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芬太尼与静脉复合麻醉患者苏醒期急性疼痛的剂量-反应关系

2022-07-12原全利高桂梅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躁动组间芬太尼

原全利,高桂梅

(1. 河南省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2. 医保办,河南 焦作 454002)

瑞芬太尼镇痛作用迅速[1],但容易导致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发生血流动力学波动、躁动、急性疼痛情况[2],术后常采用长效降压药和长效镇痛药来减轻上述反应[3]。舒芬太尼是强效阿片镇痛药物,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4],但是不同剂量具有不同效果[5]。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呼气功能、血液动力学、苏醒时间进行观察,分析舒芬太尼在手术苏醒期的适用剂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 年4月—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62 例实施静脉复合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等距抽样法分为三组,每组54 例,全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A 组男性32 例,女性22 例;年龄38~66 岁,平均年龄(52.68±4.32)岁;体重48~76 kg,平均体重(62.79±4.11)kg。B 组男性34 例,女性20 例;年龄39~67 岁,平均年龄(52.52±4.44)岁;体重47~77 kg,平均体重(62.58±4.32)kg。C 组男性33 例,女性21 例;年龄37~68 岁,平均年龄(52.59±4.88)岁;体重46~78 kg,平均体重(62.37±4.22)kg。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ASA 分级Ⅰ~Ⅱ级;②符合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阿片类药物者;②合并心脏病者;③合并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者;④合并血液性疾病、有出血倾向者;⑤认知功能障碍或急诊颅脑外伤者。

1.3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 肌肉注射0.01mg/kg 盐酸乙戊奎醚(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8,规格1 ml:0.5 mg),术前开放静脉通道,经桡动脉穿刺,连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麻醉诱导药:静脉注射1mg/kg 丙泊酚(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国 药 准 字H20170313,规格50 ml:1 g)+0.5~0.6 mg/kg 阿曲库铵(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57,规格5 mg)+1 μg/kg 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 mg)+0.05~0.01 mg/kg 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规格2 ml:10 mg),经口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实施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次数维持8~12 次/min,潮气量8~10 ml/min。麻醉维持: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0.5mg/kg·h 阿曲库铵,根据手术进展、患者面部表情变化,适当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 停止泵入阿曲库铵,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缝皮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651,规格2 ml:100 μg),A 组注射0.1 μg/kg,B 组注射0.2 μg/kg,C 组注射0.4 μg/kg。出手术室时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三组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②比较三组血液流变学:使用科曼急救转运C30 多参数监护仪检测麻醉诱导前(T0)、停麻药后即刻(T1)、停药后10 min(T2)、停药后60 min(T3)时间段的HR、MAP;③比较三组镇静Ramsay 评分(6 分表示嗜睡,5 分表示对呼唤反应迟钝、入睡状态,4 分表示对呼唤反应敏捷;3 分表示对指令有反应,2 分表示安静合作、配合,1 分表示烦躁不安、清醒),疼痛VAS 评分(7~10 分表示疼痛难忍、有强烈疼痛感,4~6 分表述尚可耐受、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1~3 分表示能忍受疼痛,轻微疼痛,0 分表示无明显疼痛);④比较三组各时间段躁动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F交互、F时点、F组间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事后两两比较选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或广义方程分析。以P<0.05 表示数据存在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三组麻醉效果比较

A 组、B 组呼唤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短于C 组(P<0.05),而A 组和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麻醉效果比较[(±s),min]

表1 三组麻醉效果比较[(±s),min]

组别 例数 呼唤睁眼时间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拔管时间A 组 54 6.38±0.12 3.65±0.45 8.65±1.27 B 组 54 6.49±0.35 3.49±0.31 8.79±1.33 C 组 54 11.55±0.27 6.86±1.14 15.57±2.45 F 值 6736.436 366.374 270.090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三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三组T0 时间段HR、MAP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和A 组T1、T2、T3时间段HR、MAP 稳定情况优于C 组(P<0.05),而A 组和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表2 三组血液流变学比较(±s)

