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2022-07-01常雪利许长锋张智芳于东歌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痉挛性针法肢体

常雪利,许长锋,张智芳,于东歌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

脑卒中多伴有肢体痉挛状态,严重阻碍肢体功能的恢复,主要临床表现为足内翻、膝过伸、行走划圈、脚尖下垂和行走困难等,影响患者预后[1-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可避免患肢长期处于屈曲位,可促进局部淋巴液回流和血液循环,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3]。该病在中医上归属于“痉证”“筋痹”等范畴,针刺疗法治疗该病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平衡功能[4-5]。故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82例,主要探讨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采用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82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39~78岁,平均(65.74±6.17)岁,病程20~60 d,平均(34.59±5.71)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65.65±6.14)岁,病程20~60 d,平均病程(34.65±5.75)d;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5.83±6.20)岁,病程20~60 d,平均病程(34.53±5.67)d。两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关于痉挛性瘫痪的诊断标准[6]: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腱反射亢进。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关于“筋痹”的诊断标准;主症:口眼歪斜,失语或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次症:眩晕、头痛,饮水发呛,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7]。

1.2.3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诊断标准,目前意识清晰,可配合接受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 排除标准 合并颅内占位病变、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损伤、脑腺肿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入院后给予Bobath疗法,包括:①良肢位的摆放,将肢体置于抗痉挛体位,患侧与健侧交替卧位;②翻身起坐;维持及扩大关节的活动度;③翻身起坐;④坐位平衡;⑤站立平衡;⑥坐位到站立位转移;⑦患侧负重;⑧重心转移;⑨上下楼梯及步行训练等。30 min/次,1次/d,每周治疗5 d。治疗4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解痉纠偏针法,主穴:至阳、百会及患侧的委中、尺泽、照海和小海;配穴:神庭及患侧的承山、阴陵泉、郄门和阳溪。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0 mm×45 mm)针刺,百会平刺进针,深度为20 mm左右,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至阳斜刺进针,深度为20 mm左右,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委中、尺泽直刺进针,深度为30~40 mm,采用捻转补法,手法宜轻;照海、小海直刺进针,深度约为15 mm,采用捻转泻法,手法宜重。配穴针刺方法:神庭穴平刺进针,深度约20 mm,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承山、阴陵泉直刺进针,深度约20 mm,采用提插补法,手法宜轻;阳溪、郄门直刺进针,深度约20 mm,阳溪采用捻转补法,手法宜轻;郄门采用捻转泻法,手法宜重。留针时间为30 min,1次/d,每周治疗5 d;两组接受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显效:肌力恢复正常,能够自主生活;有效:肌力有所提升,MAS评级降低≥2级,能够完成基本生活动作;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8]。

1.4.2 Fugl-Meyer评分 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肢体运动功能[9],总分为100分。轻度运动障碍:评分为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评分为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评分为50~84分;严重运动障碍:评分<50分。

1.4.3 MBI评分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10],总分为100分。重度功能障碍:评分≤40分;中度功能障碍:评分41~60分;轻度功能障碍:评分61~99分,生活可自理评分为100分。

1.4.4 BBS评分 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平衡功能[11],包含坐位平衡、上下楼梯和站立等14项,每项评分0~4分,评分越高平衡能力越好。

1.4.5 中医症候评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两组口眼歪斜、失语或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和半身不遂等中医症候[8],每项评分0~4分,评分越高症候越严重。

1.4.6 NSE和TGF-β1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SE和TGF-β1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选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口眼歪斜、失语或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和半身不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口眼歪斜、失语或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和半身不遂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2.3 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比较

2.4 两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NSE和TGF-β1水平比较

3 讨论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足内翻、膝过伸、行走划圈、脚尖下垂和行走困难等,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及以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等为主的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12]。Bobath疗法能够通过被动姿势使患肢避免长期屈曲位,有助于局部淋巴液回流和血液循环,并且还能够避免肌肉畸形[13]。Bobath疗法对卧床患者的四肢关节实施被动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肢的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14]。在中医上认为,中风的病因为元神受损、气血逆乱和阴阳失调,不能统摄肝魂,使肝血、肝气不能荣养肌肤和筋脉,肌肉失养从而僵硬、拘挛,引发痉挛[15]。拘急痉挛根据其症状在中医上属于“风动”的范畴,病机为脉络瘀阻、筋脉失养和神机失用所致,故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为解痉止痛和通经活络[16]。解痉纠偏针法是张捷等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解痉纠偏针法是以太阳经选穴和督脉为主,以“通督调神”为治疗核心,调脑脉,通督脉,阴阳经脉相搭配,可缓解痉挛状态、标本兼治[17]。至阳、百会为督脉腧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百会穴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针刺之可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还能够增强大脑神经元活动,改善平衡功能[18]。至阳位于背部,有调脏腑阳气、解痉止痛和通经活络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百会、至阳等穴能够重建脑-督脉-脏腑经脉气血的活动,有助于脑对机体生命功能调控的恢复,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19]。小海、委中为太阳经腧穴,针刺小海穴可产生剧烈针刺感,能够迅速激发经气,起到舒筋通络的功效。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可起到通经络、调气血的功效;委中和小海穴相配合,可协调阴阳、运行气血、激发经络、疏通经气和调节阴阳平衡。照海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可调节肢体运动的功效,起到协调机体平衡的作用。针刺尺泽穴可起到舒筋通络、理气止痛的功效[20]。《素问》中记载:“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所以针刺膝关节的远端腧穴,可激发下肢经气,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缓解痉挛,改善机体平衡功能。

本研究治疗后两组口眼歪斜、失语或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和半身不遂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可改善中医症候。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平衡功能。NSE和TGF-β1是脑损伤及脑修复相关的重要生物因子,TGF-β1在脑损伤时可起到抗炎作用,全身各种组织TGF-β1可向损伤区进行积累,从而导致脑内TGF-β1水平增加,外周血TGF-β1水平减少,在脑内聚集可起到脑损伤修复的作用[21]。NSE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细胞浆中,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当脑组织受损伤后,NSE可从受损神经元中漏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体循环和CSF,其水平明显升高;通过检查其水平变化可判断脑损伤病情进展情况[22-24]。本研究治疗前两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可通过改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缓解脑损伤。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采用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机体平衡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痉挛性针法肢体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