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海事局:奋楫搏浪立潮头 建功自贸开新局

2022-07-13吕东星

中国海事 2022年6期
关键词:琼州海峡自贸港游艇

石 俊,吕东星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全面实施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22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海南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迎来了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机遇,被赋予了特殊改革使命。

《总体方案》印发两年来,海南海事局深入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要求,按照交通运输部、部海事局工作部署,主动对标国际一流海事管理经验,聚焦制度集成创新,初步构建适应海南自贸港发展的海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海事特区建设,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从无到有,构筑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打造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贡献了源源不断的海事力量。

筑牢防线 当好水上交通安全“守护者”

“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是海南海事局的中心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底线。”海南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辉表示,面对逐年增多的进出辖区船舶,愈加错综复杂的水上安全监管形势,海南海事局始终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持续强化现场执法,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压实航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高防范化解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水上交通本质安全水平,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海南海事局以科技为驱动,以“陆海空天”一体化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为牵引,坚持系统、综合、依法、源头、专项等“五个治理”,持续推进监管理念、方式、效能等“三个转变”,聚焦水上交通安全基本要素,探索构建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重点监管为辅、信用监管为基础、数字监管为特征的新型海事监管体制,争做海事监管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的排头兵。

琼州海峡是全国水上交通“六区一线”重点水域,是海南省安全生产“两点一面”(危险化学品、琼州海峡和道路交通)重点领域,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每年穿梭于这里的国际、国内航行船舶约14万艘次,船舶密度大、交通流复杂、安全风险大。如何确保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的安全畅通,是海事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海南海事部门大力开展琼州海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e航海在琼州海峡客滚船的试点应用,建立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通航会商机制,联合开展琼州海峡海缆巡护、碍航渔网清除等活动,组织修订《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和《琼州海峡船舶报告制》,在安全监管和组织管理上做到了守底线、严监管、保民生、优服务,确保了琼州海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此外,海南海事部门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春运、国庆等重点时段,博鳌论坛、消博会等重大活动,琼州海峡、三亚旅游水域等重点水域,客滚船、危险品、旅游船等重点船舶的安全监管,多项应急及交通安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部署开展商渔共治、“三无”船舶、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内河船非法涉海运输、海事劳工条件检查等专项治理,海上交通秩序极大改善。2021年,共保障28万艘次船舶、2.03亿吨货物、2 570万人次旅客的水上安全运输,水上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海南海事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推动海上搜救应急联动体系优化,全面提升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助力海上应急高质量发展。2021年,组织修订《海南省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举办琼州海峡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综合应急演练等30次应急演练;成功防抗“圆规”“雷伊”等8个台风,妥善处置“博喏号”游艇失联等海上应急事件,共协调处置73起险情,成功救助278人,救助成功率达96.5%,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可靠的海上应急保障。

踔厉奋发 敢为制度集成创新“先行者”

创新是海事发展的引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海南海事人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奋勇争先、积极进取、担当作为,努力构建适应海南自贸港发展的海事政策制度体系。

《总体方案》提出要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为抓好贯彻落实,海南海事局推动海南省地方政府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条例》,该条例中具有创新性、突破性条款20余项,并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同时,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记登记程序规定》,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简化层级、优化流程、缩减材料、压缩时限,创设与国际接轨的便捷、高效的国际船舶登记程序;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记工作规程》及国际船舶登记申请材料格式文本等配套文件;推进实施更加开放高效的船舶检验制度,起草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入级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增强海南自贸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吸引力;组织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船舶综合质量管理规定》,推进海南自贸港船舶综合质量评价系统建设,强化船舶风险管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了从船舶登记、检验到质量管理等全流程的配套性制度。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是落地最快的海南自贸港政策,《总体方案》发布当天,海南海事部门即办结了“中远海运兴旺”轮的国际船舶登记业务。据统计,2020年6月1日以来,海南新增航运企业400余家,新增船舶运力超1 000万载重吨。两年来,得益于“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影响,海南新登记国际船舶89艘,载重吨累计820万吨,60余艘船舶享受“零关税”进口;在此之前,海南登记的全部国际船舶数量仅47艘,载重吨仅267万吨。目前,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达33艘,总载重吨超过510万吨,海南国际船舶总吨位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其中,“中国洋浦港”共登记有10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一跃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国际船舶注册港。

此外,海南海事局以人为本,积极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自贸港海员管理制度。制定发布《外国籍人员参加海南自由贸易港船员培训、考试和申请船员证书管理办法》《海南自由贸易港特定水域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管理办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操作人员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等6个船员培训考试发证、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管理、游艇操作人员培训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推行外国籍人员在海南参加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特定水域船舶实行“弹性配员机制”、游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实行分级管理等多个全国首创性举措。全面履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推动建立海南船东船员联合会,建立海南省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签署《海南省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备忘录》,完善船员权益保障制度,保障船员合法权益;2022年3月,海南海事局还率先向外国籍人员签发外籍船员适任证书承认签证,实现了允许外国籍船员在“中国洋浦港”籍船舶上任职的历史性突破。

守正创新 争做服务自贸港发展“领头雁”

