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成果融入风景区规划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13薛莹刘文祥喻昊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课堂教学

薛莹 刘文祥 喻昊

摘 要: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是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依托信阳农林学院风景区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将科研成果“特色主题式景区发展”融入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紧密联系,探索案例式、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關键词:科研成果;风景区规划;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11-0170-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of Scenic Spot Planning

XUE Ying   LIU Wenxiang   YU Hao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Relying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scenic spot planning” of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ntegra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characteristic theme scenic spot development”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losely connec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the project practice, and explore the case and participatory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Scenic spot planning; Classroom teaching

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是孕育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教学与科研两者互相促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1]。教学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其专业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开展有关课程相关科研工作可以使教师对专业发展态势有较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时将科研相关创新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风景区规划课程概况

信阳农林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主。风景区规划课程是信阳农林学院规划与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一门集植物生态、艺术设计、工程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景区相关理论概念,掌握景区规划设计的原理知识,明确风景区的实质理念以及规划设计的要点内容,能够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特定类型的风景资源做出合理、合规,同时具有艺术美感、深度体验感的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案和开发设想。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知识,拥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实践应用型风景园林人才,要求学生除了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外,还需要与社会接触沟通,深入了解人们的旅游生活体验,并跟随时代发展掌握旅游行业最新发展动向。

本课程是以风景园林艺术原理、城市公共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为先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保护培育规划、风景游赏规划、典型景观规划、游览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基础工程规划、管理与实施规划。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2学时,实验学时为16学时。

2 特色主题式景区发展融入风景区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2.1 推动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风景区拥有优质的风景名胜资源、浓厚的旅游文化、成熟的旅游景点、齐备的旅游服务设施,但随着乡村旅游、主题乐园旅游、度假村旅游等旅游类型的快速发展,较为传统的风景名胜区旅游面临着种种发展危机。因此,对传统风景区的旧有风景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将特色主题式景区理念融入风景区实施二次开发,提炼明确风景区的旅游特色主题,使其与其他旅游产品产生异质性,有利于旅游产品形态的形成和旅游业态的开发,树立具有特质化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吸引、拓展旅游客源,促进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 实现创新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本门课程包含较多的理论知识点,所以目前的课堂教学内容无论是理论还是案例均比较偏向理论,脱离实践,缺乏与实际旅游行业发展的教学联系,但作为规划设计课程,恰恰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最终以一套完整的风景区规划方案作为课程最终成果。因此,将行业发展热点“特色主题式景区”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于风景区实际场地情况、行业发展动向、旅游人群需求痛点等关键问题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对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认知,以做出符合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案,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创新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2.3 促进形成“探索型”“参与型”教学新模式 风景区规划课程属于设计类课程,但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锻炼,同时规划设计类学科的学生普遍对实际操作、技术类课程更感兴趣,而面对理论教学内容较多的风景区规划课程[2],教师单向输出较多,学生大多为被动型学习,参与度、反馈度和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氛围相对较沉闷,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知识接收度、创新能力、思维扩散能力等均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3]。而将特色主题式景区发展融入课程教学,采用实际案例分享、课程实践调研、实践模拟训练、成果汇报、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轻松。根据学生对风景区规划课程2种不同教学模式的课程评教,结果显示,以100分为满分,学生对旧有教学模式的平均满意度仅为83.3分,而对融入“特色主题式景区”教学模式的平均满意度提升到了98.6分,可见学生对此教学模式也是非常认可。

3 特色主题式景区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案例研究

风景区规划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从前期实地风景资源调研、勘探,到项目定位、规划方案、产品策划,再到后期项目开发建设,要求每一个环节都有所涉及。为此,笔者以“河南打造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研究”课题项目为载体,将科研成果“特色主题式景区发展”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实际参与并应用特色主题式的景区项目为案例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过渡桥梁,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更好的理解与运用。

“主题式景区”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旅游行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旅游内容已无法满足需求,开始追求个性化、体验化的旅游经历,具有明显异质特色的景区——“特色主题式景区”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将理论知识与这些主题式景区的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将课堂教学变成风景区规划设计实践和检验的场所,突出规划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滨海新区·百越俚风古城总体发展规划”这个项目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式景区,以电城镇古镇景区旅游发展规划为例,发挥充分发挥场地自身及周边优势,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等,通过植入不同类型、主题突出的业态,为俚风古城注入文化灵魂,以特色性商业形成差异性的竞争,从而塑造俚风古城的核心吸引力和品牌形象,打造具有形民族民俗文化主题式景区。将其融入教学案例,具有教育示范意义。例如,在学习前期实地调研模块时,通过将调研理论知识讲解、南湾湖实践调研、电城镇规划案例三者融合学习,模拟电城镇开发条件与资源环境要素分析章节,将南湾湖实践调研结果书写成报告;在学习到风景游赏规划时,可以融入电城镇特色主题式景区规划设计核心原理,即:如何能在规划设计中根据该景区的环境容量规划、总体布局、分区规划、游览路线规划等具体来体现景区特色。这一系列的实际应用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认真学习与之相关的规划设计原理。通过书本知识学习、课后调研、教师结合科研的延拓,最终让学生明白风景区规划原理的关键首先是依靠在前期对该景区的风景资源调查和风景资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之后才是根据甲方的需求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特色的景观进行保护培育规划,并根据景区规模预测对景区之后的运营提出一定的专业建议。

