着一种锐气和洒脱,是一种突破的力量,带给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爱情是展现人物性格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最难写出新意和特色的母题,所以海涅说:“爱,它是个老故事,但永远新鲜。”在杭家人的爱情中,杭盼纯粹、寄草明朗、嘉和细腻、罗力坚韧……杭家人有茶性,尤其是杭家女人,独立、温婉、淡远、纯粹、坚韧。这种茶性经由岁月淬炼,散发出生命的脉脉清香。精行俭德被视为茶人精神最凝练的概括,杭嘉和是王旭烽心目中真正的茶人,不是远离时代的变革,而是置身其中却不忘端起茶盏。在时代的风雷声中,王旭烽写得宽余悠长,她写出了江南文化滋养的谦谦君子和中国南方男人的理想模样。

米兰·昆德拉在《笑忘书》写道:“我的那些人物都远在布拉格,但是我通过眼里的一滴泪,看见他们。”王旭烽笔下的人物,似乎是她通过一片龙井绿茶的叶子看见了他们。

3年,做一本好书

格罗斯在《编辑人的世界》序言中说:“最好的编辑所代表的不是最多的编辑或最少的编辑,而是编辑到什么程度最能让作者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作者的作品放出最耀眼的光彩。”成为最好的编辑是每一个编辑的抱负。在这个时代,最好的编辑不仅仅意味着内功的炉火纯青,当效率和速度成为目标的时候,耐心与坚守有时会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长篇小说的出版上。好的作品需要时间沉淀,急切可能会给作品带来伤害。

26 年前,《望江南》开始酝酿;2013 年王旭烽着手创作;2018 年以来她潜心写作。2021 年9 月她是在医院病床上改完最后一稿,定稿,其间改了4 稿。26 年,8 年,3 年,这一路走来,对作家来说,不容易,正如她和我说的:“写作就像扯毛线球,当找到线头,能够把毛线扯得很长很长时,写作才能水到渠成。”

这团毛线,王旭烽整整扯了26 年,浙江文艺社等了26 年。精品出版是立社根本,浙江文艺社从建社至今几十年没有动摇。好作品需要耐心等待,《望江南》值得。这不仅是出版态度,也是对出版理念的坚守、“高峰”意识的强化,更是对长篇小说创作规律的理解和对作家的尊重与支持。

2021 年12 月,《望江南》做了几十本试读本,一是为了征求专业读者和媒体的阅读建议,二是为了寻找适合的纸张。试读本用了不同的纸,《望江南》讲述茶人茶事,我希望这本书拿到手上是温暖轻厚的,而不是冷硬沉重。在《望江南》的出版过程中,无论是编校、装帧还是印制,各环节精益求精;编辑、营销和发行,通力合作。营销编辑将《望江南》营销方案里的内容表格化、数据化,进度表具体到每一周,有些关键节点更是具体到天,并及时更新与分享,贯彻了全媒体营销的理念。

2022 年3 月,我们组织举办了一场高质量的研讨,专家们各抒己见;《望江南》被认为是“当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一部值得收藏的杰作”……4 月,我们搜集读者各色评论做了一期推送,高手在民间,英雄在江湖。好书如茶,作者将之种下,然后等它生长,开花,结果。作者、出版人、评论家、读者……大家因《望江南》而聚,彼此默契,共同劳作,一起创造阅读与传播的故事。

王旭烽沉潜26 年,用一部长篇大作《望江南》,不仅描绘了一段重要历史,更是将江南意蕴和茶人精神书写得淋漓尽致。书籍是文明重要的载体,通过它,我们才能触摸文明的脉动。普利策奖得主芭芭拉·塔奇曼曾说:“没有书籍,历史会喑默,文学会失声,科学会瘫痪,思想会停滞。”身为出版人,能够和作者共同努力,推出一部品相精美的长篇巨著,向广大读者奉献一部当代文学精品,内心自有难以言述的幸福。这一切,更是坚定了我们以出版为人生志业的勇气。■

猜你喜欢

望江南历史
望江南的活性成分、功能特性及开发利用※
望江南·荷韵
望江南
PBS/望江南提取物抗菌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研究
新历史
山居书写:王崇炳《望江南》组词的生态意识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望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