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元”协育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究

2022-07-14陈思宏谢静怡陈娇英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元高职院校改革

陈思宏 谢静怡 陈娇英

【摘要】本文论述校企“双元”协育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策略:选聘企业名匠担任导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施校企互聘互兼;加强校企合作,创编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备信息化资源;借助“云课堂”平台,实现“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课后自我检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元”协育 “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065-04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文件精神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1+X”证书试点实施工作,把职业技能专业课程改革列为重点工作。目前“双师型”师资缺乏、教师团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专业教材脱离实际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深层次发展的瓶颈。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的载体,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为了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变化适应能力,培养符合社会行业、职业岗位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必须实行校企“双元”协育,要针对“如何教好”这个核心问题,围绕教师、教材、教法,大力推进“三教”改革,探寻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路径。高职院校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协育,打造优秀的校企混合教师团队,编写新型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社会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一、高职院校“三教”现状

(一)教师来源单一,校企“双元”协育未落到实处

“谁来教”事关育人的根本问题。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来源单一,多数来自高校的毕业生,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师团队组建不够合理,缺乏领航人及“双师型”师资,团队缺乏协作精神及实践创新能力不足;所谓校企“双元”协育还只是走形式,没有真正让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参与专业建设及课堂教学过程;由于教师奖励机制不健全,教师缺乏争取“双师型”资格的积极性,“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新时代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二)教材更新缓慢,缺乏校企合作开发“课证赛融通”的新教材

“教什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优秀的专业教材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但当前职业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陈旧,脱离行业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缺乏教材及时更新机制;二是教材内容没有对接职业技能等级及技能比赛的标准进行开发。这就导致无法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技能比赛标准的有机衔接。

(三)教法陈旧落后,缺乏有效的评价诊改

“怎么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教师知识满堂灌”和“学生学习任务被动做”的低效课堂教学现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接行业企业度低,无法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活动。目前尽管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在尝试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但未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监督管理落后,教学质量评价忽视学生内在发展,学生成长过程无法得到及时监测与反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企“双元”协育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必须落实到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必须重视自身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方向,把“三教”改革作为推进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建设的主要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教育结构,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一)“三教”改革是职业院校提质培优的有效策略

“三教”改革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遴选30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和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

(二)“三教”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有效战略

孙春兰副总理于职教改革会议上强调,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职教改革方案,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指出目前严重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原因是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法创新等环节还较薄弱。因此“三教”改革作为推进“1+X”证书制度的重要支撑,是职业院校落实“1+X”证书制度实施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出台,国家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进行“三教”改革便显得更加迫切及重要。

(三)“双元”协育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贯彻落实国家职教发展策略,接轨国际化发展,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当前职教的热门课题。校企“双元”合作,依据产业升级和后市场转型发展需求,结合本地产业及后市场区域特征;以世界级技能大赛标准为目标点,从专业行业产业链、前沿技术链、人才链的角度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技能教学标准,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校企“双元”协育推进高职“三教”改革的策略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就是深化教学改革。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精神,高等学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教学、教材、管理三个体系的完善构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作为高职教育高质量推进发展的切入点及强化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在这样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及深化教学改革新路径,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推进高职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践行“三合”理念,一是教师团队“专职兼职混合”搭建;二是教材“新形态融合”开发;三是教法“多形态统合”创新。

(一)打造高水平混编教师团队

校企协同开创产业学院,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制订创新完善的校企协同“双赢”工作机制及校企专兼互聘的机制,实施英才引进及培养计划;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教学业务能力高、技术服务能力强的高水平校企混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混编教师团队建设流程如图1所示。

1.以“教研”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及教学能力提升

校企“名师名匠”引领,鼓励志同道合的教师群体以研究的方式共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选择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难题,开展教学改革试验,团队成员围绕问题驱动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分享各自的教学际遇,解决教学难题,促进教师专业思维和教学能力提升。将研究成果开发成教师培训课程,凸显“以研究的方式发展团队”特有的教学相长效果。

