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枣汁发酵中酶、代谢产物以及味觉的变化

2022-07-04张玲韩基明张江宁丁卫英杨春

食品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总酚氧化酶乳酸菌

张玲,韩基明,张江宁,丁卫英,杨春*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太原 030031)

红枣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植物的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也是常用的中药材[1]。现代研究表明,红枣中的多糖、三萜类物质、环磷腺苷和黄酮苷等都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其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作用的效果显著[2-5]。我国枣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枣中各营养和活性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6]。木枣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和陕西省榆林地区黄河沿岸,为当地主栽品种,也是全国仅次于金丝小枣栽培面积的品种[7],且木枣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8-9]。研究以山西临县木枣为原料,同时利用益生菌的作用对枣汁进行发酵,并进一步分析发酵过程中主要功效酶活性、相关代谢产物以及味觉的变化规律,可为红枣发酵功能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木枣(山西临县);果蔬酵素益生菌发酵剂(安琪);果胶酶(北京索莱宝);纤维素酶(北京索莱宝);芦丁(北京索莱宝);没食子酸(北京索莱宝);葡萄糖(北京索莱宝);乳酸试剂盒(北京索莱宝);SOD酶试剂盒(南京建成);多酚氧化酶试剂盒(南京建成);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WAY-2S蔗糖仪(上海卓光仪器科技有限公司);Multiskan Go酶标仪(Thermo Scientific);SC-3610离心机(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PX-100B-Z培养箱(上海博讯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木枣汁的发酵

称取400 g鲜木枣,加入1 200 mL水,打浆后加入0.4 g果胶酶、0.1 g纤维素酶后置于60 ℃水浴锅中酶解1 h,按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备用。将制备好的木枣汁高温瞬时灭菌,冷却后按1∶2 000 g/mL枣汁的比例加入益生菌,置培养箱发酵,每隔1 d取样测试,连续7 d。

1.3.2 总糖的测定

参考文献[10],采用DNS法,略有改动。发酵枣汁稀释10倍,取100 μL的样品稀释液,按照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1.3.3 黄酮的测定

参考文献[11]。发酵枣汁稀释10倍,取1 mL的样品稀释液,按照芦丁标准曲线制作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样品中黄酮的含量。

1.3.4 总酚的测定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称取5 mg没食子酸标准样品,用蒸馏水定容至50 mL,分别准确量取0.2,0.4,0.6,0.8,1.0和1.2 mL标准液于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6 mL蒸馏水,摇匀后加0.5 mL Folin酚试剂摇匀,1 min后加入1.5 mL 20%的碳酸钠溶液,混匀定容。75℃下恒温水浴反应10 min,取出冷却后在76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作标准曲线。

样品的测定:发酵枣汁稀释10倍,量取100 μL的样品稀释液,按照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制作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样品中总酚的含量。

1.3.5 乳酸的测定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原理:乳酸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乳酸含量是评估糖原代谢和有氧代谢的重要指标。乳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同时使NAD+还原生成NADH和H+,H+传递给PMS生成的PMSH2还原MTT生成紫色物质,在570 nm处有特征吸收峰。

1.3.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的测定

根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SOD活性(U/mL)=[抑制百分率/(1-抑制百分率)×V反总]/V样×F(1)式中:V反总为反应液总体积,mL;V样为样液体积,mL;F为稀释倍数。

1.3.7 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

根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果汁PPO活性单位定义:每分钟每毫升果汁在酶反应体系中使在420 nm处吸光度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式中:ΔA为测定管吸光度与对照管吸光度之差。

1.3.8 味觉分析

将红枣发酵汁倒入电子舌专用烧杯至刻度线。按照设置的序列放置在电子舌自动进样器上。试验采用蒸馏水清洗和枣汁样本交替检测序列进行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的变化

由图1可知,发酵第2天,木枣汁中糖含量增加,可能是因为微生物前期对枣汁中的多糖进行分解,导致枣汁中可溶性多糖溶于发酵的枣汁中,从而使发酵枣汁中总糖含量上升。发酵第3天总糖含量下降,之后趋于平稳,这是由于乳酸菌大量繁殖将枣汁中的糖代谢成乳酸等物质的结果。

图1 不同发酵时间枣汁中总糖含量变化

2.2 发酵过程中乳酸含量的变化

由图2可知,发酵前2 d,木枣汁中乳酸含量缓慢上升,到第3天枣汁中乳酸含量显著上升,这是由于乳酸菌开始大量繁殖将枣汁中的糖代谢成乳酸,之后乳酸含量又显著降低,这是由于随着发酵的进行,酸度和糖等条件发生改变,不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产酸,并且在乳酸菌合成乳酸的同时,乳酸同样作为碳源被微生物利用,进而造成乳酸含量逐步降低。

