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7-05许建华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初中英语

许建华

摘    要:课程思政是推进各学科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立德树人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课程可以聚焦目标在话题教学中贯穿思政、找准切入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突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渗透思政、关注成效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思政,引导学生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锻造高尚品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在此背景下,秉承德育为先,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统筹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推动各学科与思想政治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铸魂育人总体目标的重要举措。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是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的颁布预示着我国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迈入素养时代[1],其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强化了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新时代的英语教师不仅是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认识世界的引路人、解惑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立足素养探索课程思政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锻造高尚品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聚焦目标,在话题教学中贯穿思政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以话题为主线,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部分教材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面对教材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这些语篇当成语言知识、语法要点进行生硬的操练,而应聚焦育人目标,围绕单元话题的育人功能,深挖各语篇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合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为教学增效、为育人赋能,实现知识传授与育人同频共振。

例如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 Unit 2的话题是festivals ,主要通过有关端午节、中秋节、泼水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的语篇呈现中外节日文化。节日是民族精神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要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2]。为此,教师应聚焦育人目标,在话题教学中贯穿思政,即将“节日文化精神”“文化态度”等思政元素贯穿于围绕“节日”话题的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中。具体而言,教学可以这样展开:在Section A 1b 和Section A 2a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获取听力文本关于“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理解端午节所承载的对祖国、对民族赤忱的爱,是足以凝聚起我们持续拼搏和奋斗的磅礴力量;在Section A 3b的文本解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感知、描述“The story of Change”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悠久历史渊源和丰富文化内涵,理解“Full Moon, Full Feelings”的美好寓意,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和思想精华;在“节日”话题的迁移创新环节,教师结合当前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的现象,设计小组讨论活动“My favourite Festival”,引导学生在中外节日文化的对比中生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

二、找准切入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

(一)找准渗透点,挖掘、融入思政

语篇承载着丰富的育人内涵。语言学习不应仅仅围绕语言这一符号体系展开,而应同步关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与立德树人直接相关的主题和跨文化知识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态度和价值观[3]。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深挖教材语篇的思政元素,找准渗透点,适时发挥思政元素的“情感催化剂”功能。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4 Section B的语篇“He Studies Harder Than He Used to.”的教学中,针对“His parents took a 24-hour train and a 5-hour bus ride to get to Li Weis school.”,教師可以适时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Li Weis parents care about him very much?”“Will you send your children to a boarding school if you have to work in another city?”,引出“留守儿童对父母的误解”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艰辛与无奈,进而消除对父母的误解(认为父母对孩子关爱不够)。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是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生发的。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在语篇解读中适时渗透思政教育,更好地体现语篇的价值,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功效。

(二)找准关联点,增补、渗透思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华夏历史文化文明和民族精神智慧的沉淀结晶,是青少年涵养家国情怀、坚守民族底色、提振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思政资源。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关联单元话题内容,适时拓展增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篇,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文化对比中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例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6的话题是inventions,而Section A仅涉及国外关于telephone、computer、car、TV等发明的语篇。结合本话题内容增加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语篇,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更能使学生在“The compass was invented in ...”“The invention changed the world ...”的语言运用实践中感知、体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强化民族自豪感。又如,在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7 Section A的诗歌“Mom Knows Best”中,教师可在解读外国诗歌韵律节奏的同时,增补呈现英文版中国古典诗歌,如许渊冲翻译版的“On the Stork Tower”(《登鹳雀楼》),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中外诗歌的共现中感受中外诗歌文学的差异,体验中国古典诗歌用词精练、格律严谨、诗画合一的魅力,生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自豪感,提振文化自信,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三、突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渗透思政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语言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4]。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英语课程思政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活动体验。语言学习活动中渗透的思政元素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思政元素,便于学生在已知图式的基础上进行关联体验。同时,思政元素也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弱关联的形式隐含在真实情境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以便于学生在活动的各环节感知与体验,进而将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10 Section B的主要内容是table manners,Section B 1b-1c的听力内容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的餐桌礼仪、筷子文化等。教师可以在拓展环节以爱国主义、文化自信为思政点,设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餐桌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思政,厚植爱国情怀,提振文化自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中国范儿》纪录片——“Chopsticks,go far beyond their simple look”,让学生在获取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知与体验中国的筷子文化,增强对中国筷子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教师呈现表2,让学生搜索有关“筷子与西餐刀叉”的信息,旨在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与梳理中体验古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形成文化态度,树立文化自信;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的筷子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筷子文化。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迁移创新活动中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学思结合,深层次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和价值判断,坚定文化自信。

四、关注成效,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思政

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5]。《义教课标》提倡“教—学—评”整体育人观念,指出“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6]。在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提问,活动参与,作业、测试反馈等了解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态度,并及时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引导与修正教学策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例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7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讲述的是青少年(刘宇)在学业和兴趣爱好问题上与父母产生的分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链,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观点并给予启发引导。这一“教—学—评”过程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教学片段】

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Liu Yu?

S1: I dont talk back, but I dont say a word.

T: I dont ...?(提示纠正语法错误)

S1: I wouldnt talk back to my parents, but I wouldnt say a word any more.(学生用错动词,并立刻作出自我纠正)

T: You mean you would keep silence. Ice them out?(捕捉信息、诊断学生的负面态度、教授“冷战”的英语表达)

S1: Yes , I think ice them out is a good way.

T: My boy. I dont think that is a good way. You know they care about you. They will be sad. I think you should try to talk to them. Communication is important. Let them know your plan.(直击问题,用追问和给建议的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想法中的消极因素,帮助学生建立健康正面的情感态度)

T: Now, can you give some good advice to Liu Yu?

S1:Yes. I think he should talk to his parents, tell them what he thinks and make a plan to study hard.(学生给出积极的建议)

在评价中体现思政,达成思政目标,教师还可以设計内含思政元素的自我评价表(如表3所示),诊断学生本节课思想价值观的生成情况,为制订下一步的教学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当然,课程思政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如何匹配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如何量化思政教育的形成性和发展性,如何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中以科学的评价推动教和学,是一线英语教师需致力探索的问题。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下,新时期的英语教师需重塑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思政意识,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蒋京丽.发挥育人价值   培养“三有新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价值[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5):20-25.

[2][3]王蔷.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J].英语学习,2022(4):18-33.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51.

[5]梅德明,王蔷.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10):19-25.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