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华侨博物馆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2022-07-05朱玉国

商业文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华人华侨华侨文物

朱玉国

陈列过往,镜鉴未来。作为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我国的博物馆种类众多,其中华侨博物馆独树一帜,它体现了与华侨有关的文化、历史等,进行文物集、陈列展览、保管传播、学术研究,与博物馆工作息息相关,和侨务工作紧密相连。本文围绕着当代中国华侨博物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围绕着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帮助当代华侨博物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漂洋过海、立业成家……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华人的身影,他们中有很多人成就卓著。从20世纪50年代起,华侨博物馆开始陆续建立,对华侨华人有关的历史见证物进行收集和保护,对有关的文化和历史进行展示、研究和传播。如今,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华侨博物馆,是以广东、福建、浙江等一带居多,也有诸如我们山东省也成立了山东华侨博物馆,主要展示华侨们的创业史和爱国史,华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欣欣向荣。

华侨博物馆基本内涵

爱国人士陈嘉庚1959年筹建的华侨博物院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华侨博物馆。华侨博物馆侨务首先是博物馆大家族中的一名成员,博物馆的相关内涵、特点同样适用于华侨博物馆身上,华侨博物馆创办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欣赏、研究和教育,它是在保护和收藏的基础上,向公众展示和华人华侨有关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一种博物馆。有华侨专题纪念馆、华人华侨博物馆、华人华侨题材博物馆等等,在收藏、研究和展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专题类和专类性,与华侨博物馆都非常类似,因此可以列入到华侨博物馆内涵范畴中;而有的涉侨博物馆,如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它们在日常运行和发展的某些环节或者在收藏、研究、展示的某些内容上和侨务有联系,但它们并没有专门对华人华侨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收藏、展示和保护,因此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不能被纳入到华侨博物馆的内涵范畴中。华侨博物馆不仅展示华侨文化遗产、推动对华侨的历史研究,而且也对传播和保护华侨文化遗产、服务侨乡经济的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华侨博物馆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

我国首个华侨博物馆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初期就非常重视华人华侨在建设国家中的作用。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几年间,我国并没有第二家华侨博物馆成立,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华侨博物馆的相关建设停滞不前。直到1985年澳门开平华侨博物馆成立,华侨博物馆的相关建设才慢慢展开。到20世纪90年代,华侨博物馆工作发展非常快,10年间有4家华侨博物馆陆续建成,华人华侨事务受到了重视,社会各界都对华侨博物馆的建设积极参与。进入21世纪,华侨博物馆建设突飞猛进,数量大增,在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里,有7家华侨博物馆成立。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折射出华人华侨在国家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另外,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也为博物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都体现了政府和民间对华侨博物馆的重视;在侨务工作中,华侨博物馆的纽带、桥梁和文化窗口的作用越来越突显。

成立地点

2016年之前,我国共有华侨博物馆20家,福建有6家,广东有9家,浙江有2家,北京、黑龙江和江苏各有一家,其中华侨博物馆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省,占到了四分之三。福建和广东由于因地理位置、历史等原因是我国重要的侨乡,这两个省在华人华侨事务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文物来源和原始资源。作为新一代华侨相对较多浙江省,华侨博物馆位数量位列第三。我们可以发现,华侨博物馆在全国的分布是和各省市的侨情多寡及侨乡建设是一致的。

华人华侨数量较多的云南省、广西省2016年之前没有华侨博物馆,2016年以后,山东华侨博物馆、海南华侨博物馆的建立和华侨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说明华侨博物馆的发展空间很大。

山东华侨会馆是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直属事业单位,建筑面积6300多平方米,是上世纪90年代由海外侨胞捐赠和省政府支持建成,主要职能是承担旅外侨团的联络服务和为海外侨胞回乡探亲、旅游、投资兴业、文化交流、权益保护等提供服务,被誉为“侨胞之家”。