图2 不同发酵时间枣汁中乳酸含量变化

2.3 发酵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由图3可知,木枣汁发酵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乳酸菌可分泌糖苷酶[12]:一方面将不溶性膳食纤维结合的黄酮释放形成水溶性黄酮;另一方面又可能将水溶性黄酮苷水解成不溶性黄酮苷元。在发酵后期,发酵产酸导致强酸环境,黄酮在强酸环境中不稳定也会被分解[13]。

图3 不同发酵时间枣汁中黄酮含量变化

2.4 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

由图4可知,木枣汁发酵前2 d,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因为枣汁中酚类物质被多酚氧化酶氧化成了醌类物质[14],随着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乳酸菌产生糖苷酶和酚酸酯酶[15],将不溶性膳食纤维结合的酚类物质释放为可溶的游离态酚[16-17],此外,枣汁pH发生下降,低酸环境也有利于保护酚羟基不发生氧化,因此发酵中期总酚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发酵的继续进行,总酚含量下降,可能是因为枣汁中环境改变,酚类物质被氧化分解。

图4 不同发酵时间枣汁中总酚含量变化

2.5 发酵过程中SOD酶的变化

由图5可知,发酵前2 d,SOD酶活呈上升趋势,随着发酵的进行,SOD酶活逐渐下降,可能是因为随着乳酸菌发酵的进行,枣汁体系中成分和pH的改变,使得SOD酶活性下降。

图5 不同发酵时间枣汁中SOD酶含量变化

2.6 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由图6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逐渐升高,第4天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酶活又逐渐下降,可能是因为发酵枣汁体系中成分和pH的改变,使得酶活性下降。

图6 不同发酵时间枣汁中多酚氧化酶酶含量变化

2.7 发酵枣汁的电子舌主成分分析

图7为不同发酵时间的枣汁主成分PCA分析图。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总贡献率达到了97.2%,识别指数是90,足以收集特征信息。发酵3 d和发酵4 d的枣汁分布区域较近,其他发酵时间的枣汁分别聚类在PCA图中的不同区域,相互之间能够较好地被区分。

图7 发酵枣汁主成分分析

2.8 发酵枣汁的相似性分析

表1是7个不同发酵天数木枣汁电子舌相似性分析结果。发酵3 d和4 d的木枣汁两者之间的距离值最小,可知两者味觉的相似性较大。其次为发酵5 d和发酵6 d的枣汁,它们之间的距离为69.88,两者之间的味觉相似性也较大。发酵1 d和发酵7 d的木枣汁之间的距离值最大,可知两者的相似性最小。

表1 不同发酵天数的枣汁相似性分析

2.9 发酵枣汁的味觉分析

从表2可得知7个不同发酵天数木枣汁的酸、甜、苦、咸、鲜味的相对值。发酵3 d的木枣汁的酸味值较大,且苦味值较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枣汁的苦味值逐渐增加,发酵7 d时,其木枣汁的苦味值最大。

表2 不同发酵天数的枣汁味觉分析

3 结论

研究表明,枣汁益生菌发酵过程中,发酵前2 d因为乳酸菌对枣汁中的多糖进行分解,木枣汁中糖含量增加,随着发酵的进行,乳酸菌利用糖大量繁殖,使总糖含量下降,且乳酸含量逐渐增加,第3天达到最高。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枣汁中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总酚发酵第2天含量下降,之后又呈上升趋势,发酵4 d后总酚含量又逐渐下降。枣汁发酵前2 d SOD酶活呈上升趋势,之后SOD酶活逐渐下降。发酵枣汁中多酚氧化酶的酶活逐渐升高,第4天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酶活又逐渐下降。同时,试验利用电子舌对不同发酵时间的木枣汁进行了味觉分析,综合其乳酸含量以及酸、甜、苦、鲜、咸味觉变化,其木枣汁益生菌发酵适宜的时间为3 d。

猜你喜欢

总酚氧化酶乳酸菌
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及防控技术机制研究进展
凌云白毫总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干旱胁迫下不同甘蔗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
喝酸奶有哪些好处?
白薇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苦荞茶乙醇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酸奶是坏了的牛奶吗
选购乳酸菌饮品有讲究
过表达IrrE基因提高油菜的抗盐胁迫能力
乳酸菌饮料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