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吴门中医的当代突围

2022-07-05丁云

现代苏州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吴门中医医院制剂

丁云

2022年5月的一天清晨,位于杨素路的苏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大楼前,人们排着队,出示核酸报告、苏康码和行程码,填写健康调查表后鱼贯进入大楼内。队伍来回转了好几折。这也是这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日间常态。但据说此轮疫情之后,市中医医院的就诊量更甚以往。

“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迎来蓬勃发展,为保障、促进、维护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健康中国战略。

2019年底,在以国务院名義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更是出台了若干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据悉,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同时,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前所未有。”苏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倪川明说。

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推进,今年3月份,苏州也适时跟进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快打造中医药高地,着力推进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治未病、康复能力提升、中药产业与质量提升、中医药文化建设等五大工程,通过社会合力擦亮吴门医派金字招牌。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

国家级大项目助推

探索医教研产融合创新发展

两个落户苏州的国家级中医药大项目,近期尤为瞩目:一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和苏州共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总规划面积约610亩,今年开工建设,将于2024年竣工。研究生院目前已过渡落地苏州。另一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将与苏州合作共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规划用地300余亩。

“国字号”大学落地苏州,共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这是以往国内地级市鲜少遇到的机遇。国家级大项目缘何选择苏州?其中则不得不提苏州在中医领域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基础:吴门医派的发祥地。

历史上,吴地一带瘟病盛行。吴门医派温病学说敢于质疑当时主流的伤寒病论的诊治思维,提出“异气”致病说,“异气”又叫“戾气”,依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戾气相当于一种病毒,以抗病毒思路治疗,而伤寒是伤寒杆菌所致,采用抗菌治疗思路,是两种不同的思辨体系。吴门医者在当时敢于颠覆主流,突破“法不离伤寒,方必遵仲景”的条条框框,因地制宜去思考,同时理论大家、临床大家兼备,自成学派,名盛一时,意义非凡。

吴门医派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奉召进京的御医多达上百位。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批国家级中医医院创建时,又从苏州上调如伤科葛云彬、妇科钱伯煊等多位名中医支援担任科室主任,可见吴门医派之地位水平与吴地中医之根基。

2022年元旦,市中医医院二期大楼正式启用,床位从778张增加到1258张,医院也正式签约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临床实践基地。10多年前,市中医医院从景德路迁往杨素路,当时人们担心,医院搬离了市中心,会不会影响病人的就诊意愿。以今天的医院日均门诊量来看,看来是多虑了,但又转而猜测:面对老百姓不断增长的中医就医需求,杨素路吴中西路那块60亩的用地,这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还有施展余地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建设的第一批大型中医医院,是首批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心血管治疗是该院的品牌。“如果西苑医院能与苏州共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心脑血管病中心,我们设想把市中医医院二期200张病床位先期给医学中心的诊疗中心作一期建设使用,提高中医在心脑血管病方面的治疗特效,让苏州老百姓得到高质量的诊疗的同时,共同提升中医在心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成果。”倪川明透露。

建立临床病例研究实验室,设置有针对性地研究某几种领域疾病的床位,这样的病床位日后会发展成研究型床位。如果市中医医院参与共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未来将不再局限在这60亩地上发展,而是多区协同发展,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不断探索医教研产融合创新发展道路,以科研和创新推动中医药的发展,方能再度提升吴门医派的影响力。

中医大有可为

推动中西医协同融合发展

毛泽东主席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疫苗种痘技术产生在中国,饮麻沸汤相当于麻醉,华佗刮骨疗伤即是进行手术,说明中医施诊不只单用草药。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曾走在前列。

20世纪70年代,中医尝试将针灸麻醉用于手术中,甚至用到了心脏手术中。如果能不断推动其发展,中医针麻术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独到的发展之路,向世界推广。

今天,面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面临着“确实有道理,但能不能说得更精准一些”,西医面对“能不能从整体观来看待问题”。

“创新诊疗,取长补短,推动中西医协同融合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既是老百姓最期待的,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大有可为。”倪川明指出,“中西结合,融合互补,融会贯通,协同发展,重点在于做好‘结合和‘融合的大文章。”

在某些疾病治疗中,中医确有优势,比如很多妇科疾病,中医药就能解决,比如退行性骨痛治疗,中医效果也很明显等等。至于康复,既有现代技术康复,也有中医传统康复,西医有器械,中医有手法,完全可以使用融合性的康复技术。

