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戒毒场所内药物滥用新型合成毒品人员回顾性调查研究

2022-07-10张立丽赵丽丽吉林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吉林长春0000吉林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吉林长春0000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长春0000

吉林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戒毒场所毒品

曲 毅,赵 博,张立丽,赵丽丽 (.吉林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吉林 长春 0000;.吉林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吉林 长春 0000;.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0000)

药物滥用在我国俗称“吸毒”。为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教育戒治工作的意见》,及时了解、掌握药物滥用的新形势、新特点,认清当前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形势和社会危害,更好地为监管部门正确制定预防、打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吉林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与吉林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联合开展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调查研究工作。

该项目拟分析吉林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社会构成、年龄结构、吸食种类、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进行戒毒医疗和心理矫治,对于场所内有效开展管理教育和医疗戒治工作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和普适意义,并为监管部门的决策支持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主要为吉林省所有地区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收戒人员,被调查者涵盖场所一年内登记在册的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药物滥用人群。场所内在册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共收集报告2 235例,其中有141例信息不全,未能达到本课题设计要求,作为无效问卷处理,故有效报告2 094例。监测报告2 094例药物滥用者调查数据作为本项目的统计分析样本(简称监测样本),从监测调查所涵盖的机构、地区、监测对象来看,监测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2研究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形成数据库,核查清理后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从人口学、认知和行为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社会人口学特征:监测样本2 094例,其中男1 786例(85.3%),女308例(14.7%),男女性别比约为5.8∶1。男性药物滥用者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占比75.3%,其中25岁以下年龄占33.1%;初中文化程度1 211人(57.8%)占比最高,小学文化程度366人(17.5%);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304(14.5%);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已婚分居)滥用者占69.5%,有配偶(已婚、未婚同居)30.5%;无业1249(59.6%),个体经营者413(19.7%),企/事业职工132(6.3%),其中监测到10例公务员滥用药物的监测报告,此现象值得关注。

2.2滥用品种分析:监测样本2 094人,被调查者共有2 145例次包含多药滥用的情况。甲基苯丙胺/冰毒的滥用报告合计2 073例次,占全部滥用报告的99.0%,其次是麻谷丸(冰毒片),合计33例次,占全部监测报告的1.6%。

2.3药物滥用史

2.3.1滥用者年龄情况: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中位数是35岁,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6岁。初次滥用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占比为75.3%,可见滥用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年轻人群滥用新型合成毒品值得关注。另外,女性占比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21岁~25岁,25岁以下占比达一半以上。提示女性滥用者居多且滥用新型合成毒品人群低龄化倾向较为明显。

2.3.2滥用药物年限分布:结果显示,药物滥用者滥用药物年限在6~10年的报告合计491例,约占全部监测报告的23.4%占比最高;其次滥用2~3年滥用比例为21.2%排第二位,滥用年限少于、等于半年的合计仅有11例,占比约为0.5%。提示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群呈现长期滥用药物特点,且大多滥用者滥用药物时间超过1年。

2.3.3滥用者脱毒情况:结果显示,首次脱毒的滥用者合计1 076例,占比约为51.4%,提示滥用者有过多次脱毒经历,呈现较为严重的“复吸”状况。既往有过脱毒经历的滥用者以2次居多,占有脱毒经历滥用者的近57.3%,应进一步加强滥用者“复吸”情况的监测,增加对“复吸”滥用者的调查,主要研究复吸人员再次滥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原因。药物滥用者既往脱毒次数情况详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既往脱毒情况

2.4药物滥用行为特征

2.4.1滥用药物主要原因: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原因比较复杂,心理原因占第一位,如满足好奇978例(46.7%);空虚无聊,为消遣,共737例(35.2%);追求欢快、刺激577例(27.6%)。所以心理因素是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的主要原因。此外,吸毒环境、家人、同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滥用原因。药物滥用原因为“认为时尚”有205例(9.8%),认为“增强性功能”有102例(4.9%)。说明此类人群的吸毒原因既有个体心理因素,亦有社会环境对吸毒错误认知等因素,提示进一步在全社会加强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净化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另外,在滥用者既往脱毒经历分析部分看,大多数滥用者都有多次脱毒经历,结合滥用原因分析看,滥用药物以缓解戒毒症状和代替其他毒品的监测报告合计仅有13例,因此,生理因素并非滥用者的主要滥用药物原因。

