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媒体人才培养困境及解决途径

2022-07-08彭静

科教新报 2022年28期
关键词:门槛专业课程

彭静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行业理应有良好的就业市场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实际的情况却与设想大相径庭。

现今新媒体行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弱,人才流失严重。显然,作为重要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当前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是面临较大困境的。本文将从问题出发,分析症结所在,并探讨改善现状的方法。

一、现阶段新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专业准入门槛高与行业准入门槛低存在矛盾

一直以来,新媒体专业都因为“两高”而备受关注:第一,大学专业录取分数高。无论艺考还是文化高考,新媒体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一直居高不下,在文科类专业中稳坐龙头;第二,考研国家线分数高。近几年,新闻与传播大类的考研国家线一直在所有专业中位居榜首,2022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67分。

如此高的专业准入门槛,意味着当前全国高校中,新媒体相关专业学生质量相对更高,能为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人才。

但是现实情况是,“专业准入门槛”与“行业准入门槛”不可相提并论。

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行业中涌入了大量非专业从业者。他们往往并非新媒体相关专业出身,但是因为具备出色的创意头脑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成为行业佼佼者。新媒体相关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竞争者除了这些已有的非专业从业者外,还有许多非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文案撰写和编辑可以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完成;剪辑视频,计算机专业学生更为内行;而网页版面设计是美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长……在人才饱和的就业环境下,“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的新媒体相关专业学生往往不如“术业有专攻”的其他专业学生更具竞争力。在同等薪资条件下,新媒体相关专业的学生很难成为最优选。

2.新媒体专业课程设置与现实行业诉求存在矛盾

一直以来,新媒体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与学生入行就业后的现实需求存在着一定矛盾。

我国新媒体相关专业的教育仍然依附传统学科,专业教学承袭传统模式,除此之外还面临教育与行业脱节、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陈旧、理论更新慢、教学实践滞后等问题。新媒体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教育却落后于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

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的新媒体课程,仍然以理论研究为主,理应被着重强调的实践却只有在大三大四的学生实习中才能得到有限的反映。当前新媒体行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内容也大多与本专业内容关联不大,工作繁琐芜杂却缺乏实践性,学生无法在实习中实践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课程内容与现实情况的“割裂感”,让许多新媒体相关专业的学生陷入迷茫和困顿,在毕业后选择转行,由此导致新媒体行业的人才流失严重,发展动力不足。

二、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解决途径

1.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兼具专业诉求和实践价值

作为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等相关专业的院校应当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优化与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理论内容的学习研究的同时,更应該打通专业壁垒,逐步弱化“专业—方向”的办学导向,优化教学结构,以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

2.实践就业更具融合性,兼具专业深度与行业广度

首先可以开辟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新领域,解决“就业难”问题。总结推广互聘交流“千人计划”经验,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加大力度、拓宽广度、发掘深度,深入开展新一轮互聘。扩大互聘范围,由新闻学专业扩至传播学专业,有条件的可扩至新媒体方向所有本科专业。通过这一途径,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提高就业质量,保证就业人才的专业性。

其次,要规范行业乱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针对目前新媒体行业市场的种种乱象,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出台并实施相关政策,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振新媒体方向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和就业热情。

以上是笔者对新媒体行业人才培养现状的个人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有理解了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才能助力新媒体行业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门槛专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石头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踩门槛 为什么不吉利?与风水又有什么关系?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门槛杂说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