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行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教学课堂中的实践

2022-07-11谢朝阳杨维青蔡静怡林满华余路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素质教学模式

谢朝阳 杨维青 蔡静怡 林满华 余路新

[摘要]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行,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中心环节。本文以医学检验专业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教学为例,从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到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具有医学特色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行的教学模式,如案例开篇,激发兴趣和思考;问题导向,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形象比喻,巧传中华经典;精准检验,彰显专业价值;榜样在先,育仁心仁术;知识点留白,激发学习驱动力。本次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本次课堂教学是能力培养、素质塑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达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价值引领同行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课堂思政;医学教育;教学模式;能力;素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6.11;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1-0087-04

习近平总书记向高等教育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1-2]。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要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教師是落实的“主力军”,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战场”[3]。如何通过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评价等,将思想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做到专业知识获得与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并行[4],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血液学的基本理论和检验的基本技能,为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用药、预后判断等提供依据。本文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一节为例,秉承寓素质塑造、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的育人理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探索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并行的教学模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5-6]。

1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行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施

1.1案例开篇,激发兴趣和思考

好的开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心理,进而更加关注课堂活动[7]。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学情及教学内容以临床真实案例导入教学。案例如下:患者乏力,上肢可见几个大块瘀斑;外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白细胞散点图异常,触发复检规则涂片发现一类异常细胞:易见双叶核,胞质充满紫红色颗粒及多条Auer小体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D-二聚体均异常,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结合案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主要检验指标特点,引入本次课堂的授课内容。学生带着问题,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同时逐步养成临床思维。

提问学生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出血症状,检验结果中白细胞数量及形态异常、凝血指标异常。综合分析患者最可能患哪方面的疾病?通过临床案例模拟医院场景,使学生有“我是医生,我要对患者负责任”的使命感,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

1.2问题导向,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由教师直接讲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为依据的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重构知识点的模式,可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学习专业知识[8-10]。从案例引出APL突出的临床特点是出血症状明显,常并发弥散性血管内溶血,甚至颅内出血,是常见致死原因。提问该病出血的可能原因?引入APL血液学主要特点,其中APL血小板常减低是患者出血的原因,但是否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原因呢?结合APL血象图片辨认异常早幼粒细胞胞质中多含有丰富的颗粒增多,而这些颗粒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该病出血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凝血机制紊乱导致。从临床特点及血液学特点知该病来势汹汹,如不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可能延误患者的诊疗而危及生命。与学生互动回忆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所学的“危急值”报告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及时报告本病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学生在参与教师课堂教学中,不仅获知了专业知识,还通过纵向和横向知识综合分析提升了临床思维能力。潜移默化中也让学生产生专业认同感及敬佑生命的职业担当。

1.3形象比喻,巧传中华经典

APL细胞形态主要特征之一是胞核形常为双叶核,形似肾形或蝴蝶。但血细胞形态学非常抽象,若教师只作理论性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并且觉得枯燥无味。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学可使深奥难懂的概念、知识变得直观化、通俗易懂,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1]。为帮助学生直观认知此双叶核特点,课前播放中华民族经典《梁祝》故事主题曲“化蝶”古筝音乐,此时再附上带蝴蝶图片的梁祝化蝶歌谱图。既可让学生对细胞特点印象深刻,又润物无声地传播中华古典文化。

1.4精准检验,彰显专业价值

讲述APL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学检验特点时,提及多数APL患者预后良好得益于APL的靶向治疗药物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ATRA靶向治疗APL并非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是通过诱导APL的异常早幼粒“改邪归正”,回归到正常细胞增殖分化途径而治愈疾病。问题和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点亮自主学习的热情[12-13]。设置问题:该型急性白血病哪些患者应用此靶向药物疗效好?需要什么条件?在学生探究思维中讲解ATRA治疗APL的机制与染色体t(15;17)异常及形成的融合基因PML-RARα有关。学生自然想到只有进行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检验,才能帮助临床合理使用靶向药物、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从知识传递中学生已深刻体会到检验技术既可帮助诊断疾病,还在预后判断、指导临床用药及疗效监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主脉络循序渐进、层层设问深入分析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已厚植于心。