2.4.2获得途径:结果显示:①4种新型合成毒品获得途径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同伴、娱乐场所两个方面。②通过电话信息和亲友渠道获取新型合成毒品的报告有171例占监测样本的8.2%,由此可以推测新型合成毒品的滥用,可能存在聚众滥用的行为特点,并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之中。③另外,网络购得流通领域获取新型合成毒品的报告虽少,却也提示在互联网发展迅速及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当下,毒品的流通渠道也在钻监管的空子。④个体诊所和零售药店这两个获得渠道支持了一个观点,有些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利用处方药、非处方药滥用从而达到缓解无法得到毒品取而代之解除戒断症状的作用。同时也提示在继续加大科学、合理、安全用药的宣传教育同时,应继续加强对药品非法交易的管控措施,加强对零售药店和个体诊所的监管力度,防止流弊事件的发生。

2.4.3滥用药物场所:结果显示,滥用药物场所主要是居家住所共991例,占监测样本的47.3%,其次是宾馆497例,占监测样本23.7%,除以上两处场所外部分吸食新型合成毒品者在“无固定地点”“朋友处”“暂住地/出租屋”等地吸毒,反映了目前吸毒人员多场所、更隐蔽的吸毒特点,提示应加强对包括娱乐场所、宾馆和流动人口聚集的暂住地、租住房及城乡结合部在内等特殊场所、地区的检查和管理。

2.4.4主要滥用药物方式:结果显示,滥用药物方式以烟枪吸(溜冰)为主,合计1 374例,占比约为65.6%,这可能与主要滥用新型合成毒品有关。以注射方式滥用药物的报告共计10例,其中有1例有共用注射器的行为,占比较低。

2.5相关疾病检查:监测数据显示,艾滋病病毒检查阳性共有6例,占比约为0.3%,这些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的几率很高,值得各级药物滥用监测人员关注。

3 讨论

2001年1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的通知》,通知确定了药物滥用监测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职能之一。在公安部、司法部、卫计委对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给予充分的政策保证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稳步推进。此研究基于政策支持开展,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1药物滥用人群特点:通过对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群进行监测,吉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3.1.1应加强青少年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从群体社会人口学特征看,吸毒者以青壮年,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和无业者为主,但不排除正在向高中及高中以上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其他社会阶层蔓延的可能。这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滥用药物的情况不容忽视,还应继续加强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防控和治理。

3.1.2女性滥用者低龄化趋势明显:针对女性滥用者的数据分析提示,女性吸食新型合成毒品者以年轻者为主,滥用新型合成毒品人群低龄化倾向较为明显。家庭环境及婚姻状况对女性滥用者影响很大。

3.1.3滥用人群从业情况呈现新特点:监测数据显示,企/事业职工(工人)和公务员两个职业呈现滥用趋势。此类人群工作相对稳定,收入也相比稳定,普遍学历不高,受各种因素影响滥用药物。应当针对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建立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的禁毒工作机制,加强对一线工人和职工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公务员滥用药物不仅影响政府机关的形象,同时还反映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建议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吸食毒品和滥用药物的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应当由禁毒部门提出,各厅局配合,开展针对机关的合理用药宣传,彻底杜绝机关滥用药物的行为。与往年分析情况相比,个体经营者滥用药物比例居高不下,建议禁毒部门与工商行政部门建立企业经营诚信制度,将吸食毒品情况纳入企业征信系统,以有效遏制个体经营者的滥用行为。

3.1.4新型合成毒品“复吸”特征明显:结果显示,既往有脱毒经历的滥用者合计1 018例,占全部滥用者的48.6%,综合分析其滥用药物的原因看,以缓解戒毒症状和代替其他毒品的监测报告合计仅有13例,因此,生理因素并非滥用者的主要滥用药物原因,这就给禁毒戒毒部门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应进一步加强滥用者“复吸”情况的监测,增加对“复吸”滥用者的调查,主要研究复吸人员再次滥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原因。如何能够破解滥用人群对毒品和精神药物的心理依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滥用者“复吸”的现象。

