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博物馆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

2022-07-08鲁迅美术学院

天工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故宫文创

杨 楠 鲁迅美术学院

一、现代社会需求下陶瓷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对“幸福感”追求的与日俱增,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文创产品在满足正常产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更加追求文化含义的表达、创意与美观。陶瓷是文创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品类,热稳定性、光学性等特点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不可或缺。目前陶瓷文创产品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由于陶瓷产品本身兼具实用性、功能性与艺术性,使其市场、技术、创意都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陶瓷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实用类器皿、工艺摆件等不断丰富着陶瓷类的消费市场。景德镇已经成为国际陶瓷文化的交流中心,真正做到了将地区旅游与文创开发相结合,不仅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陶瓷文创事业的发展。但由于陶瓷材料丰富、价格低等,产品层出不穷,导致行业存在“基数大、质量差、价格低”等问题,使得这一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陶瓷文创产品中最普遍的一类是“IP搬运工”,即将具有文化含义的平面图形简单地平移到产品上。这类产品创新性差,无法摆脱传统旅游纪念品的通病,过于追求独树一帜,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关注,不能融入大众市场。目前市场上的陶瓷文创产品虽然种类多、数量大,但在广阔的市场中还存在很大的弊端与局限,这也是未来陶瓷文创产品设计需要突破的地方。

二、陶瓷类文创产品与博物馆文化的结合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文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博创意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得到挖掘,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多地体现生活气息。

文创产品区别于传统产品,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融入文化内涵,并且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博物馆作为文创文化表达最好的平台,市场前景越发明朗。在大的市场趋势下,产品设计方向以及宣传模式也尤为重要。

(一)现有博物馆陶瓷文创产品分析

1.故宫——“来自故宫的礼物”

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较为成熟的以故宫博物院为首,并设有专门的网络售卖专卖店。故宫文创最初是希望沉睡几百年的文物活起来,让大众喜欢上它们,最终打造出属于故宫的文创品牌,让故宫文物更贴合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首先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东西是怎么美好。苑洪琪说过,“让青少年从小就感受到我们的文化之美,不只是一种审美教育,更能增添平视世界的底气”。现有的故宫文创设计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将文物的纹样、形状等与日用品结合;二是属于IP类创作,将带有故宫特点的形象与现代的审美融合;三是借鉴故宫色彩,提取故宫特有的红、绿、金等颜色进行彩妆等文创设计。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种类繁多,涉及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为陶瓷类产品设有单独的门类,以日用品及摆件为主。

故宫陶瓷文创产品最注重提取IP、创意设计、消费者使用体验和工艺传承工匠精神等,在许多陶瓷产品上也都有体现。以“玉兔线香陶瓷香插”为例(如图1),设计师提取明代白玉十二辰之卯兔为产品的IP形象。兔为月宫灵物,东坡先生云“中秋月明,则是秋必多兔”,玉兔形象被赋予诸多内涵,视为祥瑞。这件产品将传统吉祥形象加以创新,将使用功能与创意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现在的故宫仍在延续“开门办文创”的思路。对于故宫文创,创新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是历史与现代精神的结合。赋予文物灵魂,而灵魂需要附着于一个新的载体,而现代文创正充当着这个重要的角色。

2.大英博物馆——文物的“第二次生命”

大英博物馆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已经走在了各大博物馆的前列。该博物馆的管理者曾说过:“购买文创产品是顾客与博物馆亲密交流、了解文物故事的一种方式,也是顾客自身对故事的再创造。”作为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先行者,大英博物馆已经意识到在物质丰富和精神需求高的现代社会,文创的开发更能延续博物馆带给参观者的体验感与共情感,这是赋予文物在博物馆之外的“第二次生命”。

主要是指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在小麦田间形成一条生物链,用对小麦有益的生物抑制另一种对小麦有害的生物,进而保护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物防治的好处是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无污染。

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选取文化认同度高、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一系列衍生产品的开发,增加顾客更多的选择性;二是从单IP改变为双IP,将英国的城市特色与博物馆馆藏结合,带动整个城市产业链的发展;三是抓住合适的机遇提供相关的衍生产品。例如,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开发相关主题的产品,为文创产品不断注入新活力。将三点原则贯彻到大英博物馆的文创开发中,即使博物馆的馆藏不变,但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大众对大英博物馆始终保持新鲜感与期待。