注: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

指标 组别 n T0 T1 T2 T3 HR(次/min)A 组 54 85.65±3.23 80.12±4.46 78.65±4.45 85.33±3.66 B 组 54 85.32±3.15 80.45±4.52 78.13±2.11 85.65±2.33 C 组 54 85.49±3.49 82.33±4.39 72.28±2.39 83.41±2.49 F 值 - F交互=2454.652;F组间=32.145;F时点=167.859 P 值 - F交互<0.001;F组间<0.001;F时点<0.001 A 组 54 88.35±2.39 85.62±3.49 80.31±2.74 86.46±3.65 B 组 54 88.42±2.42 85.35±2.14 80.12±1.13 86.21±2.28 C 组 54 88.57±3.68 80.44±2.54 72.54±1.28 84.59±2.33 F 值 - F交互=2685.364;F组间=25.441;F时点=154.254 P 值 - F交互<0.001;F组间<0.001;F时点<0.001 MAP(mmHg)

2.3 三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

三组T0 时间段Ramsay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和C 组T1、T2、T3 时间段Ramsay 评分、VAS 评分改善稳定情况优于A 组(P<0.05),B 组和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s),分]

表3 三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s),分]

注:Ramsay 为镇静评分,VAS 为疼痛评分

指标 组别 n T0 T1 T2 T3 Ramsay 评分A 组 54 5.46±0.12 4.78±0.36 1.12±0.15 1.39±0.22 B 组 54 5.59±0.38 3.26±0.12 2.49±0.11 2.61±0.19 C 组 54 5.64±0.44 3.49±0.36 2.58±0.33 2.37±0.28 t 值 - F交互=1412.524;F组间=20.123;F时点=115.856 P 值 - F交互<0.001;F组间<0.001;F时点<0.001 VAS 评分A 组 54 2.31±0.33 3.68±0.14 4.86±0.22 4.13±0.25 B 组 54 2.59±0.41 2.45±0.45 2.13±0.28 2.01±0.04 C 组 54 2.49±0.37 2.68±0.33 2.37±0.17 2.27±0.13 t 值 - F交互=824.335;F组间=32.235;F时点=78.514 P 值 - F交互<0.001;F组间<0.001;F时点<0.001

2.4 三组躁动发生率比较

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组别方面,Waldχ2=4.895,P=0.031,OR=e1.876=5.099,95%置信区间为(e2.623,e1.128)=(-6.067,-0.457),提示B 组、C 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 h、术后48h 的躁动率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方面,Waldχ2=10.473,P=0.001,提示不同时点下患者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表4 三组各时间段躁动发生率比较[n(%)]

表5 三组躁动发生率广义方程参数估计值

3 讨论

3.1 麻醉效果与血液流变学分析

本研究中A 组、B 组呼唤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短于C 组(P<0.05),HR、MAP 改善稳定情况也优于C 组(P<0.05),而A 组、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高剂量舒芬太尼容易导致患者呼唤睁眼、自主呼吸恢复、

拔管时间延长,同时对手术应激导致的激素水分变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大,考虑原因可能是因为高剂量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比较久,加重了对呼吸抑制的影响,导致心率、血压不稳定[6]。

3.2 镇静、镇痛效果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和C 组Ramsay 评分、VAS 评分改善稳定情况优于A 组(P<0.05),B 组、C 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 躁动率均低于A 组(P<0.05),提示A 组镇静、镇痛效果不足,且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考虑原因主要为A 组剂量值为0.1 μg/kg,无法获得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进而导致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7],需要加强剂量,而B 组和C 组剂量具有较强镇静、镇痛作用,术后躁动发生率较低。

3.3 剂量选择分析

由分析研究结果可知,A 组无法获得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术后躁动率较高,而C 组术后呼唤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更长,可见B 组的效果显著。因此,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时推荐使用0.2 μg/kg剂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预防心血管反应,维持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显著镇静、镇痛作用,并降低术后躁动率。

猜你喜欢

躁动组间芬太尼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