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云南蔬菜全产业链培育的路径研究

2022-07-10董晓波毛昭庆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产业链云南蔬菜

李 梁,董晓波,毛昭庆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昆明 650205)

0 引言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品种资源,已经成为中国蔬菜产业的重要支柱。随着蔬菜被列入云南绿色食品牌8个优势产业之一,云南蔬菜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2019年云南蔬菜产值645.20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了29.88%,可见蔬菜产业在云南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加快云南蔬菜全产业链培育,能够促进云南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继续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实现农民增收。全产业链的概念最早由中国学者提出,宁高宁[1]提出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从产品培育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赵琼[2]从对中粮屯河公司发展模式的研究中提出了全产业链的概念;张晓林[3]研究提出全产业链是化解困扰中国农业生产、流通与市场之间矛盾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资本化运作的重要模式;卢凤君等[4]认为通过实现产业链条的最大利益及价值分配可提升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层级,构成新的产业链结构,不仅能实现产品和品牌化创新的价值,更关键的是能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延伸;寇光涛[5]研究得出了包括链网式、链条式、链族式等在内的链型主导全产业链增值模式;付豪等[6]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的产业链治理机理。本研究基于全产业链的视角对云南蔬菜产业进行分析,找出全产业链视角下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运用前人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将产业内、外部融合的观点以及农业具备多功能特性等理论运用到全产业链培育中并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提出全产业链横纵向延伸和打造产业集群来优化和带动蔬菜全产业链,以期将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推向更高、更优的层级,并助力全省乡村振兴。

1 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云南蔬菜品种与产业布局

云南省栽培的蔬菜超过200种,分属45科,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品种有16科45类。凭借“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气候优势可种植夏秋反季节蔬菜、常年蔬菜、热区冬春早菜,已形成了包括滇西北及昭通市、文山州等州市在内的夏秋反季节蔬菜优势产业区,滇中、滇东在内的常年蔬菜优势产业区,滇西、滇西南热区冬春早菜优势产业区[7]。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玉溪市、楚雄州等州(市)排名全省前5位,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65%以上。通海县已成为云南省最大蔬菜生产基地县,另外元谋县、陆良县、砚山县等县也都是蔬菜产业大县。

1.2 云南蔬菜产业生产规模情况

从种植面积上看,2010—2019年,云南蔬菜种植面积从67.13万hm2增长到116.5万hm2,增长了49.37万hm2,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3年增长幅度最大,较上年增长了12.07%(详见图1);从产量上看,10年间云南蔬菜产量从1255.03万t增长到2304.13万t,增长了1049.11万t,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13年增长幅度最大,较上年增长了10.38%(详见图2);从单产上看,2010—2013年云南蔬菜单产整体出现走低趋势,从2014年以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详见图3)。

图1 2010—2019年云南蔬菜种植面积情况

图2 2010—2019年云南蔬菜产量情况

图3 2010—2019年云南蔬菜单产情况

1.3 云南蔬菜产业加工现状

云南省现有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95家,2019年实现产值152.98亿元。主要分布在楚雄州、玉溪市、保山市、红河州等州市,主要产品为腌制蔬菜、干制蔬菜、速冻蔬菜、罐藏蔬菜,还有少量的蔬菜汁和其他蔬菜制品。云南腌制蔬菜主要是泡菜、酸菜等6个品种,有“富源酸菜”、“咪彩”等13个品牌;干制蔬菜主要产品有干制野生菌、干制辣椒等11种,“野生菌”、“拉祜人家”等5个品牌;速冻蔬菜包括速冻玉米、速冻豆类、速冻菌类等,形成了“云珍”、“雷特”等品牌;蔬菜罐藏主要产品包括菌类罐藏食品和一系列辣椒产品,品牌有“云之南”、“山里香”等;蔬菜汁及其他蔬菜制品目前较少,仅有“宏达”牌胡萝卜汁及玉溪的冬瓜蜜饯等少数品种[8]。

1.4 云南蔬菜产业流通现状

作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的优势特色出口农产品,“云菜”发展态势良好。

运用“南菜北运”现代农产品流通的综合试点建设工程,实现产销信息的快速对接,并配套建设蔬菜冷链运输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云菜进京”、“云菜入沪”、“云菜入粤”、“云菜入疆”、“云菜出海”、“云菜供港”等销售路线,销往国内150多个大中城市及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云南蔬菜实现产值645.2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38.77%,累计出口量达31.6万t,较上一年增长20.60%;出口额达101.3亿元,较上一年上涨10.2%[7]。

