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基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探析

2022-07-08谢帅帅唐龙

体育时空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田径基层

谢帅帅 唐龙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152-02

摘  要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基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探析,共对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基层教练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训练方法、手段缺乏创新;(2)教练员的培训机制缺乏创新;(3)新兴科技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缺失;(4)运动员选材缺乏主动性、科学性;(5)运动员学训矛盾难以平衡;(6)训练经费难以满足现实训练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題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大投入培养教练员的创新教学模式;(2)以学校为载体进行运动员的培训。

关键词  体教融合  基层  田径  后备人才培养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基层田径项目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为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当中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基层田径后备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田径后备人才”“体教融合”“人才培养”为关键字进行检索,查阅中外相关体育刊物文献资料。

(二)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所查阅的相关文献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基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研究结果

(一)教练员队伍现状分析

通过对24个省、市、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三线基层教练员的学历文化水平普遍在本科以下,对新兴科技知识的学习渠道受限,新型科技仪器设备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几乎没有,教练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严重缺失。二线基层教练员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练员对新兴科技手段的运用不足、对前沿训练方法知识的汲取较弱、在训练中更多倾向于经验主义,在选材方面缺乏科学性等。

1.教练员训练方法手段缺乏创新。受基层教练员自身能力的限制,传统固化思维的影响,部分基层教练员缺乏对项目发展的整体把握,缺乏创新精神。对专项项目特征缺乏真切的认识和个人感悟。在基层训练中往往出现训练方法单一,训练手段缺乏针对性,过多依靠教练员自身经验执教在训练中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不能针对具体的专项进行专一的“动作模式”的练习,造成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出现假“高原现象”,不科学不系统的训练还可能导致优秀运动员缩短运动寿命,对运动员自身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教练员的培训机制缺失。教练员作为培养精英运动员的中坚力量,教练员对运动知识体系的认识了解和自己技能的高度对运动员的训练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定期的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是提高教练员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最高效的途径,但是目前教练员的培训体制尚不完善。教练员的培训次数缺失导致教练员对新兴体育训练知识理论的汲取速度慢,基层教练员依然过多依靠老带新的陈旧执教理念,且存在训练方法、手段单一,训练效果不佳等问题。

3.新兴科技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匮乏。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影响这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衍生出很多在体育方面相关的科技设备和软件设施,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在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将视频技术动作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出来。一些贴近实际需要且易操作的设施软件例如Dartfish软件、足底压力板、平衡测试仪等科技仪器及软件设备在田径运动中对运动员选材和训练都有着干预监控和分析的作用,对田径项目的精确化需求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根据对24省、市、自治区中90%地区在基层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没有科技设备的应用。

(二)基层田径运动员发展困境

田径比赛中不仅是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的比拼还是对国家后备人才培养、科技、医疗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比拼。基层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普通学校、专业体校,省、市队培养,促进我国田径项目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24省、市、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现状统计分析发现,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中所存在问题。基层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中问题主要集中在运动员选材方面缺乏主动性、科学性,学训矛盾突出、运动员学习压力大,学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教练员重训轻文,基层运动员的医疗康复得不到必要的保障等。

1.运动员选材缺乏主动性、科学性。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后备人才参加训练的起始性工作,但是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还尚不完善。通过对24个省市田径后备人才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为通过运动会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基层运动员到专业训练队训练大多是体育教师推荐,缺少专业田径教练员主动去挖掘发现人才。

通过运动会这一媒介进行选拔优秀潜力型人才是目前选材的重要渠道。由于田径运动项目的枯燥和单调性,田径运动在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缺乏创新,青少年对田径运动兴趣不高,青少年的参与度低,导致一些优质的潜力人才的丢失。在选拔基层田径运动员过程中多数依靠教练员自身经验,缺少客观的科学分析测评。

2.运动员学训矛盾难以平衡。针对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迫切提升的现实需要,从所统计的数据中发现都存在学训矛盾问题。想要达到较高等级水平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训问题一直以来是在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兴趣方面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在专业体校和普通中小学中在学习和训练当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念,从不同层面影响着后备人才的培养进程。