大英博物馆选取文化认同度高的馆藏进行文创开发,以最著名的“盖亚·安德森猫”为例,这一馆藏属于大英博物馆的明星产品,博物馆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开发。例如,“盖亚·安德森猫”陶瓷杯(如图2),设计师将猫咪的形象卡通化,用简笔画的形式将猫咪的形象表达出来。将猫咪代表性的尾巴作为杯把,杯沿有耳朵凸起,其完美地将创意与实用结合在一起,并且保留了文物的辨识度。

图2 “盖亚·安德森猫”陶瓷杯

大英博物馆开发的“盖亚·安德森猫”风暴瓶(如图3),不仅与博物馆文化相关联,更是将创意与实用相结合。其全部材质为玻璃,透过玻璃观察天气,晴天时瓶内会变得清澈,多云时瓶内会有些许的填充物飘起,阴天时瓶内会变得浑浊,雪天时瓶内则会有结晶物。大英博物馆的创新性开发让文物也充满了温度。

图3 “盖亚·安德森猫”风暴瓶

大英博物馆文创品牌是将文化宣传与商业开发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赋予冷冰冰的馆藏“第二次生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平易近人。

(二)博物馆与陶瓷文创结合的市场发展方向

1.挖掘自身特点,发现IP价值

博物馆陶瓷文创比市场上的普通文创更富有文化底蕴,创意最需要侧重的是与文化的结合。文物与历史更能使消费者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文创是走进生活的文物,是通过文字、色彩、故事、形象等艺术表达形式将文物带到身边,文物所特有的韵味与意义是其他任何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将博物馆文创自身的优势放大,其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准确的市场定位,注重消费体验

文创是将几千年的文物与年轻人的生活结合到一起,消费者所需要的不是高大上的文物摆件,而是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生活的文化产品。消费体验是将消费者的使用感受放在首位,更注重美观与实用性。文创产品的开发一定要有清晰的人群定位,文创产品的设计也要符合大众消费者的审美。文创产品只有真正销售出去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成功的、经得住市场考验的产品。

三、博物馆陶瓷类文创设计思路的研究

陶瓷经过几千年的创新与发展,现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创意不能异想天开,而是要建立在符合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走进大众市场。

(一)对文物内涵的挖掘与创新

当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博物馆相结合时,如何将现代审美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到一起才是在设计产品时所需要考虑的重点。在进行陶瓷创作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文物的内涵,尊重文物原有的意义,保留其具有辨识度的特征。陶瓷文创产品只有真正地将文物的文化魅力表达出来,精准地输送文化特征,才能够实现文创的初衷——传播与弘扬中国文化,引起文化共鸣,激起观者对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二)注重产品的实用性

好的文创产品归根结底是要走进生活、融入大众,陶瓷虽然已经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在进行创作时也要考虑其限制性,材质是否和表现效果相匹配。现有的陶瓷文创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茶杯、碗碟等小的生活器皿,设计师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了陶瓷装饰品、首饰等领域。陶瓷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材料特性。例如,设计生活类等文创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美观性、实用性,也要考虑抗摔、便携、耐用等方面。陶瓷产品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念,将消费者的实用感受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三)产品摆脱象征符号和视觉元素

现有的博物馆陶瓷文创产品大多是对文物的外观及花纹进行提取,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往往不能传达出文物真正的内涵,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IP搬运工”。在陶瓷文创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美”的概念,将参照物及图形、图案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加工,既能够将传统文化韵味表现出来,又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赋予文创产品生动的灵魂,使其拥有独属于产品本身的气质。

博物馆陶瓷文创设计不仅仅是与文物的结合,更要关注其真正的文化内涵,要通过设计将几千年前的历史文物与现代大众的审美和时代特征融合到一起,让文物走进生活,激发人们的历史认同感,同时也带动陶瓷工艺的发展。博物馆与陶瓷文创结合时,既要保证文物内涵与产品的结合,又要充分体现陶瓷工艺的特色,还要考虑能否融入大众消费市场,这也是博物馆陶瓷文创未来发展最需要关注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故宫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房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雪中故宫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故宫
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
大英博物馆藏西夏文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