特别是肿瘤、不孕不育等的病症,非常适宜中西医联合诊疗。面对一个诊疗团队,获得一个中西医探讨、评估过的协定处方和综合方案,老百姓最受益,而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指标变化再作相应调整。

在《实施意见》中,苏州提出加强中医经典病房内涵建设。所谓中医经典病房,相当于在病区中辟出一定数量的床位,一些优势病种采用纯中医治疗,很好地发挥出中医药疗效和特色优势,原则是“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衷中参西”,继而对这些诊疗方案做出评估、甄别。同时遴选一些病种,由中西医协同而为,多科协作,在重大疑难疾病,心脑血管病、康复等专业领域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推动中西医协作融合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0B8B5975-20E4-4D4A-A812-F0D7F35EAAB9

未来,希望老百姓可以得到一份更有针对性的临症指南:什么病什么样的症状首选中医,什么样的病症时首选西医,或者哪一种情况,选择中西医治疗都很好,将吴门医派最具特色的,更优更强更有影响力,更让老百姓信任的专科都一一列明。

“顶天、强腰、立地”

构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复”,中医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中医也有切实疗效,发展中医药事业要提高中医药维护健康的能力,其中重要一步就是科学合理完善中医医疗资源布局,构建起“顶天、强腰、立地”,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把龙头医院建好,市中医医院是全市中医的龙头医院,将来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水平会更高,谓之“顶天”。

非中医类医院的综合医院“强腰”。“苏大附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都设有中医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力很强,要把这支队伍用起来。”倪川明说,加之妇保医院、传染病医院等专科医院,要加强中医科规范化建设,与公立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一并成为强有力的“强腰”补充。

“立地”则在基层医疗机构。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如刮痧、推拿、针灸、艾灸等,辅助一些简单的中草药治疗,让老百姓很方便地进行中医康复。“特别是苏州这地方湿气较重,咱们老百姓过去一个铜板都能自己刮痧,这就是可以推广的适宜技术,群众接受度较高。”倪川明说。

根据《实施意见》,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力争建设一批“旗舰中医馆”,即示范型中医馆。对其有面积、规模、中医服务量、提供中医特色服务内容等要求;就所在的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中医地位凸显,尤其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未来,每个区域都要建成这样的旗舰中医馆,且达到一定占比。此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全覆盖。

全市一盘棋。今年,苏州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工作示范市,意味着整个大市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弱地,而每一个县级市(区)的中医基层工作都将迈上新的台阶。

探索中药联合制剂中心

鼓励中药创新药研发

《实施意见》提及,“探索建立市级中药联合制剂中心……挖掘优质院内制剂,促进研发和转化……鼓励中药创新药研发”。

2021年,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12款中药新药上市。而从2017年至2021年这五年时间,国内仅共有20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能够走到这一步,很难。

苏州多家医院都有自己的院内制剂。大多根据中医老专家们多年行医经验总结而来。耳熟能详的“明星药”有胃炎丸、金蝉口服液、羌菊感冒颗粒等。由于种种原因,更多一部分院内制剂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应用,甚至有一部分处于休眠状态。院内制剂没能够很好地挖掘、上升到新药研发,相关人士表示,或与缺少科研与金融的支撑有关。

首先需要研发生产和医疗机构进行整合创新,相互合作才能形成创新合力:制药离不开医疗机构的临床验证;院内制剂需要药企的开发提升,推向市场。其次需要资金和政策支持,来推动新药研发敢试敢做。

同时,院内制剂的生产加工,未来将转向集中委托给本地中药生产GMP企业,以中药联合制剂中心的形式去建立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如《实施意见》所提及,“实现集约中药煎制中心,中药制剂加工中心和共享中药房等服务模式创新。”

而委托给本地中药生产GMP企业,因其具有中药生产的资质,同时顺应国家对药品生产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并能确保生产上的消防安全。联合制剂中心生产加工的各院院内制剂,其医药知识产权仍归各院所有。目标是希望在政府、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的推动、支持下,能够有中药新药脱胎于苏州的院内制剂。

苏州将高水平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吴门医派也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尖峰时刻,这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关乎吴门医派宝贵财富的传承接续。0B8B5975-20E4-4D4A-A812-F0D7F35EAAB9

猜你喜欢

吴门中医医院制剂
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
以战略管理引领中医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山西4所中医院上榜中医药特色优势与科技影响力百强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学诗3
明中期狭长画幅绘画构图探究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2016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口支援兴宁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