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CT 及MRI 影像检查的应用特点分析

2022-07-07刘营营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蝶窦单侧符合率

刘营营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影像科CT 室(商丘,476100)

0 引言

头颅的中心位置蝶窦与后脑的垂体相邻,但其与筛窦、上颌窦、额窦相比,隐藏的位置较深,故诊断起来较为困难[1]。以往临床主要采用鼻内镜手术操作,但因鼻内镜操作空间较小,如操作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2]。因此,需要在手术前做好准确的诊断与病变评估,对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重要作用[3]。目前,检查诊断蝶窦病变的方法即为影像学,临床根据此病变情况,即气化程度,即将其分类三种类型,即甲介、全鞍、鞍前,常用的CT 检查技术可以将气腔内的结果清晰地显示出来,能清楚地观察到蝶窦的病变部位、骨质改变等情况,能提高诊断符合率[4]。但实践发现,对于蝶窦病变的侵袭程度的检查,MRI 检查更清晰,其能观察到眶尖、海绵窦、脑实质等部位的实际情况[5]。因此,本研究以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为依据,评价CT 及MRI 的应用价值及其特点,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节点范围确定为2018 年8 月至2020 年12 月间,抽取本院收治的疑似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52 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病情确诊前,均开展CT 及MRI 影像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52 例患者中男性32 例,女性20 例,年龄20 ~58 岁,均值(39.58±2.58)岁,病程0.1 ~16.5 年,均值(8.53±2.20)年。2 组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P>0.05)。所有参与者均出现头痛、眼部症状、鼻部症状等表现,并以头痛为主,且头痛没有明显的诱因,并在发作时出现不规律性。所有参与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同时将临床资料不齐及不配合检查者排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病情确诊前,均开展CT 及MRI影像检查,方法如下。

CT 检查:应用64 排的螺旋CT 仪开展检查,扫描范围:平行听眶下线,从额窦的顶部开展,直至硬腭,扫描的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00-300 mAs,准直器宽度64×0.625 mm,螺距0.6~1.0 mm,层厚0.68 mm。扫描横断位时,听眶下线作为基线,从额窦开始,直到硬腭,连续性扫描。在扫描冠状位时,基线为垂直于前颅底,从鼻骨开始扫描至蝶窦,扫描的参数:层厚为2 mm、层间距3 mm,对骨窗的宽度、窗位进行重建,即为2 000 HU、300 HU,软组织宽度400 HU、窗位45 HU[6]。

MRI 检查:用3.0 T 的MRI 扫描仪,配合相控阵头的线圈,在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开展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SE T1WI 扫描,横断面T2WI 扫描,扫描的参数:矩阵:320×256,扫描的视野:20×20 cm,层厚4 mm,层间距0.5 mm,翻转角15°。在病变显示的最佳层面,实施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后将获取的数据传至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并对时间- 信号强度的曲线进行绘制,用高压注射器在前壁动脉内注射3.0 mL/s 的对比剂,动态扫描可获取20 幅的图像,之后取得延迟期的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的图像。

所取得图像由2 名高年资的医生完成图像处理、分析,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骨质改变情况、有无钙化等。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CT 及MRI影像检查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同时分析CT 及MRI 影像检查的应用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收集的计量资料,应用( ± )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所收集的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所有数据处理应用SPSS 23.0 软件,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分析

52 例疑似患者经手术病理诊实,确诊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者32 例,其中包括蝶窦囊肿、真菌性蝶窦炎、蝶窦脑脊液鼻漏、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10 例、10 例、8 例、4 例。52 例疑似患者经MRI 影像检查,检出31 例,确诊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者30 例; 52 例疑似患者经CT 检查,检出25例,确诊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者21 例。检出率、诊断符合度相比,MRI 均高于CT(P<0.05),见表1。

表1 疑似患者检查结果分析[n(%)]Tab. 1 Analysis of suspected patients’ inspection results

2.2 影像学结果分析

蝶窦囊肿:CT 检查出均匀的卵圆形密度影,对于蝶窦腔膨胀者,骨质吸入较少[7]。MRI 检查时,会出现长T1、长T2(不规则的球形影)影。

真菌性蝶窦炎:CT 检查时,蝶窦有点片状的钙化斑(不规则)、云絮状影[8]。MRI 检查时,蝶窦有信号(混杂的),并出现炎症片状影,T2WI 信号为低信号。

蝶窦脑脊液鼻漏CT 表现蝶窦中的软组织出现密度影;MRI 表现出现有线状高信号影,且脑脊液与鼻黏膜信号影相连,并出现低信号。

内翻性乳头状瘤:CT 检查,蝶窦的软组织有密度影(不均匀)。MRI 检发现强化(不均匀),并有条索样征象,或是脑回征;轴位的T2WI 出现低信号,并以中强度为特点。

3 讨论

蝶窦在颅底的蝶窦内,其包括了大血管、重要神经等,如视交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等,而鼻窦中的蝶窦解剖位置较深,且较为隐蔽,如在发病时会因蝶窦内的局限性而出现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增加蝶窦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的难度,故误诊、漏诊率较高[9]。诊断蝶窦病变时,因其的气化与气房情况,均会影响手术是否到达病灶处,而损伤血管的结构,故术前、术中准确诊断蝶窦的形态至关重要[10]。

目前,单侧良性蝶窦病变主要应用了CT、MRI 检查,取得了显佳的诊断效果[11]。其中CT及MRI 检查均可以直观地观察病灶,同时可采取重建技术,反映蝶窦的形态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MRI 检查,操作简单,不需要做穿刺对患者的损伤性较小,是无创检查的一种[12]。经检查发现,MRI 在单侧良性蝶窦病变诊断中符合率明显高于CT,P<0.05。CT 虽能反映蝶窦病变范围、骨质破坏现象,但对于瘤体炎性情况、黏膜增厚情况、分泌物情况、瘤体组织等无法进行准确的鉴别[13]。而MRI 检查,可以准确地定位肿瘤、体液的分界情况[14]。经实践表明,如在单侧良性蝶窦病变诊断中,将CT 及MRI 相结合,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15]。

综上所述,单侧良性蝶窦病变采用CT 及MRI检查,均有一定价值,但后者诊断诊断效果更优,更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蝶窦单侧符合率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疗效观察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肌力平衡疗法的临床研究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