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2022-06-30王晴洁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雷锋小节叔叔

王晴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满堂问”的教学方式被否定。统编教材设立阅读策略单元——提问策略,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再需要提问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提问是教师有效组织和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课堂上如果缺失了教师高质量的提问,学生的阅读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呢?

一、关注学情

学生在掌握适量的字词后,基本上就能够自主阅读课文,可以读懂大部分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情,把握学生阅读中的疑难之处,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问题,才能使课堂阅读提质增效。

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时,课文前面的四小节诗的内容,学生能够自主读懂,一、二小节写雷锋冒雨抱着迷路的孩子走过小溪边,三、四小节写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从小路上走过;这都是雷锋热心帮助别人的事迹,赞美雷锋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课文最后一小节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雷锋叔叔只有一个,需要献出爱心的地方太多了,雷锋怎么可能做到呢?这就是二年级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疑惑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雷锋叔叔在1962年就牺牲了,现在在生活中需要献出爱心的场所,还能不能找到雷锋叔叔?其次,课文明明白白地说“啊,终于找到了——”请大家思考,文中找到的应该是什么?我们学习的课文中,雷锋精神是指哪一方面的?最后,学生终于明白文中找到的应该是雷锋精神的传承人。

二、整合教材

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其中语文要素是一条明线贯穿整个单元教学,也是每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整合的理念出发,可以从内容出发进行整合,也可以从表达出发进行整合,在整合中找出单元或课文的关键所在,提出主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时候,这一单元选编的课文是三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可以归为文体单元教学。学生已经学习过童话这种文体,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是童话单元。四年级学生学习童话,教师如果还是一篇一篇地组织教学,就会使编者的意图落空。因此,教师要站在小学生阅读童话的整体上去进行整合,将重点放在组织学生创编故事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奇妙”这一关键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童话中的奇妙体现在哪里,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进行表达的。如《巨人的花园》中,奇妙之处有很多,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男孩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是如何表达的?”学生在创编故事的时候,自然也会突出奇妙这一关键内容。

三、把握重点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安排的,在不同学段,同一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不同学段的训练点进行提问,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思考、探究。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可以直接指向让学生在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自主寻找答案。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以提问:“课文中出现的小画家有哪些?他们分别画了什么?”学生在课文中直接找出答案——小鸡(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搜集、整理资料等。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中出现了大量资料,教师可提问——通过阅读你搜集的资料,请你介绍这幅画是一幅怎样的画?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里的梳理信息,需要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归类,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主张。如《忆读书》一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三国演义》对作者有哪些影响?学生就需要在文本中梳理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有效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和探究,让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

猜你喜欢

雷锋小节叔叔
接过雷锋的“枪”
快把我哥带走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熊叔叔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