1.5榜样在先,育仁心仁术

ATRA药物靶向治疗APL的发现者是我国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20世纪70年代末,王教授带领团队历经8年多的潜心研究和实践,证明了ATRA可通过诱导分化治疗APL,使该病的完全缓解率提高达83%~90%。论文《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发表于权威杂志Blood上,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极大关注。但他并未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带领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ATRA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APL,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使该病成为第一种可治愈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4-15]。该方案也是目前国际上治疗APL的首选方案,也称“上海方案”。1994年,王教授因在白血病治疗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2012年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将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授予王教授团队[15]。此外,王教授为了让更多APL患者受益,放弃了申请专利、获取利益的机会。

此案例体现了我国科学家在国际血液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弘扬了科学家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表现了医者仁心仁术的风范,是我们医学生的榜样。

1.6知识点留白,激发自主学习的驱动力

少数APL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及融合基因形成或基因突变,其预后及治疗方案则可能完全不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未知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适当地实施“知识点留白”[16-17]。本次教学课后在线上平台布置思考作业:是不是所有的APL患者都适合ATRA治疗方案治疗呢?让学生将作业上传至线上平台,教师及时审阅。并就存在问题与学生互动,实现“个性化”教与学。

2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行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解本次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学团队利用问卷星平台面向202名学生开展了课堂评价问卷调查,调查采取不记名、自愿参与的方式。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案例开篇和问题导向对知识掌握的满意度;精准检验对临床疾病诊疗重要价值的认知度;王振义教授与靶向治疗药物故事受到的启发等。共收到177份答卷,调查问卷结果见表1~3,评价为满意以上占比≥90%为良好阈值。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案例引入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互动教学、临床思维训练的层层剖析、专业价值、细胞形态难点讲解、教与学等方面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均为良好,责任担当和医学人文素养等未达良好。

学生完成线上平台课后思考题和教师与学生互动情况顯示,多数学生除了获得APL少数遗传学异常知识外,还查阅了APL诊断前沿相关知识,明了基因测序检测突变基因对APL诊疗的临床意义。表明知识点留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

督导听课评价本次课堂以案例和问题展开教学,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教学中融入若干思政元素,恰当自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学习医学先辈用于挑战困难、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仁心仁术的医者风范。

3结语

本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专业知识重构,通过细心梳理和精心设计,始终围绕专业知识学习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专业认同、医学人文价值塑造、科学精神及家国情怀并重前行的教育理念,获得学生和督导老师的一致好评。教学效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更有温度、力度和深度,是一次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行的成功尝试。

而问卷调查中责任担当、医学人文素养及弘扬家国情怀等未达满意效果,也给教师留下了反思、学习的空间。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深入探索、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以凸显案例价值观渲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价值共鸣,助力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行的教学模式,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寅生.习近平关于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论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0(19):10-11.

[2]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128-13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12-09(01).

[5]李学伟.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1):1-10.

[6]孙瑞利,王凡平,谷川莎,等.实验诊断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及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1):83-86.

[7]桂兵.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21(3):100-101,85.

[8]韩文霞,孙静,耿潇潇,等.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0):158-160,167.

[9]王博,黄永红,孙宇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41(6):49-53.

[10]周海侠.应用PBL教学法促进血液内科临床教学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4):195-196.

[11]覃方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物理形象化教学[J].大学物理,2021,40(4):50-52,59.

[12]刘春媛.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2020(47):63-64.

[13]王海梅,吴晓蓓,吴益飞,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2(3):12-15.

[14]闻朝君,陈赛娟.医学的导师,人生的楷模——王振义及其血液学研究[J].自然杂志,2011,33(6):368-370.

[15]陈挥.诱导分化,开创先河一王振义院士访谈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9):1111-1116.

[16]蔡忠良·提升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1(33):69-73.

[17]谭舒.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进——基于“价值最小单元”的探索.教师教育学报,2021,8(5):62-69.

(收稿日期:2021-12-21)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素质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