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规则地块的生产型产业园设计策略初探
——以深圳鸿合交互显示产品生产基地项目为例

2022-07-01乔小旭

浙江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流线厂区入口

乔小旭

(上海鸿图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当下的教育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数字化教育”产品方案中最常见的类型,以“智慧黑板”“交互平板”一类产品为主题构建的“智慧课堂”方案为传统学科教学提供了一个资源便捷共享、师生高效互动的平台。

项目业主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经营等环节于一身的国内教育信息化企业,形成了以智能交互平板、电子交互白板、投影机、视频展台等智能交互显示产品为基础,智能视听解决方案为拓展和延伸的多媒体电子产品业务线。

鸿合科技公司计划在深圳坪山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基地内部署多条完整生产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

1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深圳市东北部坪山区,坪山区东靠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城,南连大鹏半岛,西邻盐田港,北面是龙岗区中心城。

基地位于坪山新区丹梓大道与丹梓北路交汇处西北角,用地北侧为寿丰路,西侧为规划道路,总用地面积26 655.7 m2。项目用地东面和北面都为生产型工业园区,东南方向面向惠阳区有大面积集中居住区,西面毗邻一座五马峰城市公园,南面毗邻连通深圳与惠阳方向的高铁高架线路。地块周边道路完善,交通便捷。

2 布局策略

2.1 场地线索

设计伊始,通过对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研究分析,结合业主对于厂区功能的具体要求,梳理出以下几条主要设计线索。首先,用地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对于主要以生产厂房为主的园区,大开间、标准化的厂房建筑需要与不规则用地边界协调,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其次,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场地西侧为一条宽度8 m的城市支路寿田路,是基地内唯一可以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的道路,所以需要对于货物流线、员工流线、访客流线、后勤流线及消防流线进行高效的组织,以保证园区的生产高效稳定地运行。此外,基地西侧毗邻一座五马峰城市公园,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南侧毗邻一条城市河道,水质清澈,碧波荡漾。设计需要将城市景观资源最大限度引入到基地中来,使其成为生态花园式的制造生产基地。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厂房以生产交互显示大屏为主,对货运物流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满足9辆大货车及14辆小货车的运转场地要求,这对于本就不规则的场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2 设计理念

产业园以“交互双屏”作为设计理念,其灵感来自于鸿合科技的核心产品“交互平板”,1#楼、2#楼两栋不同朝向的建筑象征“双屏”,通过连廊互通,象征屏幕两端的“交互”,一端代表“现在”,另一端则代表“未来”。见图1。

图1 “交互双屏”设计理念

交互式布局主要呈现“一轴”“两园”“三塔”的规划结构(图2),“一轴”为自西向东,贯穿场地设一条横轴,将西侧公园景观引入厂区,穿越建筑连接体,最终在东侧场地面向城市形成释放态势,以此建立厂区与城市环境的对话关系。“两园”为沿园区东西向主轴的两个景观节点,首先于厂前区办公入口区域,建筑与用地边界形成的广场空间,设置简洁现代的入口景观广场,营造出具有科技感及时代感的企业入口形象。穿越两栋建筑之间的挑高大堂,抵达面向城市公园的园区内部景观庭院,此院为员工休闲娱乐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三塔”为三栋高层建筑,其中1#楼(生产厂房)11层,2#楼(仓储)12层,3#楼(宿舍)14层。3栋建筑通过不同方向形成建筑群,组合成一个完整有力的形象。

图2 “一轴”“两园”“三塔”的规划结构

2.3 流线组织

根据规划设计要点要求,厂区机动车、货车出入口只能设在西侧规划道路,因此沿基地西侧道路设置两个厂区出入口(机动车与货车分开单独设置),沿东侧丹梓北路设置一个人行出入口(兼消防车紧急出入口)。

生产型产业园区的流线可以分为:货物流线、访客流线、消防流线、员工流线和后勤流线。其中货物流线是生产型产业园区中最重要的流线,合理、便捷、通畅的货物流线从根本上决定了园区运行的高效率,甚至可以说做好园区的货物流线,整个园区就成立了一半[1]。