“侨史馆”致力于侨史研究宣传,挖掘、整理华侨华人历史资料、实物、遗存,举办涉侨展览,开展为侨公共文化服务。先后举办“印尼爱国华侨陈性初家族创业史展”“感动韩国的中国人——韩晟昊先生生平展”“美籍传奇华人陈香梅女士生平展”“乔丙俊书画作品祖国汇报展”“香港水饺皇后臧健和创业史展”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一战华工史料圖片展”等,成为宣传展示华侨文化的窗口。

会馆以服务侨胞、服务社会为宗旨,收集、保护、研究、利用华侨历史文化史料遗存,开展国内外文博交流合作与华文教育,努力打造“侨胞之家”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

基本展览

博物馆的一大功能是展览。基本展览即常设展览,展出内容大都是博物馆在成立最初时展示或者收藏的文物,基本展览是一个博物馆风格和宗旨展现的窗口。

华侨博物馆中基本展览主要包括地方华侨史、综合华侨史、华侨人物和华侨文物等,其中地方华侨史占的比重最大,大概有六成多,这是由华侨博物馆的自身特点和展览宗旨所决定的。从自身特点看,华侨博物馆大都处于侨乡,地域性的特征非常明显,捐助主体和倡议主体的地域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对博物馆的展陈、收藏等地域性起到决定作用。从宗旨上看,华侨博物馆对于当地的移民史、华人华侨在海外的变迁和分布情况展示。其中,港澳台同胞和华人华侨在海内外交流中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占地方华侨史的比重最大就不难理解了。相反,假如说综合华侨史占的比重最大,那么对于这些华侨博物馆来说没有陈列地方特色就失去了优势。

华侨博物馆基本展览中占比第二位是华侨人物,相当于纪念型的展览;第三位的是综合华侨史,它展现了华侨的历史沿革和社会组织形态,如陈嘉庚创办的两家华侨博物馆中有较详细的展示,体现了陈嘉庚的“给国内的人民以公共的应用、给华侨观览”的思想;基本展览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华侨文物展示,也就是侨批展。

我国华侨博物馆发展现状

发展参差不齐质量需要提升

如今,华侨博物馆的发展非常迅猛,增速也很快,但是把其置于整个博物馆的建设中可以发现,它的总数量并不是很多,在博物馆中的占比非常小。另外,华侨博物馆在福建省和广东省分配的比例非常高,但还有一些地方华人华侨虽然数量不少,却没有相应的建设华侨博物馆。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侨乡,但其华侨博物馆近两年才开始建设,对华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保护起步较晚。

我们国家华侨博物馆的隶属比较混乱,有的归侨办侨联管理,有的属于文物系统,有的则归属文化系统,由于管理部门不同,对华侨博物馆的重视程度也有别,对于华侨博物馆建设的投入也不一,华侨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参差不一。

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华侨博物馆建馆时物质基础较差,展示条件、藏品管理、文物搜集等方面受到了制约。比有的华侨博物馆建设经费不足,对于存量较小、价值较高的物品很难顺利收集;有的展馆面积过小;有的库房条件较差,不能对藏品分类管理;有的展馆建设较早,展览新品不足等等。

有些地方展馆缺少对地方特色的挖掘,出现了很多华侨博物馆虽然地域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框架和展示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凸显出地方博物馆的特色,雷同的展示不能吸引观众,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形成了少部分华侨博物馆声名远播、让人津津乐道,其他博物馆寂寂无名、默默无闻的现象。

缺乏科学标准没有行业规范

对于华侨文物的鉴定包括等级鉴定和属性鉴定。等级鉴定是指对于文物的人文历史价值和珍稀程度进行评定,属性鉴定则是对藏品进行定性,确定它是不是属于华侨文物。在博物館体系中,华侨博物馆属于一个小众类别,华侨文物没有相应的鉴定规范。现今国家对华侨博物馆文物藏品进行征集和定级时,只是借鉴或者参考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标准。华侨文物类别多、特点鲜明,如果只按照相关标准笼统地进行定名或者评级,对于文物的定性即它到底属于不属于华侨文物很难进行科学判定;文物的定名和分类没有考虑到这些华侨文物的背景和特点;还有一些比较珍贵的文物不能把之和普通的文物进行很好的区分,那么就很难对文物保护进行申请;有的评定的级别非常低,这不利于展现文物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研究水平较低支持力度较弱