2 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云南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水平偏低

云南蔬菜产业虽然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云南经济整体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一些脱贫地区,尤其是脱贫的原深度贫困地区,虽然农业基础设施在脱贫攻坚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较之发达、次发达省区依然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同时,一些地区的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靠规模换产量”的粗放型发展思想。根据单产优势指数测算(表1)可以看出,10年来云南省蔬菜单产优势有小幅度提升,但单产优势指数均在1以下,在蔬菜单产上为比较劣势。与传统蔬菜种植大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等相比均存在明显差距,尤其与单产优势指数最高的河北相比差距较大,仅略高于同处西南地区的贵州省。可见,目前云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水平仍然偏低。

表1 2010—2019年云南省与其他省区蔬菜单产优势指数

具体测算方法见公式(1)。

2.2 精深加工能力较弱

云南的蔬菜加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很难形成规范生产、标准分级、品牌销售的模式。2019年云南蔬菜几个主产县所在的城市,即通海县所在的玉溪市、元谋县所在的楚雄州、陆良县所在的曲靖市有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分别为24家、20家、8家,而山东寿光所在的潍坊市蔬菜加工企业达685家,由此可见,云南蔬菜加工与蔬菜强省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而且,现阶段云南蔬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深加工、精加产品较少,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增值能力有限,主要是腌制蔬菜、蔬菜罐藏、速冻蔬菜、干制蔬菜等,而蔬菜纸等产品目前还是空白[8]。

2.3 流通链条有待提质

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交通运输网络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相当部分地区的大宗物资主要通过公路运输方式,物流成本较高,农村货运物流依然不够活跃,专业农村物流网络规划建设不足。此外,云南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也较为薄弱,冷链龙头企业较少,现代化的信息、制冷、冷藏、仓储、运输等技术应用不广泛,冷藏车数量占货运汽车保有量的比例偏低,对蔬菜产品的流通保障能力不足,特别是生鲜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补齐[9]。以通海县为例,该县主要是采用公路汽车运输,运输方式单一。同时,该县现代化的冷链物流园区尚在建设,目前条件下,蔬菜产品流通经过分拣、包装、冷储保鲜、运输等环节后,流通成本投入大概超过1.5元/kg,在蔬菜销售价格低位期,流通成本甚至高过销售价格,这些成为通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

2.4 休闲农业作用的缺位

当下云南的休闲农业已如火如荼的开展,并且极具发展潜力,而蔬菜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却依然是空白。现阶段的蔬菜产业对于整个农业产业而言,还仅局限于作为一类农产品发挥其供给的作用,以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价值,还有与生俱来的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物、减少雨水地表径流等方面的生态价值[10]。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来看,其具备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所涵盖的文化寄托、科普宣传、艺术创意、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则被忽略,导致蔬菜产业在休闲农业中的缺位[11]。

2.5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缓慢

“云菜”品牌优势日渐形成,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却较为缓慢,《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中,云南仅有“罗平小黄姜”1个品牌,而蔬菜大省山东有“金乡大蒜”等7个品牌,河南有“温县铁棍山药”等4个品牌。截至2019年,云南蔬菜产业有昆明晨农绿色产品有限公司、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等12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但在销售产品时并未使用统一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各个企业还是用自己的品牌销售产品。例如,“通海蔬菜”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现有的企业品牌依然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蔬菜销售商标多、品牌杂而乱,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较强的地方公共品牌[12]。

2.6 产业链利益绑定机制不健全

目前,云南蔬菜产业链利益绑定多为农户与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之间,但全产业链条中产业链利益绑定机制未健全,农户与其他主体的利益目标不统一,这就造成了分配失衡、约束和保障失效,进而形成的利益联结关系较为松散[13]。以通海县为例,目前该县就存在着土地流转价格高、难度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占农业经营主体绝大部分的依然是传统小农户,而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润分享不够,与农户的期望值存在差距等问题。另一个蔬菜大县——砚山县也存在类似问题,首先,小农户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的生产不足50%,造成全县标准化技术普遍偏低,制约了蔬菜生产能力[14]。同时,虽然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有一些龙头企业发挥着带动作用,但总体上绝大部分还是松散型、半紧密型的经营方式,远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机制,当产品价格受市场和自然因素冲击时就需要农户来主要承担[15]。

