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病人并发肺部感染成因与护理效果评价

2022-07-06张艳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肺部感染护理效果

张艳慧

【关键词】肺部感染;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感染原因

感染现象在医院中,属于较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中。收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大多比较危重,其免疫力也较差,患者大多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而在感染中,主要以肺部感染的发生概率相对最高。而一旦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病情会加重,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治疗难度也会增加,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会大大延长,其病情的康复也会受到影响。根据临床相关数据证实,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是其他科室的6倍左右。为有效控制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就需要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1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展开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56.55±3.84)岁;存在原发疾病10例、胸外科疾病18例、颅脑损伤20例、消化道疾病2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4~86岁,平均年龄(56.55±3.86)岁;原发疾病3例、胸外科疾病20例、颅脑损伤26例、消化道疾病1例。由于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基本一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ICU针对性护理,主要包括如下措施:(1)查询资料。结合科室实践,联系感染科、呼吸内科,分析、总结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并搜集患者具体情况,经头脑风暴,制定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护理计划,预防肺部感染发生。(2)基于前瞻性理论,开展病室环境的严格管控。因重症室患者相对病情比较严重,其免疫力较低,所以在护理过程中,需加强重症监护室的无菌护理。并强调无菌原则的贯彻实施,培养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加强无菌操作,强化防护,针对进入重症監护室的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并限制重症监护室的探访时间与人数,以切实有效阻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对患者呼吸道处理时,需准备好相关的无菌装备,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定时给予患者实施气道雾化吸入,以此来增强患者纤毛的活动能力,提高痰液的排出,每隔4h就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当患者发生咳嗽、呼吸不畅以及血氧饱和度较低时,及时为其实施吸痰处理。(3)聚焦可能的并发症风险,加强患者营养。因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并不具备自理能力,且意识比较差,无法正常饮食,需实施鼻饲。在实施鼻饲前,要对患者进行分泌物处理。在为其行鼻饲时,注意速度、节奏、每次鼻饲量以及温度等,避免造成呛咳的同时预防胃潴留情况的发生,在鼻饲后,将其头部保持10°~20°高位,规避食物逆流;每日坚持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以免口内细菌逆行感染,在清洁时,注意手部卫生,使用一次性用具,规避交叉感染的发生。(4)心理护理。因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病程长,需长期治疗,所以大多数患者可能会伴有焦虑、不安以及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其心理状态。除此之外,不良的心理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应急反应,从而加重病情。为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多鼓励患者,耐心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以此来增加其对于疾病治疗的自信心。(5)加强系统知识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以更好开展气道护理与检查工作,并进行定期考核,使其规范执行吸痰操作。在进行吸痰时,可选一次性的硅胶吸痰管,从里向外实施旋转吸痰,选择边退边吸的原则,在吸痰管道气管导管末端2 cm的深度,才能够开启吸引负压,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吸痰压力。此外,要保持气囊压力维持在2.40~2.67 kPa,以此来避免造成分泌物误吸或者气管受损等情况发生。对于一些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借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实现人工排痰,同时需要做好防渗漏措施,如果出现分泌物渗漏的情况,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清除。对于采用呼吸机的患者,应重视对其呼吸管道的护理,防止细菌进入侵入肺部。(6)环境护理。严格做好消毒措施,对患者的面罩、导管、雾化器、吸氧装置、呼吸机、湿化瓶以及呼吸机实施消毒,消毒药水利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实施浸泡消毒,在湿化瓶中装有无菌的蒸馏水,吸氧鼻导管和吸痰管都要一次性的,保持病房干净、整洁以及舒适,确保室内的空气新鲜。可以每天定期对室内物品与地面用消毒液进行擦拭,病房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7)口腔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大多处于昏迷,其每天的食物都是经鼻进入,所以定时清理好患者的鼻腔,每天实施2次口腔卫生清晰,可使碳酸氢钠、硼酸液以及双氧水实施口腔清洗,在进行口腔清洗时,注意患者的口腔黏膜变化,如发生异常,要留取标本实施观察分析。(8)药物护理。对患者痰液实施细菌培养,并根据患者的药敏实验结果遵医嘱实施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比较两组各项原因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显效表示肺部感染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表示肺部感染症状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除,无效表示肺部感染症状没有变化或症状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两组各项原因的发生率及护理效果数据资料,均采用[例(%)]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可知,引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包括侵入操作、排痰不顺或误吸、意识障碍、长期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肺部原发疾病。其中,研究组中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中,侵入操作的有8例,概率为16.00%;排痰不顺或误吸的有5例,概率为1.00%;意识障碍的有4例,概率为8.00%;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有4例,占比为8.00%;营养不良的有2例,占比为4.00%;肺部原发疾病的有1例,占比为2.00%。而在对照组中,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中,侵入操作的有18例,概率为36.00%;排痰不顺或误吸的有19例,概率为38.00%;意识障碍的有13例,概率为26.00%;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有13例,占比为26.00%;营养不良的有11例,占比为22.00%;肺部原发疾病的有10例,占比为20.00%。两组患者在各项原因的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明显,且研究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但因该类患者大多病情较重,相应的机体免疫能力差,易发生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本次研究中发现,多数患者由于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其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发生堆积情况,从而使其肺部发生感染,导致其自身病隋持续加重。而且研究发现,不少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是因为侵入操作、排痰不顺或误吸、意识障碍、长期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肺部原发疾病。其中,侵入操作引发肺部感染的诱因主要是由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因病情原因,需进行气管切开插管与引流管等入侵性操作,护理人员在这些操作时,如果没有根据无菌原则实施器械消毒以及手卫生消毒,就会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排痰不顺或误吸引发肺部感染的诱因主要是因患者病情重,大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或者意识障碍,从而导致其自主吞咽功能与咳嗽功能减弱,所以患者无法自主活动和排痰,导致其呼吸道分泌物聚集,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从而出现肺部感染情况。同时,重症监护室患者如果存在颅脑高压,就会伴有呕吐,患者意识障碍,无法自主排痰,从而引发误吸呕吐物现象,进而出现呼吸道感染肺部。一些患者入院后会出现呕吐,这些呕吐物很容易因为误吸而进入到呼吸道,从而引起肺炎。针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引发肺部感染的诱因主要是因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且大多数都是光谱抗生素,所以患者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还会杀死机体内正常的细胞,导致菌群失调,抑制致病菌,从而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失调,更易发生感染,且由于发生了抗药性,在患者发生感染后,对于相关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便不再明显。针对营养不良而引发肺部感染的诱因主要是由于重症患者长期处于负担平衡情况,其营养存在不良,免疫力下降,使得细菌更容易入侵机体,引发感染。此外,ICU患者长时间卧床,其肺活量不够充足,很难及时有效地将分泌物排出,因此引发肺部感染的概率非常高。長期昏迷的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在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及手术创伤等影响下,会出现呼吸受阻等不良症状,而且在多种侵入性操作的影响下,患者的呼吸解剖学屏障也会受到损害,这无疑给感染的发生创造机会。而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吸氧、雾化、气道湿化等,这也使感染的风险更高。另外,有的患者因为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体内菌群失衡,这也是患者发生肺感染的重要原因。

针对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本次研究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对其鼻胃管、口腔、呼吸道等进行细致的护理。为重症监护室患者提供护理的人员,具有较强的无菌意识,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无菌舒适的休息环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原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重症监护室病人进行ICU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肺部发生感染的概率。

猜你喜欢

肺部感染护理效果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1例重症肌无力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肺部感染患者的用药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5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两种不同排痰方法的比较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