2.通过“传、帮、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名师名匠”引领,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一方面,“精致”培养年轻教师。关注年轻教师不同层面的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体现“按需施教、精致培养”的原则和特点。加强教师的知识拓展、更新、提升和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深度培养及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加大辐射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培养课堂优秀教师。“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高职院校应搭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系列展示和专业教学研讨的开放平台,开展“课堂名师”系列活动,让教师充分发挥实践智慧,辐射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在“公开展示”中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专业教学品牌特色。

(二)开发新形态教材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效率,不管教学方法怎么革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依然是教学设计。教师应依据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和施教对象的个性特征,将各种教学要素进行有序安排,形成优化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为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职教20条”要求,加強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规划教材。高职院校应通过“名匠名师”引领,深化“互联网+”教材改革,把教材文本的静与动结合起来,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积极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教辅资料,打造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推进教材“动”起来、教法“活”起来、教师“改”起来的课堂革命。

1.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理念

高职院校要按照“‘书证赛融通’课程一体化、专业符合课程模块化、创新实践课程项目化、配套教材数字化”的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原则,引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聚焦产业创新要素,以职业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针对不同生源类型、不同岗位发展,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及工作手册式特色教材。

2.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思路

新型活页式教材以项目为基本单位,依据能力目标要求进行内容的组织及编写,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技能实训的能力目标以工作手册格式编写,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课件、教案、习题集、答案、试题库、教学标准),动态更新(每3年修订1次)。开发思路如图2所示。

3.新型活页式教材提纲撰写思路

新型活页式教材提纲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形式撰写,工作任务步骤、要领、技巧、注意事项对接“1+X”初、中、高等级及技能大赛标准,配套视频、动画资源对生产过程进行情景再现,网络平台配备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功能。新型活页式教材提纲撰写如图3所示。

(三)进行多形态教学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是核心环节,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创新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品质效率的关键要素,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特点,懂得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制订真正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手段。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借助“云课堂”平台,实现“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课后自我检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使学生不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展开学习活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及时间限制,将学生学习时间及空间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在线学习,学生学习自主性及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1.进行公共课堂教学“慕课+翻转课堂”改革

2012年,我国教育行业开始引入斯坦福大学创设的慕课教学,慕课教学能使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慕课教学内容碎片化特点与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高度吻合。把常规的课堂内及课堂外学习方式进行互换,称为“翻转课堂”。教师在上课前把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及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课堂内,师生交流沟通,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作业;课堂外,学生借助学习资源,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权利。“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更能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精神。慕课建设需要专业化团队及强大的资金支撑,目前各种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专业课程慕课还没有做到有机匹配,而职业院校的公共课与慕课的匹配度很高。因此“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公共课堂教学。

2.进行专业课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改革

微课是把一个知识技能点拍摄成短视频或者动画短片,利用信息技术把教学过程进行碎片化的处理,使得教学主题变得非常明确和清晰,教学效果显著。微课短小而精悍,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个体学生学习认知规律。课前,教师需要依据课堂教学能力目标,自己制作微课视频或者从网络中截取相关的微课教学视频,发给学生预习;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微课讲解的知识技能点,使学生完成本次课堂学习目标;课后,学生再次观看微课视频,对每次课程的知识技能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因此“微课+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教学成本低、功效大。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可以把抽象、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过程形象直观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专业课堂教学。

3.进行“双元”教学评价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是检测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环节,评价模式对混合式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高职院校应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融合,借鉴企业的管理、考核、评价模式,营造工学结合的职业教学氛围,让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程,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对教学过程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对学生课堂参与状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对混合式新教学模式进行不断调整,通过教师听课、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互评等多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这样能够进一步促使教师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职院校应借助“云课堂”平台,发挥教师在教材与教法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课后自我检测”的混合式教学。深化“互联网+”课堂改革,要想取得很好的改革成效,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及相关的教学设备设施建设,才能确保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保障高职院校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灿.“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8).

[2]高永新.“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21).

[3]梁克东,王亚南.“三教改革”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工学结合机制在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GXGZJG2020B08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思宏(1986— ),广西宾阳人,高级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谢静怡(1990— ),广西兴业人,讲师,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陈娇英(1966— ),广西宾阳人,教授,进修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能电子及电气自动化。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双元高职院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元”模式影响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Android程序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