奋楫恰当时,风正好扬帆。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一环,海南海事局迈出坚实步伐,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屹立潮头浪尖,推动自贸港建设与国家战略、重大规划推进和地方经济发展融合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海事局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全局拔尖人才围绕海事特区建设开展多次专题研究和集中办公,明确海事特区内涵、建设思路和阶段目标,对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做好自贸港海事特区建设背景下监管体系、服务保障、内部管理等三大重点领域改革方案设计,与相关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海事监管、信息化建设、水上“大交管”建设等课题研究。同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海事特区建设工作方案》,对标国际海事规则和自由贸易港海事服务先进经验和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10个方面35项具体任务,着力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海事政策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建立洋浦港保税油供应中心,加快发展航运经济”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为此海南海事创新保税燃料油海事监管便利通关模式,对船舶保税油供受作业单位备案实施告知承诺制,减少办事流程和时间,开辟船舶燃油使用信息报告便捷通道,实现船舶“即加即走”管理模式。据统计,自2020年6月该政策落地以来,累计完成监管保税燃油加注600余艘次,共计约40万吨。

为推进海南邮轮游艇产业发展,海南海事局创新发布《海南邮轮海上游安全管理特别措施》,为邮轮海上游航线试点、外籍邮轮在海南开展多点挂靠业务等提供保障,助力邮轮母港建设;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产业促进条例》出台,配合制定《海南省游艇租赁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助力游艇产业健康发展;开展境外游艇临时进入非开放水域审批试点,6次办结境外游艇临时进出海南省东营等8个非开放水域的审批工作;落实琼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简化港澳游艇入境手续、推进琼港游艇及驾驶员证书互认工作,为境外游艇进出海南自贸港营造良好环境。2020年6月1日以来,海南游艇注册量逐年攀升,目前海南自贸港游艇保有量近千艘,常年在海南活动的境内外游艇1 000余艘,游艇租赁等新业态稳步发展,邮轮海上游试点、外籍邮轮多点挂靠等业务稳步推进,海南邮轮游艇经济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为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指导下,海南海事局完成《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和《琼州海峡船舶报告制》修订工作,新版“两制”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加速释放琼州海峡黄金水道整体经济效益,助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推动建立琼州海峡两岸客滚运输交通管制协调和联动工作机制,将防台锚地水域规划纳入省国土空间规划海上交通功能用海。同时,还组织修订《海南省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简化响应启动程序,为实现快速、有序、高效组织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务实笃行 力当优化营商环境“排头兵”

“在其他港口办理境外船舶移籍,业务大概需要6个月左右,但是海南出台了‘一事联办’政策之后,8个工作日就能办下来整套证书。对7 000吨或者1万吨的船来说,每天大概节省二三十万元。”海南宇航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丽丹对海南海事的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举措赞不绝口。境外船舶移籍是指在境外注册的船舶在原籍注销后转移到境内申请注册登记,并从事国际航线运输。

“‘一事联办’就是将境外船舶移籍当作‘一件事’。我们和海关、交通、船级社建立了跨部门联合审批工作机制,解决了审批事项互为前置问题,做到各个政务服务事项同步办理、并联审批;同时,全面推行网上办理,实现申请材料、办理进度及结果快速流转和互认共享,可通过远程视频验证、邮寄申请材料和送达证书等手段,实现政务事项‘不见面审批’,提升船舶注册便利性、时效性。”海南海事局政务中心主任林拓说。

目前,海南海事局已将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转化为常态化工作机制,整个流程审批效率提升逾90%,该项创新也入选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案例。同样入选的还有船舶登记“一事通办”、游艇船舶证书“多证合一”和旅游船舶“一船一码”等多项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达到立规矩、减层级、优服务、增效益的目的,进一步优化了海南自贸港海事营商环境,有效增强了海南自贸港航运发展的聚合效应。

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海南海事工作的努力方向。海南海事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一体化清单、一体化窗口、一体化平台、一体化标准的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对海事业务申请材料、审批程序、办理流程等进行缩减、优化,实现海事政务办理“一门一窗一网办事,一趟一站一次成事”,政务服务整体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缩短83.6%以上,铺设一条政策快享“高速路”。

优化服务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海事服务也是海南海事局一以贯之的目标。为此,海南海事局联合海口海关、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发布《海南口岸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程序》,在实现口岸无纸化审批查验和“即停即检”的基础上,优化协调机制,压缩工作时限,实现口岸无纸化审批查验和“即停即检”,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为确保“零关税”进口船舶及游艇政策落地实施,规范“零关税”进口船舶及游艇的管理,海南海事局协助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进口交通工具及游艇管理办法(试行)》,印发《海南海事局关于做好“零关税”进口船舶及游艇登记及监督工作的通知》。2021年4月,海南自贸港首艘“零关税”游艇“佛库伦”号在三亚登记,首艘“零关税”进口运输船舶“宏鲲玫瑰”轮落户洋浦。截至目前,海南辖区登记的“零关税”船舶已超过60艘。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展望未来,海南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辉表示,海南海事局将以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建设为抓手,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海事专业优势,统筹创新与发展,着力防范化解海上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琼州海峡自贸港游艇
海岛游艇
海岛游艇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辽宁地区自由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珠江航务管理局琼州海峡办事处在海口揭牌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琼州海峡办事处下月将挂牌成立
2017上海国际游艇展
琼州海峡春运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