3.1.5新型合成毒品获得途径更加隐蔽:从分析结果看,“同伴提供”依然是新型合成毒品的主要获取来源,随着对娱乐场所的规范管理,通过娱乐场所获取新型合成毒品的报告共计195例,占比不高,应继续加强禁毒责任意识教育还应当常态化。通过电话信息和亲友渠道获取新型合成毒品的特点呈现上升趋势,监测数据显示,电话信息和亲友渠道获取新型合成毒品的报告有171例,约占全部监测报告的8.2%,是新型合成毒品的来源渠道,由此可以推测新型合成毒品的滥用,可能存在聚众滥用的行为特点,并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之中。另外,网络购得获取新型合成毒品的报告虽少,却也提示在互联网发展迅速及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当下,也要加强对网络销售药品的监管,这是监管工作的新课题。

3.1.6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场所趋于封闭:通过分析发现,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由此前的娱乐场所吸食转向更加隐秘封闭的场所,如居家住所、出租屋、宾馆等,此类滥用行为的改变凸显出滥用者逃避打击的心理,这也对禁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日常户籍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房屋租赁管理来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建议禁毒工作还应当深入街道、深入社区,形成全民共建的良好局面。

3.1.7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潜在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分析数据显示,滥用人群中有6例艾滋病病毒阳性感染者,这些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的概率很高,是社会上潜在的易感人群,目前艾滋病毒筛查已作为必检项目,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安全隐患。

3.2日常护理、心理矫治及科研工作

3.2.1针对吸毒人员的特殊性制定完善的护理常规及监护要点: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实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心瘾”,以便更好配合治疗,早日脱瘾。

3.2.2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制定医务人员进修培训计划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当地医联体、专科医联盟和相关医院疾控部门进修学习。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等培训,提升戒毒场所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艾滋病、肺结核筛查,配合药监、疾控等工作,完善场所传染病网报系统,规范其治疗及管理。

3.2.3设置专业心理治疗室、配备专门心理治疗师对吸毒患者进行治疗:国内相关研究指出[2-4],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身体心肺功能差、力量素质差、平衡素质中等、柔韧素质和反应能力差;他们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低落、抑郁、消极、不稳定和意志行为差;他们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人格外向、情绪稳定性差及应激反应大,具有攻击性。因此建议设置专业心理治疗室,配备专门心理治疗师对吸毒患者进行治疗,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降低复吸率。

3.2.4重视科研工作,并提供科研平台,积极推动禁毒医学研究:应积极开展戒毒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完善场所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多种形式思想教育活动和心理疏导,通过完善日常医疗护理、心理矫治及禁毒科研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吸食毒品造成的社会安全隐患。

3.3对策与建议

3.3.1将戒毒场所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有关要求,戒毒场所医疗机构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立医院牵头组建的医联体,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服务衔接为纽带进行合作。利用社会公立医院技术辐射带头作用,通过技术帮扶、业务指导、教学查房、远程医疗和对口支援等多种手段,提升戒毒所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3.3.2采取多种方式着力解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务人员匮乏问题:着力解决戒毒场所医务人员配置不均衡问题,采取“考、调、聘、联、转”(考:公务员招考;调:事业单位调;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社会医务人员;联:医联体医院对口支援;转:全科医师、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等方式充实场所医疗力量。戒毒场所要积极与社会医疗机构合作、协调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对口支援、购买社会医疗机构服务等方式,全面提升戒毒场所内戒毒治疗能力和医疗工作规范化水平。

3.3.3利用“互联网+”提升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服务水平工作力度: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医疗协作网,完善远程医疗基础设施设备,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以医学影像、心电图和医学检验专业诊断为重点,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服务,让“互联网+戒毒医疗”发挥作用,通过上级医院向戒毒场所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教学、培训,着力解决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对疑难病症的诊断困难问题,方便戒毒人员在戒毒场所内获得及时、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戒毒人员外出就诊面临的安全风险。

3.3.4积极与社会公立医院建立就诊绿色通道:采取就近原则,完善戒毒场所与社会公立医院绿色通道建设,简化就医流程,探索戒毒场所与合作医院共建“戒毒人员专用病房”,完善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确保患病戒毒人员在住院期间既能获得妥善治疗,又能得到全方位管控。

3.3.5将戒毒人员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受害者,同时也是患者。作为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应该与普通公民一样,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权利。做好这部分人员的医疗戒治、医疗救助与社会保障工作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是戒毒人员健康权利的保障,同时也是减少毒品社会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猜你喜欢

戒毒场所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火烧毒品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