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

2022-07-05吴丽福

商业文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劳动力人群

吴丽福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更加关注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其中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对居民就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其对居民就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好改善居民就业的具体措施。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为了改善民生,必须对就业问题加以解决,而社会保障和居民就业长期以来受到了政府部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社会上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2019年以来,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有关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对改善就业现状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从结构、质量等多个方面提供政策指导,致力于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社会保障是我国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社会保障支出在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占据了较大比例,社会保障体系在居民就业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26%,与此同时,在就业方面也实现了稳定增长,近30年来,我国就业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0%,显然两者存在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居民就业数量与质量影响了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进而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看作是一种激励政策,吸引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积极寻求就业,从而达到改善就业现状的目的。对于已经就业的人群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就业单位的人员稳定性,从而降低失业率。基于此,研究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

积极方面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满足社会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提升就业率。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涵盖了居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有利于保障居民的生活稳定性,从而提升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例如医疗保险和教育福利等,这些方面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居民可以更好的就医,并获得良好的教育,保障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从长远的角度看,能够促进整体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提升劳动者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的竞争力,为社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就失业保险而言,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失业人群,一方面失业保险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失业保险促进劳动者积极寻求就业岗位,并通过就业培训等形式促进其就业,从而有利于改善下岗职工的就业环境,提升其再就业能力。失业保险是以保障下岗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的,因此多以救济补贴等形式给到失业人群,保障失业人群的生活稳定性,之后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等活动的开展,促使其积极学习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从而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优势,获得再就业的机会和平台,从而达到降低失业率,提升失业人群再就业的比例。另外社会保障中的工伤保险可以保障就业人群的基本权益,提升其对工作的认可度,从而提升就业稳定性,降低失业率,达到提升就业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社会保障体系最终能够全面保障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在就业问题的解决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消极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升就业率,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不可避免是,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问题还存在一些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性,如过高或过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导致就业问题不仅得不到改善,反而会进一步恶化,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发挥出其实际价值和作用。当社会保障过高时,人们在保障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往往会安于现状,不愿意再去就业,居民就业积极性会大幅度降低。同时社会保障过高会导致就业人群所要缴纳的费用成本更高,就业单位也相应的需要为内部就业人员补贴更多费用,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会随之增加,因此会缩小对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招收入口,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反而会降低就业水平,同时劳动力成本的过高也会对企业运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内部整体经营管理成本的增加,而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减弱,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不断缩小,劳动力需求也随之缩小,从而降低就业率。此外,社会保障的支出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如果社会保障过高,政府的财政支出会随之增加,当财政支出难以支撑社会保障支出时就需要通过加大税收征收力度的方式,增加了个人与企业的税收成本,企业和劳动者个人所承受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同样会降低劳务需求量。综上所述,必须合理设置社会保障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从而规避其对就业影响的消极面,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积极影响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就业的有效措施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机制存在地区差异性,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中,但是部分地区仍然未普及应用该制度,尤其是部分农村和偏远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与保障机制仍然不够健全,因此为了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有必要对现行制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并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就业质量。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贯彻执行并确保其得到具体落实,促使社会保障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尤其应提高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一些基层地区,应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同步,促进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全面保障居民的生活,实现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目标,使社会保障真正发挥实际作用,做好改善民生工作的本质工作。此外,社会基层一般包含大量的失业人群、退休下岗人员等,这些往往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大,为了改善就业问题,有必要加强基层工作,致力于完善基层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其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提升再就业能力,降低基层地区的失業率,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提高社會保障的适用性

为了提升社会保障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需要增加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但是就当前而言,在总体的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的整体占比并不高,社会保障发展的水平并没有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财政支出是涵盖多个维度的,在协调各方面工作的同时致使财政支出无力支撑社会保障的大量支出,从而影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国财政支出足以支撑高额的社会保障支出,但是由于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足,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并不科学,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无法适应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就业现状,导致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发挥其作用,社会保障水平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同时应协调好其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据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适用性,使其真正的惠及民生。另外,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往往存在差异性,相关制度也存在明显不同,为了全面提升社会保障适用性,必须减小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差距。例如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机制显然没有城市地区完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往往都落后于城市,但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大多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更大,因此政府部门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建设,尤其是针对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障水平上需进一步提升,满足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提升其社会保障水平,实现与城市的同步发展。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导致劳动力更倾向于国有企业,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影响居民的就业,同时也降低了非国有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因此需要对非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提升其社会保障水平,缩小与国有企业的差距,缓解就业压力,满足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

就我国社会保障服务机构而言,在管理和服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窗口较少,服务人员水平不高等,严重阻碍了针对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升其服务质量。具体而言,应拓宽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不仅仅面向一些用人单位和就业人群,同时应关注于一些灵活就业群体,为其提供相应的社会查询、办理等服务,设置大量社会保障服务窗口,满足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查询和办理等需求,建立更加完善并方便操作的服务流程,统一开展社会保障管理,提升社会保障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针对一些服务人员,应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包括职业素养等,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相关知识,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能够耐心的解答就业人群的问题,满足其社会保障咨询与办理等相关需求,全面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保障就业人群的基本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从而提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其实际效用。

完善保险制度

保险是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包括多个方面,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宽,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参与医疗保险的人群已经超过3000万,而参与养老保险的人群已经超过6000万,这也侧面说明了保险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拓宽,人们对其重视度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保险的水平提升,而且不利于社会保险的实际应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保险的实际价值,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和就业压力的缓解。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层面考虑,虽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了养老保险制度,但没有对其做出详细的说明,保险制度的设计与改革工作都难以实际开展与落实,导致养老保险制度适用性和具体实施方法仍然不够具体,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覆盖。从地方的层面而言,参保的范围仍然较为局限,没有实现全面的覆盖,尤其是针对部分农民工群体,缴费方法仍然较为繁琐,较多农民工群体仍然不知晓具体的缴纳方法,没有实现良好的衔接。基于此,国家与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出台相关惠民政策,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职工的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其次,应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福利政策,如为大量待就业人群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加强就业平台建设,完善就业咨询指导与培训机制,为就业人群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和就业环境。另外,针对大量外地务工群体,应完善好城市保险制度与农村地区保险制度的衔接,解决好大量农民工外地参保的问题,实现平稳的过渡与衔接,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险。最后,政府与相关部门应致力于缓解社会保障与就业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在劳动力就业之前,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之后再进行就业,之后应及时缴纳相关保险,如工伤保险等,以合同规范好用人单位的行为,保障就业人群的基本权益,提升整体性就业质量,协调好用人单位与就业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根据就业人群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加大落实力度,保障就业人群的正当权益,避免企业拖欠员工工资或者逃避给就业人员缴纳相关保险等情况的发生,更好的约束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全面提升就业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与居民就业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影响的紧密联系,针对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提升社会保障机制的适用性,缩小城乡地区的差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发挥其在居民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福建省南靖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

参考文献:

[1]何泽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 2021,4201:20-28.

[2]赵李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 2021, 14:119-121.

[3]扶金叶,王建梅.山东省各地级市居民就业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实证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02:45-46.

[4]陈元春.市人社局:千方百计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J].当代党员, 2020, 09:27.

[5]张宏伟.全面完成保居民就业任务[J].唯实,2020,08:11-13.

[6].注重“五个聚焦”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J].新湘评论,2020,16:14-16.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劳动力人群
在逃犯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