对博物馆藏品的研究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一个基础。华侨博物馆的相关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支持力度也较弱,管理部门对华侨博物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关于华侨博物馆及其文物藏品的相关研究专著、论文也较少,即使有研究其水平也参差不齐。对文物的历史价值挖掘不足,研究内容浅表化,同华侨博物馆的相关建设不相适应,也不能较好地对华人华侨在全球的作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信息利用较晚进步空间较大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颖的变化。博物馆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利用好微信、微博、手机APP、虚拟博物馆、网站等新媒体宣传博物馆、展示文物。通过调查发现,在华侨博物馆中建有官方网站的还不到一半,有微信公众号的不足四成,有微博账号的只有四分之一,这表明华侨博物馆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方面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华侨博物馆发展策略

提供发展动力系统科学管理

为了让华侨博物馆的工作系统规范,应该对华侨的文物甄选、定名、分类、定级等进行规范,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华侨博物馆的智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对华侨博物馆的工作方法、基础理论、相关技术、华侨史、文物藏品等研究要加强支持的力度,确定相关标准,建立行业执行规范,从而使其保护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对文物征集须加强保管,各类华侨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征集的范围和重点,加大征集力度,对代表性文物力争实现全领域覆盖;加强研究工作,挖掘文化内涵,完善理念体系,进行主题策划,挖掘文物价值,全方位展示藏品价值;培养专门人才,构建人才和知识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人事管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新的传播平台,超越时空限制,共享文博信息,拓宽传播渠道,加强和公众的交流和互动,把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观众,同时让知识更加简单易懂,融娱乐和教育于一体,提升观众的参观热情和兴趣。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策划精品展览,挖掘背后故事,注重文化性、艺术性和普及性,吸引更多观众。让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以人为本,为参观者服务,注重观众的美好参观体验。加强社会教育,通过开办沙龙、艺术文化讲座等形式,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重视对青少年的服务,开展专场讲座,增强互动性。探索产业发展之路,依托馆藏的资源,不断研发文创产品,增强品牌意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交流合作提升行业影响

在博物馆这个专业化的行业中,华侨博物馆在其中的影响力还不算大。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条件,扩大华侨博物馆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搭建各种平台,加强对外宣传,提升行业的形象和地位。通过人才交流、行业规范、资源共享等形式,提高其内在的生命力。加强交流和合作,提升公众吸引力,扩展生存的空间,比如通过学术研究等形式,挖掘华侨文化,提升工作人员水平。通过展品交流,提升藏品的传播和利用,激发藏品的活性。通过展览交流,把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探讨合作机制,促进互通有无,提升华侨博物馆在人们心中的整体印象,提升行业的影响力。

结 语

见证历史,展现文化。华侨博物馆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它对于研究我国华人华侨的历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对华侨博物馆的科学规划,突出行业影响力,推动华侨博物馆的发展壮大,为博物馆事业、为华人华侨事业锦上添花。

(山东华侨会馆)

参考文献:

[1]刘佳伟,周小儒.浅谈厦门华侨博物馆的文化内涵[J].大众艺,2019(01).

[2]闫媛媛.当代中国华侨博物馆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北京文博文丛, 2017(02).

猜你喜欢

华人华侨华侨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我的华侨老师
绽放在东赢的侨界之花——记在日侨团优秀侨领、日本北九州华人华侨协会事务局局长孙娟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借脑引智” 提质发展——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博士团来访江苏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文物的逝去
北德华人华侨国庆庆典成功举办
文物超有料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