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CA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07-01谢成茂

武警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上皮脂质

谢成茂,周 琦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生命健康,但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脂肪酸是细胞代谢的能量贮存物质,在肿瘤细胞转化及增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TP结合盒转运体A1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是1996年发现的一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体内脂质代谢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限速作用,与多种肿瘤关系密切。但是目前关于ABCA1与卵巢癌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国内外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ABCA1与卵巢癌之间的关系,为卵巢癌诊治提供潜在的靶点及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北京妇产医院2016-01至2020-12住院手术患者,选取卵巢癌106例作为卵巢癌组,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06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为:临床诊断为卵巢癌及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年龄15~80岁,体重指数在19~25 kg/m,非素食患者;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为:入院之前已行放、化疗患者;伴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伴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以及严重的胃肠道、心肺及肝脏疾病患者。血液标本于次日晨收集4 ml空腹外周血用于血脂含量检测;组织标本于手术切除后立即收集,其中一份固定于甲醛中制作石蜡切片,另一份保存于液氮中用于蛋白质的提取。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科检查证实。所取标本已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材料 SDS蛋白提取液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小鼠抗人ABCA1及β-actin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Abcam公司,羊抗鼠二抗、BCA检测试剂盒、免疫组化SP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其他Western-blot电泳和转膜及封闭试剂购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1.3 血脂检测 常规收集两组患者空腹时肘静脉血4 ml,4℃1000 r/min,离心5 min,吸取上层血清,加入 HVE-50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CHOD-PAP法测定血液中总胆固醇(CHO)浓度,甘油激酶氧化法测定三酰甘油(TG),一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DL)。

1.4 免疫组化检测ABCA1表达 采用SP法检测卵巢癌及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ABCA1的表达情况。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PBS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ABCA1一抗稀释浓度为1∶200,二抗稀释浓度为1∶1000。以细胞质或细胞核呈棕黄色或棕褐色为阳性。

1.5 蛋白提取及Western-Blot检测ABCA1表达 用SDS Lysis Buffer提取细胞总蛋白,用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取20μg蛋白样品与6×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上样缓冲液按5∶1比例混匀煮沸变性10 min,SDS-PAGE电泳,湿法转膜,5%牛奶封闭2 h,一抗在4℃冰箱中摇晃孵育过夜、用PBS洗膜,二抗室温孵育2 h、洗膜,化学发光法显色,胶片曝光适当时间,经显影、定影后,扫描读取各组条带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与脂质水平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表1),具有可比性。卵巢癌组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1)。

2.2 免疫组化检测ABCA1在卵巢癌及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BCA1在卵巢癌及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在卵巢癌组织(图1A)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图1B、C),空白对照组(图1D)中未见阳性表达结果。我们进一步用Western-blot检测ABCA1在卵巢癌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卵巢癌组的表达量(0.15±0.02)明显高于对照组(0.0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图2)。

2.3 ABCA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所有卵巢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是53.0个月[95%CI:(50.2~54.1)个月]。ABCA1阳性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8.0个月[95%CI: (45.9~51.5)个月],其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是 100.0%、91.8%、54.1%。ABCA1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7.0个月[95%CI:(54.7~58.9)个月],其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是100.0%、 100.0%、 84.4%。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分析显示,ABCA1阴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组(<0.01,图3)。

3 讨 论

癌细胞需要持续的能量供应以满足其增殖、分化及侵袭,而癌基因则积极地调控体内能量代谢以提供能量。近些年来,脂质代谢异常逐渐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一个共同特征,可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提供能量,同时提供细胞膜所需的组成成分和相应的信号调节传导通路。研究证实脂质代谢的失调与癌症的发生显著相关,尤其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等。卵巢癌有转移至大网膜的明显倾向,而大网膜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与原发性卵巢肿瘤相比,大网膜转移肿瘤瘤体组织中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表达上调,并在脂肪细胞-肿瘤细胞界面的卵巢癌细胞中检测到FABP4的过表达。脂质代谢在卵巢癌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涉及到多种具有不同代谢功能、不同细胞定位或组织分布的异构体的代谢酶及多种不同的反馈机制等。卵巢癌患者血液中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明显升高,甚至在早期阶段就出现异常,同时体外研究证实,LPA可以刺激卵巢癌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证实,卵巢癌患者脂质代谢存在异常现象,其外周血中血脂含量明显低于卵巢囊肿等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这些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BCA1是体内脂质代谢的关键基因,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参与细胞胆固醇的转运及免疫机制调控,长度为149 kb,含有50个外显子,其cDNA包含6783个碱基,它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54 kDa,由2261个氨基酸组成。我们对ABCA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卵巢癌组织中ABCA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并且ABCA1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负相关,即ABCA1阳性表达的卵巢癌患者其预后较ABCA1阴性表达患者更差。ABCA1属于ABC超家族中的一员,是跨膜蛋白的一种,包含两个跨膜结构、一个跨膜的调节结构域及两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在正常细胞中,ABCA1主要是将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磷脂转移至细胞外并与载脂蛋白A-1 (apoA-1)结合,形成扁平高密度脂蛋白(HDL),后者再接受游离胆固醇和磷脂形成成熟HDL,在维持细胞胆固醇稳态中的正常作用已得到证实。在癌细胞中,ABCA1的作用尚不清楚,但其所调控的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分裂及迁移具有限速作用,可影响细胞间信号转导和药物敏感性。ABCA1敲除后对细胞生长和迁移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在卵巢癌细胞系和卵巢癌患者组织样本中观察到ABCA1启动子甲基化,并且发现ABCA1高甲基化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卵巢癌发病过程中ABCA1被高甲基化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ABCA1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脂质代谢与卵巢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脂质代谢的关键基因ABCA1,在卵巢癌中存在异常高表达,并可影响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其可能通过调控体内脂质代谢而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关于ABCA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我们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上皮脂质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芒果皮泡水喝可降血脂
医药脂质纳米材料技术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中年发福或与脂质周转有关
金属/基质增强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用于单细胞脂质分析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