3 国内外全产业链培育的典型案例

3.1 国外案例

3.1.1 美国案例 美国凭借高度发达的科技将智慧农业融入农业产业链中,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全新发展,加强农业市场竞争力。首先,推行产业链智能数据化,各环节均实现了智能数据化与服务精准化。数据库的建立,使得美国“智慧农业”及其产业链条的发展得到了良好科研资源的技术支撑。其次,大力发展信息化用于支撑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行数据资源共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密切农场主与市场之间的关联,实现产业链中各环节紧密衔接,起到了及时传递市场信息、打破信息壁垒等作用。第三,运用电子商务拓宽农业产业链市场,利用发达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优势服务农产品交易,并重点建设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传播,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16]。

3.1.2 丹麦案例 丹麦农业全产业链中呈现“三产”的高度融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并且有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关于农药化肥使用限制的严格要求、注重品牌发展的理念以及农民职业化水平建设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均衔接紧密,单一分散的家庭农场被农业合作化企业融入整个产业链条,使得农业产业链条得以延伸。个体农场主合作形成关系紧密的合作社,合作社再按照每个家庭农场生产方式、内容的差异对生产进行分工、分业,让每个家庭农场就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相应的农业生产,再由合作社设置的专门公司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及销售,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17]。

3.1.3 启示 从以上2个案例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全产业链构建是将产、供、加、销以及农、工、商有机结合在一起,各环节之间衔接紧密并有效促进相互之间的利益绑定,并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保障,实现全链条信息化及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农民组织化和职业化、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产品有机化和品牌化,达到延伸农业产业链链条及全产业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2 国内案例

3.2.1 河北枣产业案例 河北禾木丽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枣产业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从种业端开展培育良种和建立基因储备库进行产品研发,在标准化生产种植基地和智慧农业来推动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用现代化的设备来进行酸枣的深加工、精品化包装、品牌化营销,依靠先进的“物联网”和“互联网”平台,以代理商的方式运用信息化进行网络销售,实现带动农民增收、推动枣产业的现代化发展[18]。

3.2.2 吉林稻米产业案例 吉林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而出产优势稻米,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产业链上游的生产环节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种养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生产模式,采用科技手段预防病虫害生产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中游的加工环节,可衍生出大米、碎米、米糠、稻壳等4类产品,大米作为粮食,其他可用于生产小食品、加工用能源、建筑材料、稻壳灰、环保餐具、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饼干等。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因具有中粮集团、松粮集团等众多大、中型加工与物流企业,以及打造的众多全城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电商物流企业等,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运行。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金融、专业人才等的多重保障,多样化的自有品牌、产品品牌及地理品牌在逐步形成,实现“三产”的有机融合[19]。

3.3.3 启示 从国内的2个案例可以看出,国内一些全产业链发展的先进省、区全产业链的上游均采取重视研发、采取标准化、生态化、智慧化的生产模式来促进整个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中游加工环节由大众型加工企业采用先进设备精深加工多元化的产品,并运用品牌营销策略;下游的营销环节主要依靠电商平台和龙头物流企业。整个链条有科技、信息、金融、人才等进行支撑保障,推进“三产”融合。但国内大部分全产业链中,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联系依然不够紧密,并未形成有机的联合体,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多是因为市场需求,而农户的生产经营需要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和抵御市场及自然风险等方面的帮助。

4 加快云南蔬菜全产业链培育的对策

4.1 全产业链横纵向延伸发展优化蔬菜全产业链

包括蔬菜在内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应实现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有机统一。鉴于现阶段云南蔬菜产业主要体现为单纯的农产品供给,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相对薄弱,且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纵向上应向前延伸包括种子、药剂、肥料、农膜、土地、机械、劳动力等方面在内的蔬菜前端产业,向后延伸包括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线上线下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蔬菜后端产业,实现形成蔬菜产业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各环节间的紧密联系。横向上应积极拓展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推进蔬菜产业与文旅、创意、休闲、教育、康养、体验等的融合发展,形成新业态,赋予蔬菜产业更多、更新的属性,通过拓展现代蔬菜产业链,促进蔬菜与其他产业的横向交叉融合,逐步丰富其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的附加值,形成多功能性的蔬菜产业链条。通过横纵向延伸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向云南蔬菜产业链各环节渗透,提升云南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优化上,云南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要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合理配置,密切农户与合作社及企业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实现产业链各环节有机结合的最优化[20-21]。

