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中锥形束CT 联合实质血容量评估技术在肝癌患者TACE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13叶海龙陶永君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存率造影肝癌

叶海龙,陶永君

肝细胞癌仍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中晚期肝癌的生存率较低[1]。中期肝癌患者通常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包括传统的经动脉血液栓塞(cTACE)和经动脉药物洗脱珠化疗栓塞治疗[2]。透视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用于TACE 治疗的常规图像采集方法,但该方法获得的图像是二维的,一些血管可能会被遗漏[3-4]。锥形束CT(CBCT)的引入显著改善了TACE期间的肿瘤显像,在TACE治疗过程中,CBCT 可以显著增加肿瘤的检测和肿瘤供血动脉的描绘[5]。在肝癌TACE治疗中,通过CBCT 进行实质血容量(PBV)评估,可用于考察肿瘤灌注,进而对肿瘤灌注和血液供应情况更为了解,有利于改进后续治疗,并可能减少患者TACE 治疗的总次数[6]。为了探讨术中CBCT 联合PBV 评估技术在肝癌患者TACE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180例肝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月至2017 年12 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80 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TACE 治疗。纳入标准:(1)经CT、MRI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肝癌;(2)自愿接受TACE 治疗;(3)年龄>18 岁。排除标准:(1)后续肝移植;(2)肝外疾病扩散或中央门静脉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有肝性脑病和/或难治性腹水;(3)转移性肝癌或胆管细胞癌;(4)预计生存时间<3 个月;(5)失访或资料不全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后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根据是否给予CBCT 联合PBV评估技术,将180例肝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 例,其中观察组给予CBCT 联合PBV 评估,对照组术前给予DSA 检查。两组均给予TACE 治疗,并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

对照组于术前进行DSA检查,首先对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必要时给予肝左右动脉、肠系膜血管、胃血管及肋间血管进行造影检查,收集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图像,分析肿瘤染色及血管情况。

观察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给予CBCT联合PBV 评估,所有手术均在同一台人血管造影套件设备(美国GE 生产,型号为Optima CT680 Quantum)上完成。患者局部麻醉下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肝固有动脉,采用高压自动注射器注射30 ml对比剂(7.5 ml 碘普罗胺注射液+22.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速率为3 ml/s,管电压为90 kV,248 帧,每帧0.8 度,矩阵616×480,像素大小615 m,每帧剂量0.35 Gy,获取时间15 s,随后将C 臂绕感兴趣区域旋转,并获取数据。所有采集的数据都在商用工作站(德国西门子生产,型号Syngo XWP)上进行后处理,并使用自动重建算法进行计算,最终显示肝肿瘤和肿瘤周围实质血流灌注的情况。通过右股总动脉进入动脉系统,经19 G 针动脉穿刺后,插入导管。主动脉造影以评估肝动脉的数量和来源,特别是在从横断面成像不清楚解剖血供的情况下。选择肝动脉插管时,使用2.2-2.7 F 同轴微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奥沙利铂150 mg、丝裂霉素6 mg/m2、5-FU1000mg、阿霉素40mg/m2)混悬液进行化疗。间隔约10min 后,行选择性对照血管造影。术后常规行保肝和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观察肿瘤大小,根据上一次的治疗效果、CBCT联合PBV或DSA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次TACE治疗,每次治疗间隔30 天。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血清甲胎蛋白(AFP)及BCLC 分级。术后1 个月给予患者复查,根据美国肝脏疾病协会制定的RECIST 标准进行疗效评级,完全缓解(PR):病灶动脉期增强显影均消失;部分缓解(PD):病灶较治疗前,直径缩小>30%;稳定:未达到PR、PD 标准;进展:目标病灶直径未缩小,反而增大,且>20%或出现新的病灶。缓解率=(PR+PD)/总例数×100%。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AFP、-L-岩藻糖苷酶(AFU)及CA19-9。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差异。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血清AFP 及BCLC 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2=4.623,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血清AFP、AFU 及CA19-9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两组TACE次数比较 观察组TACE次数(2.1±1.0)次,低于对照组的(2.9±1.1)次(t=6.235,P <0.05)。

2.5 两组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3 年期生存率为42.2%,高于对照组的22.2%(P<0.05),见图1。

图1 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

3 讨论

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TACE 是通过肝动脉及其分支将栓塞剂和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并促进瘤体缩小。通过影像学方法发现更多的隐匿性病灶对于TACE治疗效果至关重要。DSA 是常用的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手段,但该方法是二维图像,对部分病灶辨识度差,易造成误诊[7]。

本研究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采用CBCT联合PBV评估技术,结果显示与单一DSA指导相比,CBCT联合PBV指导TACE 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缓解率。CBCT 造影能够准确判断血供和瘤内分布,而PBV评估可以进一步提高CBCT 造影效果。CBCT 联合PBV 评估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存在的残留灌注来预测中期肿瘤反应,有利于后续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若肿瘤存在残留现象,则可以立即进行肿瘤栓塞或提前进行第二次TACE 治疗[8]。有学者认为TACE 术后PBV 评估发现残留肿瘤或复发肿瘤时,再次行TACE 是推荐的治疗方案[9]。但也有研究认为,与DSA 指导相比,CBCT 引导TACE 治疗的肝癌患者长期疗效和生存率无差异[10]。笔者认为行TACE的肝癌患者的肿瘤治疗缓解率与生存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潜在肝病的过程以及介入放射科医生的经验等[11]。因此,CBCT 联合PBV 对TACE 治疗的肝癌患者的肿瘤治疗缓解率与生存期的影响还需要多中心、大数据来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CBCT 联合PBV能够显著减少肝癌患者TACE治疗的次数,且两组术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AFP、AFU及CA19-9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其可能原因是CBCT 联合PBV评估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定位,并显示肝脏肿瘤,进而可以通过精准的微导管来更为靠近肿瘤,发挥化疗药物的最大功效,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TACE 次数[12]。通过临床治疗经验笔者发现CBCT 联合PBV 评估还可以在术中发现常规影像学检查未被发现的小病灶,为临床医生采取恰当的治理措施,选择TACE 的最佳栓塞终点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生存率造影肝癌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