在基地西北侧设置货物出入口,根据业主提供的货运规模、货车尺度及货运特点,我们模拟了21 m拖挂货柜车的行驶轨迹,按照18 m转弯半径推算出货运场地的最小尺度。同时考虑采用建筑首层局部架空的停车卸货方式,以达到节约场地的目的。货车通过场地货运出入口直接到达1#楼首层的卸货平台,再以最短的距离直达厂房内部货梯,尽可能减少货物的搬运及转弯,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

在基地西南侧设置机动车出入口,通过西侧厂前区,分别抵达办公研发入口、宿舍入口,就近进入地下车库。场地外圈围绕建筑设有环道,同时满足高层建筑消防环道及登高场地要求(图3)。

图3 机动车流线分析

厂区非机动车入口设在西侧规划道路上,与机动车入口合并,中部设门卫隔离。此口为厂区员工上下班主要出入口。非机动车驶入厂区后,沿2#楼西侧非机动车道驶入地下非机动车库。场地内部结合景观绿地,设置步行道路。

以东侧入口广场作为开端,设置同一条完整的访客参观流线,访客首先通过仪式感入口大厅,进入企业展厅,领略企业文化,然后通过可以远眺五马峰公园的室外平台,进入生产车间内部的参观通道,参观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

3 成本控制策略

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和关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3.1 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标准化车间平面与柱网开间

1#楼为厂区重要的生产车间,工艺要求为生产线提供长120 m、宽40 m的平面规模。平面设计中将竖向交通及辅助房间集中设置在东侧,为生产线留出畅通大空间。柱网采用9.8 m宽,满足单条生产线宽度。长向采用8.4 m开间,跨度控制在最经济的范围,同时满足地下停车柱网在最经济的范围。

2#楼主要功能为生产研发及仓储,所以将建筑进深控制在25 m,符合办公舒适通风采光要求。柱网采用8.4 m×7.8 m。

1#楼配置10部3 t货梯,成品区与原料区各5部,同时配置工作人员客梯4部。2#楼配置2部3 t货梯,同时配置生产研发人员客梯8部。

3.2 便捷运输的分层布局

将生产线层与仓储层夹心饼干式叠加布置,以减少货运距离,提高货梯运送效率。生产线层共设3层,分别设置在6、8、10层。每层共2条生产线,合计6条。生产线含背光线、预加工、TV框线、洁净棚、升级老化、成品检测、包装等流程。4层为屏幕贴合区层,为生产线提供屏幕面板,为百级洁净要求车间,含洁净玻璃、百级贴合、烘烤箱、清胶等流程。其他各层为仓储区,按实际使用要求分为成品库和原料库。

3.3 建筑标准化选材

建筑形体简洁,立面的横向长窗及水平遮阳板采用标准模数化,以减少异型装饰构件。建筑立面采用镀钛铝合金板、蓝灰色LOW-E玻璃。

3.4 控制地下室开挖深度

地下室1层高5.4 m(含室外场地覆土1.2 m,室内外高差0.3 m),地下室2层高3.9 m,总开挖深度控制在10 m以内。满足地下功能房间及停车库净高的最小需要。

4 立面设计策略

建筑立面造型体现设计构思,强调现代高科技企业特点。建筑形体简洁,摒弃复杂的装饰,横向线条营造建筑所要表达的速度和高效的形象特征,形成一组简洁流畅的建筑群。建筑采用矩形倒圆角的形体,化解建筑的方向性,柔化了建筑之间以及与城市周边道路之间的关系,避免产生尖角相对的关系,避免产生不和谐的空间感,建筑显得更加柔和、谦逊(图4)。

图4 简洁现代的立面形象

5 结 语

设计者在整个项目中通过多种设计策略去协调建筑、人、环境的关系,尝试传递企业精神和赋予建筑个性化的同时,重点关注生产的高效性和使用者的舒适度。笔者希望创造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和工作的场所,而是一个能融合功能、空间、生态的现代生产型产业园。

猜你喜欢

流线厂区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几何映射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
大型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及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