4.2 运用“互联网+”支撑蔬菜全产业链

“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是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有机融合,也是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建立绿色农产品线上销售、供应链协同、防伪追溯等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旨在实现“互联网+”服务云南农业高质量的发展。同时,借鉴美国农业及河北枣产业发展的经验,云南蔬菜全产业链培育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蔬菜产业与现代技术逐步紧密结合,推进“互联网+蔬菜全产业链”的内在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对种业提升、农资保障、产品生产、科技支撑、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让各种资源能够跨界、跨域、跨时进行合理配置及优化调度,打造高效化、精细化、特色化、智慧化、标准化、品牌化、协同化的蔬菜全产业链,实现云南蔬菜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益及附加值的双提升[22-24]。

4.3 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引领蔬菜全产业链

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结合“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建设,通海县、元谋县、陆良县、砚山县等云南蔬菜产业强县、大县可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纳入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职能部门要给予补贴、税收、人才、技术、信息、农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不断优化当地蔬菜产业结构,推动从分散的小规模种植到标准化的统一种植,并建立健全职能机构对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及认证,颁发质保认证标签,形成统一的质保标签及认证营销体系,保证蔬菜产品的品质,全面提升蔬菜产品的竞争能力,使其占据竞争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竞争优势,实现蔬菜产品的特色化与品牌化[25]。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好监管作用,制定合理、健全完善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及使用流程,保护、管理好区域公用品牌。再者,要运用第三方平台等新媒体和自媒体等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传播及扩散,不断覆盖更多消费群体,以区域公用品牌化引领云南蔬菜全产业链发展[26]。

4.4 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效增值带动蔬菜全产业链[5]

创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有效增值模式是实现云南蔬菜全产业链增值的重要导向,也是强化蔬菜产业链利益绑定机制的重要措施。

蔬菜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是生产种植,上游环节的增值主要是靠规模增值和服务增值。成立蔬菜合作社,由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相应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理、适度的设计合作社生产规模及优化安排种植结构,并在收获时节进行收购。这样主要是为了避免盲目扩张或缩减生产规模,从而保障农户利益和防控市场风险;合作社在龙头企业的帮助下组织农户在充分学习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程、标准进行优化生产及田间管理;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农业保险、农业机械、种植技术等方面向合作社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形成“合作社+龙头企业+现代服务业”的组织形式。

蔬菜产业链中游环节主要是仓储、物流、加工等,中游环节的增值主要是产品增值、服务增值和平台增值等。构建现代蔬菜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向产业链上的蔬菜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咨询、人才资源、产品代加工及销售等外包服务;构建蔬菜企业仓储、物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区域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及合理配置。形成“龙头企业+外包服务业+中小企业集群”的组织形式。

蔬菜产业链下游环节主要是营销环节,下游环节增值主要是服务增值、品牌增值以及规模增值等。云南蔬菜产业可参照东北稻米产业联盟的模式,由实力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依托构政府、协会、社会化服务机构等设立“云菜产业联盟”,将产业链下游经销商有效联合起来,向各经销商提供市场信息、产业政策、融资渠道及广告宣传等服务。联盟内部的成员单位也可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共同强化云南蔬菜品牌的聚合能力。形成“经销商+‘云菜产业联盟’+消费者”的组织形式。

4.5 打造产业集群带动蔬菜全产业链

农业产业集群的打造势必要依托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来推动,同样,全产业链的构建也需要农业产业集群的带动才能够发展壮大。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27]。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建设于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为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准确把握蔬菜产业发展的趋势,坚持全新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全产业链打造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以此来推进蔬菜产业向特色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集群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从而激发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其次,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云南发展蔬菜产业的金融支撑体系,创新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出台更多能满足不同蔬菜企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创造良好的金融支撑环境;最后,要积极发展集群地冷链物流业,进行冷链物流业标准化建设,并参照山东及广东的经验建设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流通环节中的冷链物流功能,补齐“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畅通蔬菜产品流通渠道[28-30]。

猜你喜欢

产业链云南蔬菜
云南图片库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蔬菜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云南山娃」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