四、结论与建议

(一)体教融合田径后备人才整体协同提升发展策略

1.“体教融合”提高田径教练员的科技训练模式。针对田径教练员业务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提高训练中的科学性、系统化的现实需要。体教融合助力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在《规划》中提出加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基层教练员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培训活动,提升前沿训练理论知识,强化训练中的动作模式。

在十四五时期,落实“体教融合”精神,我国在培养新时代教练员时应注重对教练员科技知识的注入进而进行实操实现科技手段在训练中的灵活运用。从思想上对新时代未来体育人才培养当中要避免传统重训轻学的观念,形成“经验,科技”双驱动,“思想、技能”双支撑的新型后备教练人才队伍。基于Dartfish科技软件的易学性和易操作性可以在基层进行普及和实施。在基层后备人才培养单位通过引导教练员使用科技设备进行分析,高速摄像机对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动作过程进行拍摄,通过Dartfish软件对运动员的关键动作进行数字化分析,直观的将速度、角度等相关指标参数呈现出来(图1),进而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其动作技术,促进基层田径后备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2.体教融合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体育骨干人才。“体教融合”助力形成未来新型教练的时代特征,在此赋予高校对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时的新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科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对所培养的优秀体育人才的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培养。在学习新兴科技设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模式的提升和突破,打破固有传统田径训练模式促进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引导新时代未来新型体育优秀人才在使用新型科技设备的同时要进行反思和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相似之处以及现存科学技术的进步空间。我国的针灸学被美国人学习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并且结合美国科技将针灸加强巩固,形成干针技术,在运动训练康复领域的实践中起到了超乎寻常的效果。进而提升未来新型体育教练人才在未来岗位的业务能力,助力田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建议

1.通过教练员的学习培训增进其科学知识提升运動技能,激发田径教练员创新思维能力引导教练员、运动员思想观念的转变,避免教练员的经验主义的影响,将新兴科技手段、训练理念与传统体育训练模式进行交叉融合,提升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2.加强田径教练员的培训机制,对教练员严格要求,实施定期考核制度,严格把守新进教练的综合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引进具有技能扎实、具备科学技术创新意识的新时代教练员。加大对现有教练员的培训力度以此提升教练员的技能和思想意识,引导基层教练对新兴科技设施的学习以及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

3.加大运动员的文化培养力度,重视对运动员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授。对田径运动员的学训矛盾给予适当干预,平衡学训矛盾落实田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权。

4.在运动员自身层面,提升对所从事的田径项目的认知,注重对运动员自身智慧的挖掘,提升其学习意识。科学引导,主动参与,积极训练,引导运动员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融合,促进自身文化和技能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国庆,刘宇佳.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6):621-625.

[2]刘波,郭振,王松,陈怡莹,等.体教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诉求、困境与探索[J].体育学刊,2020,27(06):12-19.

[3]柳鸣毅,龚海培,胡雅静,等.体教融合:时代使命·国际镜鉴·中国方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10):5-14.

[4]王登峰.体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体育科学,2020,40(10):3-7.

[5]钟秉枢.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的路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34(05):13-20.

[6]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4+12.

[7]钟秉枢.问题与展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5-12.

[8]柳鸣毅,丁煌.我国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3-27.

[9]毛振明,夏青,钱娅艳.论体教融合的问题缘起与目标指向[J].体育学研究,2020,34(05):7-12.

[10]李爱群,吕万刚,漆昌柱,等.理念·方法·路径:体教融合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7):5-12.

[11]马玉芳,李勇.关于我国实施“体教融合”的体制难点及制度设计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4,35(03):88-92+110.

[12]吴建喜,池建.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嬗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4):88-93.

[13]翟丰,张艳平.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0):54-56.

[14]许秋红.美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33(06):67-72.

[15]吴建喜.论“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转变[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田径基层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走基层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