4 特色主题式景区发展融入风景区规划课程策略

4.1 结合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实际等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资料,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特色主题式风景区规划开发的文章、资料;访问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等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实际工作中特色主题式风景区发展热点,收集适合学生学习、接受的行业热点主题式景区规划实例,了解实际风景区规划行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与期望;实地调研信阳市鸡公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区南湾湖、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等风景名胜区,了解目前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现状及需求;联系从事风景区相关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了解其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对所学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遇到的问题及其兴趣点,从而对特色主题式景区发展融入课程提供一定的指导。

4.2 结合主题式景区规划实例进行模块化教学 经过前期研究,打破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教学的传统模式,结合主题式景区实例和风景区规划设计和开发流程,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对核心重点内容进行模块化整理,分为风景名胜资源环境要素调查与评价、风景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风景区旅游的主题定位与目标理念、风景区特色空间设计、主题旅游品牌塑造、主题式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主题式风景区开发模式、人居环境改善措施和保障、主题式风景区政策机制保障等核心模块。在每个模块教学实施阶段,结合笔者实际参与的“滨海新区·百越俚风古城总体发展规划”项目作为讲解案例向学生讲授相应知识点,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元化,理论概念生动形象化,而非单纯向学生讲授理论概念。利用实际项目,结合社会热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掌握相应知识模块。

4.3 组织课程调研实践 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实验学时,组织风景区规划课程调研实践,为后期实践模拟做好前期调研基础。选择信阳市4A级景区南湾湖风景名胜区作为风景区规划课程的调研实践地和课程规划设计的研究场地。在理论教学课程模块讲授结束后,根据相应专题的教学要点,设计好每一次社会实践专题,组织学生展开文献资料搜集,对南湾湖风景名胜资源情况、典型景观、游赏设计、道路交通、旅游设施等景区情况进行实地勘探调研,获取照片、数据、文字描述等资料,深入了解南湾湖风景区的现状条件、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提取景区特色主题做准备;针对不同专题问题,对涉及工作人员、旅游从业者、旅客进行访谈调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和主题式景区规划策略,锻炼学生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4.4 开展实践模拟训练 结合前期理论讲授、主题式景区案例讲解和对南湾湖实践调研结果分析,对前期学习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组织学生以合作小组的方式,模拟案例,对南湾湖进行相应专题的主题式方案设计,定期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对设计大纲、设计方案、景区主题、典型景观等关键性节点问题进行指导,要求最终方案成果以10min左右的汇报文件的形式,上讲台进行现场汇报,并由同学们自由提问与讨论,最后由老师对每组方案进行评析总结[4]。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参与性教学,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合作小组形式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沟通交流能力,不同主题式设计方案的讨论促进思维火花的碰撞,成果汇报锻炼学生表达方面的能力[5]。

4.5 鼓励学生参加主题类规划设计方案大赛 风景区规划是一门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课程,只有通过风景区规划相关实际项目的锻炼才能检验出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的真实情况。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等各类主题风景区规划设计大赛,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从选题、现场调研、资料分析、旅游市场分析、立意、主题确定、平面设计方案、道路规划方案、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业态设计、风景资源保护、人居环境保护等进行全方面指导。通过参加比赛,使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应用的实际项目中,加深其知识理解,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创新创意能力;通过设计团队的合作交流,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提高与人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与其他参赛学生的沟通学习,认知自身的不足,汲取他人之特长[6]。

5 结语

在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科研及项目成果适时融入课堂,能提升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使之从专业角度信任教师;也为学生展示了风景区相关规划原理知识点,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典型的、有深度的案例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文萍,王忠芝,宋以宁.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08):146-149.

[2]方松林.科研项目研究融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探索[J].美术大观,2018(01):138-139.

[3]张玉竹,邱巧玲.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山海经,2016(10):170-172.

[4]陈祥军.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的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195-196.

[5]贝毅桦.“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2):211-212,214.

[6]廖国一.将科研融入大学教学的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09):91-92.

基金項目:校科研促进教学专项课题(kj-2021006)。

作者简介:薛莹(1990—),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收稿日期:2022-03-07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课堂教学
我校重大科研成果在《Nature》发表:“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成果推介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